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傑[無]

許永傑[無]

許永傑 男,1957生,福建省南安市人,大專學歷。福建省委黨校副教授,副主任。曾兼任福建省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常務理事、特約研究員。主要學術成果:《農業合作化歷史幾個問題的研究》《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家庭承包制與農業合作化》《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轉變對過渡時期理論的新突破》《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對馬克思主義的貢獻》等。主編《黨的基本知識》《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兩書。參與編寫《黨的建設教程新編》等(教材)七本書。發表在省市以上報刊論文39篇,有兩篇獲優秀論文獎。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許永傑教授 許永傑教授

許永傑,中國考古學家。1957年生於北京,長於長春,作過兩年多的知青,1977年考入吉林大學考古專業。先後服務於甘肅省博物館、吉林大學考古學系、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現為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環境考古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遙感考古聯合實驗室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學士、碩士、博士均就讀吉林大學,師從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學習中國漢代以前考古學。

工作經歷

主要從事三個方面的研究,一是田野考古學研究,1990年,免試獲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發掘領隊資格。有過在中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黑龍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主持大規模發掘的經歷。著有《民樂東灰山考古》、《山西忻州游邀考古》兩部田野考古發掘專題報告及20餘篇田野考古發掘報告。二是從事中國漢代以前考古學研究,主要涉及中國西北、華北和東北三個地區的新石器和青銅兩個時代的考古學研究。撰有《黃土高原仰韶晚期遺存的譜系》專著1部和20餘篇研究文章,其中《三北地區龍山文化研究》、《周文化形成與周人興起的考古學考察》、《河湟青銅文化的譜系》等均系超過3萬字的大型論文。《東北境內新石器時代筒形罐的譜系研究》、《長城沿線周秦時期雙耳陶器的初步考察》、《鮮卑遺存的考古學考察》等構成了對東北地區原始文化的認識體系。《二十年來的黑龍江區系考古》、《世紀之交的黑龍江考古學》、《黑龍江考古界說》等規範了黑龍江考古的學科建設。三是從事聚落考古學研究,1998年開始領銜“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聚落考古計畫”課題研究,《黑龍江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聚落考古計畫》發表後,引起考古界的關注。目前已發表《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調查與測繪報告》專題報告及數篇論文。

在地方志工作期間,組織、指導編寫《黑龍江省志》黨政部類專志11部及論文10餘篇。

近年,開始涉足中國南方考古學研究和民族考古學研究。

科研方向

 田野考古學研究
有過在中國西北、華北、東北及長江流域主持大規模發掘的經歷。
主要主持和參與主持發掘的遺址有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甘肅民樂東灰山墓地、青海大通黃家寨墓地、山西忻州游邀遺址、黑龍江友誼鳳林城址、黑龍江寶清炮台山城址、黑龍江尼爾基水庫淹沒區43處遺址、黑龍江依蘭橋南遺址、重慶雲陽舊縣坪遺址、楊沙村墓地、湖北巴東老屋場墓地等。
1990年,免試獲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發掘領隊資格。著有三部田野考古發掘專題報告及10餘篇田野考古發掘報告。
中國北方先秦考古學研究
主要涉及中國西北、華北和東北三個地區的新石器和青銅兩個時代的考古學研究。
著有《黃土高原仰韶晚期遺存的譜系》專著1部和10餘篇研究文章,其中《三北地區龍山文化研究》、《河湟青銅文化的譜系》、《周文化起源與周人興起的考古學考察》等均系超過3萬字的大型論文。
體現在《秦安王家陰窪墓地結構的分析》、《永昌鴛鴦池墓地彩陶圖案的分類研究》等研究中的史前墓地的結構分析、彩陶圖案的分類、文化因素與人群構成的識別等方法,為學術界所矚目
《東北境內新石器時代筒形罐的譜系研究》、《長城沿線周秦時期雙耳陶器的初步考察》、《鮮卑遺存的考古學考察》等構成了對東北地區原始文化的認識體系。
《二十年來的黑龍江區系考古》、《世紀之交的黑龍江考古學》、《黑龍江考古界說》等規範了黑龍江考古的學科建設。
聚落考古學研究
1998年以來,領銜國家文物局邊疆考古之“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聚落考古計畫”課題研究,《黑龍江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聚落考古計畫》發表在《考古》2000年第11期上,引起考古界的關注。該計畫已連續實施5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黑龍江友誼縣鳳林城址1998年發掘簡報》《黑龍江友誼縣鳳林城址二號房址發掘報告》《黑龍江雙鴨山市保全村漢魏城址的試掘》發表在《考古》2000年第11期和《考古》2003年第2期。作為最終成果形式的《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調查與測繪報告》已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科研成果


考古學成果
①專著
《民樂東灰山考古》,科學出版社1998年2月。
《山西忻州游邀考古》,科學出版社2004年4月。
《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調查與測繪報告》,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
②論文
《秦安大地灣第九區發掘簡報》,《文物》1983年第11期。
《試論大地灣仰韶晚期遺存》,《文物》1983年第11期。
《秦安縣歷年出土的北方系青銅器》,《文物》1986年第2期。
《秦安縣幾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簡報》,《遼海文物學刊》1988年第2期。
《東北境內新石器時代筒形罐的譜系研究》,《北方文物》1989年第2期。
《山西省忻州市游邀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9年第4期。
《周文化的形成與周人興起的考古學考察》,《遼海文物學刊》1989年第2期。
《中國史前時期的彩陶藝術——廟底溝文化的彩陶》,《瞭望周刊》1990年8月6日。
《也談唐汪式陶器的文化屬性》,《西北史地》1991年2期。
《陝晉豫地區仰韶晚期遺存的若干問題》,《華夏考古》1991年第4期。
《三北地區龍山文化研究》,《遼海文物學刊》1992年第1期。
《秦安王家陰窪墓地結構的分析》,《考古與文物》1992年第2期。
《長城沿線周秦時期雙耳陶器的初步考察》,《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
《永昌鴛鴦池墓地彩陶圖案的分類研究》,《文物》1992年第11期。
《鮮卑遺存的考古學考察》,《北方文物》1993年第4期。
《河湟青銅文化的譜系》,《考古學文化論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12月。
《中國東北早期陶器の樣相》,1993年度日本考古協會新潟大會《環日本海にぉけゑ土器出現
期の樣相》。
《青海大通黃家寨墓地發掘報告》,《考古》1994年第3期。
《青海循化蘇呼撒墓地》,《考古學報》1994年第4期。
《甘肅民樂縣東灰山遺址發掘紀要》,《考古》1995年第12期。
《平洋墓葬研究》,《北方文物》1996年第6期。
《黑龍江考古述要》,《黑龍江史志》1996年第1—5期。
《二十年來的黑龍江區系考古》,《北方文物》1997年第4期。
《世紀之交的黑龍江考古學》,《北方文物》1999年第4期。
《黑龍江考古述要》,《黑龍江史志》1995年第1—6期。
《黑龍江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聚落考古計畫》,《考古》2000年第11期。
《關於探索黑龍江文明起源的幾個問題》,《北方文物》2001年第1期。
《黑龍江考古界說》,《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
《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中國考古學年鑑2001年》
《黑龍江省早期鐵器時代の集落形態》,《東北ァジァにぉけゑ先史文化の比較考古學的研究》九州大學大學院人文學研究院,平成14年(2002年)2月。
《考察日本彌生時代環壕聚落的兩點啟示》,《中國文物報》2003年1月17日。
《黑龍江考古的世紀思索》,《考古》2003年第2期。
《雲陽縣舊縣坪遺址發掘報告》,《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1998卷》科學出版社2003年7月。
《三峽地區六朝時期墓葬研究》《2003三峽文物保護與考古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
出版社2003年7月。
《巴東老屋場墓群發掘報告》,《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第一卷,科學出版社2003年7月。
《黑龍江早期鐵器時代的聚落形態》,《邊疆考古》2,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
《民族考古學是什麼?》,《四川文物》2005年第2期。
地方志成果
①編輯志書
《黑龍江省志·共產黨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黑龍江省志·民主黨派工商聯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黑龍江省志·政權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黑龍江省志·政協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黑龍江省志·公安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黑龍江省志·司法行政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黑龍江省志·外事志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黑龍江省志·民政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黑龍江省志·勞動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黑龍江省志·旅遊僑務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②論文
《關於概述編寫問題的在檢討》,《黑龍江史志》1991年第4期。
《關於合編志編寫問題的思索》,《黑龍江史志》1991年第6期。
《新編地方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習與探索》1992年第5期。
《關於志書編纂下限的思索》,《黑龍江史志》1993年第1期。
《哈爾濱早期城市的特點與城史紀元的確定》,《黑龍江史志》1993年第2期。
《從已出版的省志看省志整體設計中的幾個問題》,《黑龍江史志》1993年第5期。
《從評議的幾部省志談省志整體設計中的幾個問題》,《黑龍江史志》1996年第1期。

個人成就

 課程名稱:
中國考古學、考古學理論與方法專題、考古學文獻導讀、考古學方法論及個案研究、考古學技術、考古學導論

學術交流


1、交流內容:聚落考古在中國 交流地點:中國天津
2、交流內容:河套地區的史前移民 交流地點:中國呼和浩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