圖書信息
作者:Thomas Kida (作者), 張雲 (譯者)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叢書名: 圖靈新知
平裝: 247頁
開本: 大32開
ISBN: 9787115250421, 7115250421
條形碼: 9787115250421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4 x 14.4 x 2 cm ; 82 g
內容簡介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無數的決定,思維方式直接影響著生活方式,然而我們的思維卻容易犯錯。《誤區:思維中常犯的6個基本錯誤》生動而精闢地揭開了人人易犯,卻極易忽略的6 大思維陷阱。書中列出了“喜歡故事勝於統計數字”、“尋求認同”、“記憶有缺陷”等批判性思維,立論精闢,說理縱橫捭闔,讓人沉浸其中。
《誤區:思維中常犯的6個基本錯誤》內容涵蓋極廣,適合所有願意思考的朋友。它將指導讀者做出最好的人生決策。
目錄
目 錄
第1章 離奇的信念和偽科學思想 1
1.1 聽起來很有道理,你不覺得嗎 2
1.2 離奇和錯誤的信念普遍存在 4
1.3 傳媒對離奇和錯誤信念的影響 8
1.4 把你的故事告訴我——對軼事證據的偏見 11
1.5 偽科學 14
1.6 偽科學思想 16
1.7 偽科學思想帶來的問題 17
注釋 19
第2章 我肩上的小精靈 24
2.1 特別的斷言需要特別的證據 25
2.2 懷疑主義思想的重要性 30
2.3 一流的信念生成技術 32
2.3.1 陳述斷言 33
2.3.2 分析證據 33
2.3.3 考慮替代假說 33
2.3.4 評價每個假說的合理性 33
2.4 選擇假說 36
2.4.1 治療性觸摸 36
2.4.2 與死者交談 40
注釋 45
第3章 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49
3.1 必須嚴格控制實驗 51
3.2 科學的定義 53
3.3 科學的運作流程 54
3.4 科學的進步過程 56
3.5 科學與公眾的誤解 59
3.6 科學與偽科學之間的區別 62
3.7 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63
注釋 65
第4章 偶然和巧合的作用 67
4.1 鐘形曲線 69
4.2 賭徒謬誤 73
4.3 巧合 77
4.4 迷信 79
注釋 82
第5章 看到不存在的事物 84
5.1 看到預期看到的 85
5.2 看到想看到的 88
5.3 幻覺 92
5.4 群體性癔症 94
5.5 神經生物學問題和感覺問題 95
5.6 內在聯繫 98
注釋 99
第6章 看到不存在的關聯 104
6.1 股市圖表分析 104
6.2 馬,還是蝙蝠 108
6.3 考慮一下反面 111
6.4 它確實是原因嗎 113
6.4.1 相關性不是因果關係 113
6.4.2 方向性 113
6.4.3 第三個變數 114
6.4.4 選擇偏倚 114
6.5 小結 116
注釋 117
第7章 預言不可預知的事情 120
7.1 通靈術和占星術 120
7.2 預言股票市場 125
7.2.1 基金經理 128
7.2.2 權威人士 131
7.2.3 頻繁的股票交易等於較低的投資回報率 132
7.2.4 我們不能預測股票市場的原因 133
7.2.5 但是我們仍然希望相信 135
7.3 經濟預測 137
7.4 如果不下雨的話,天氣將會放晴 139
7.5 技術和社會趨勢 141
7.6 為什麼我們不能預測——但是仍然嘗試預測 143
注釋 144
第8章 尋求認同 148
8.1 認同我們的假設 152
8.2 是的!是的!是的! 155
8.3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 158
注釋 159
第9章 我們如何簡化 162
9.1 當然是一樣的——它看起來一樣,不是嗎 163
9.1.1 忽視基準率 164
9.1.2 不顧均數回歸 166
9.1.3 不顧樣本大小 168
9.1.4 合取謬誤 169
9.1.5 刻板印象 170
9.2 什麼比較容易浮現到腦海里 171
9.3 不靠譜的錨 174
9.4 簡化並不全是壞事 176
注釋 177
第10章 框架和其他決策障礙 182
10.1 心理賬戶 186
10.2 20/20事後偏見 190
10.3 過分自信 192
10.4 直覺判斷 194
10.5 對個體與群體的判斷 197
注釋 199
第11章 有缺陷的記憶 205
11.1 它在那裡,我知道的 205
11.2 如果你這么說——暗示的力量 208
11.3 將事情混合起來——張冠李戴問題 213
11.4 從本章我們學到了什麼 217
注釋 218
第12章 其他影響 223
12.1 我能做到,你為什麼不能 226
12.2 那不關我的事 229
12.3 是不是你負責 230
12.4 從他人那裡收到的證據的可靠性 231
12.5 群體決策 234
12.5.1 群體迷思 234
12.5.2 群體極端化 236
12.6 並不全是壞事 237
注釋 238
結束語:全書中心思想總結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