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超頻玩家手冊

超頻K62.4.12 超頻MⅡ2.4.15 超頻後的測試9.3.1

內容介紹

第1章 超頻基礎
1.1 理解超頻的概念
1.1.1 主頻和外頻
1.1.2 時鐘和頻率
1.1.3 主頻、外頻和運算速度
1.2 超頻描述
1.3 超頻的原理
1.4 超頻的好處
1.5 影響超頻的幾個因素
1.6 超頻對CPU以及其他部件的損害
第2章 CPU超頻
2.1 CPU超頻運行與外頻的選擇
2.2 基本原則
2.3 CPU超頻方法大全
2.3.1 變頻法
2.3.2 選擇法
2.3.3 散熱器法
2.3.4 風扇法
2.3.5 導熱矽脂法
2.3.6 貼腳法
2.3.7 調整CPU電壓法
2.3.8 表面拋光法
2.3.9 水冷法
2.3.10 製冷片法
2.3.11 記憶體電壓調整法
2.3.12 掀蓋法
2.3.13 壓縮機製冷法
2.3.14 浸泡法
2.3.15 液氮冷凍法
2.3.16 PLL修改法
2.3.17 風路設計
2.4 超頻方案
2.4.1 Pentium超頻方
2.4.2 K6&K6-2超頻方案
2.4.3 6X86&MⅡ超頻方案
2.4.4 超PentiumⅡ和賽揚
2.4.5 更換盒裝Slot1Celeron散熱器
2.4.6 圖解拆除PentiumⅡ的外殼
2.4.7 如何拆除盒裝PⅢ原廠散熱器
2.4.8 PⅢ超頻受限於L2
2.4.9 超頻新寵-Coppermine(銅礦)奔騰Ⅲ處理器
2.4.10 廉價的超頻組合:Coppermine+VIA PC133
2.4.11 超頻K6
2.4.12 K6-2最最簡易倍頻修改大法
2.4.13 超頻AMD K7 Athlon
2.4.14 超頻MⅡ
2.4.15 AMD K7電壓超頻密技
2.4.16 其他CPU
2.5 CPU鎖頻的方法
2.6 專門針對K7 CPU研發的超頻控制器
2.7 超頻不成功的現象和解決方案
第3章 主機板超頻
3.1 440BX之Coppermine 500E升級改造計畫
3.1.1 500E為最佳選購
3.1.2 440BX&Coppermine升級計畫
3.2 奔向200MHz
3.3 華碩K7V Athlon超頻技巧
3.4 梅捷6BA+對抗磐英BXA-M
3.5 磐英BX6主機板測試報告
3.5.1 功能特色
3.5.2 限制
3.5.3 Vio使得超頻更容易
3.5.4 惟一的問題
3.6 讓華碩主機板支持軟跳線
第4章 記憶體超頻
4.1 記憶體條的速度
4.1.1 PC-100規範
4.1.2 SPD規範
4.2 識別PC-100標識
4.3 選購PC133記憶體
4.4 CAS等待時間
4.5 額定可用頻率
4.6 記憶體超頻的好搭——Apollo Pro 133晶片組
4.7 極品記憶體超頻測試
第5章 記憶體超頻
5.1 顯示卡超頻說明
5.2 部分顯示卡超頻方法
5.2.1 使用3Dlabs Permedia 2晶片的顯示卡(如Diamond Fire GL 1000 Pro)
5.2.2 ATI Rage系列顯示卡
5.2.3 使用Cirrus Logic、S3、Tseng、Trident晶片的顯示卡
5.2.4 Trident Imagine 9750
5.2.5 Matrox Mystique/Millennium/Millennium Ⅱ
5.2.6 Nvidia Riva 128
5.2.7 Rendition Verite V1000 series
5.2.8 3Dfx Voodoo Graphics、3Dfx Voodoo Rush
5.2.9 3Dfx VoodooⅡ
5.2.10 超頻Voodoo Banshee
5.2.11 G200超頻RAMDAC記憶體技巧
5.2.12 超頻3DLabs Permedia 2晶片的顯示卡
5.2.13 超頻Voodoo3顯示卡
5.2.14 超頻Riva 128
5.2.15 超頻你的技嘉GA-MG400顯示卡
第6章 硬碟、風扇超頻
6.1 制約硬碟超頻的因素
6.2 超頻不成功的處理
6.3 狂超硬碟實例
6.4 如何選購可超頻硬碟
6.5 風扇超頻
6.5.1 超頻方法
6.5.2 注意事項
6.5.3 具體做法
第7章 網路超頻
7.1 有關Modem的加速
7.2 最佳化Modem
7.2.1 修改系統設定(主要是註冊表)
7.2.2 瀏覽加速軟體
7.2.3 其他方法
7.3 快貓加鞭speedcat
7.3.1 特點
7.3.2 使用
第8章 超頻之散熱篇
8.1 怎樣散熱
8.1.1 用好導熱矽膠
8.1.2 散熱風扇
8.1.3 幾款獨特的散熱風扇
8.2 水冷法實戰篇
8.2.1 水冷器原理
8.2.2 水冷器的結構
8.2.3 製作水冷器的關鍵
8.2.4 DIY水冷器
8.3 CPU降溫之實戰半導體製冷
8.3.1 半導致冷器結構與工作原理
8.3.2 DIY致冷器
第9章 超頻的配角以及安全超頻
9.1 超頻的配角
9.1.1 ISA接口卡
9.1.2 BIOS
9.1.3 機箱
9.2 安全超頻
9.2.1 注意CPU/GPU溫度
9.2.2 CPU溫度的直接測試方法
9.2.3 環境溫度
9.3 超頻後的測試
9.3.1 測試的意義
9.3.2 測試步驟
9.3.3 測試方法
第10章 超頻工具軟體篇
10.1 SoftFSB
10.2 LightSpeed
10.3 Powertweak
10.4 WCPUID、WCPUL2、WCPUCLK
10.5 Motherboard Monitor
10.6 Fast Card
10.7 Waterfall Pro
10.7.1 特點
10.7.2 系統要求
10.7.3 系統功能
10.8 Waterfall Pro的設定
10.9 PowerStrip
10.9.1 簡介
10.9.2 PowerStrip的基本功能
10.9.3 PowerStrip的超頻功能
10.9.4 超頻指南
第11章 硬體測試工具篇
11.1 Winsystem 98 V3.02
11.2 音效卡測試程式
11.2.1 測試程式SC12
11.2.2 ESS688系列音效卡檢測與配置工具
11.3 最新系統信息檢測工具SysChk 2.44b
11.4 硬體信息檢測工具軟體HWINFO 4.35
11.4.1 HWINFO檔案組成
11.4.2 HWINFO使用方法
11.5 最新的測試軟體WinBench 98 1.0使用詳解
11.5.1 WinBench 98運行環境
11.5.2 WinBench 98使用之前的注意事項
11.5.3 WinBench 98的命令行參數
11.5.4 WinBench 98使用方法與套用實例
11.6 檢測光碟工具軟體
11.6.1 掃描光碟驅動器的工具SCANCD
11.6.2 快速檢查CD數據可讀的工具軟體VCD
11.6.3 CD-ROM時間分析工具軟體CDTA
11.6.4 CD-ROM完整測試工具軟體
11.6.5 CD-ROM信息與校驗工具CDINFO
11.7 硬碟傳輸速度檢測工具軟體Qbench
11.8 流行3D測試軟體大觀
11.8.1 3D WinBench 99測試程式
11.8.2 3D Mark99測試程式
11.8.3 Final Reality測試程式
11.8.4 區格D3D測試員軟體
11.8.5 ViewPref測試程式
11.8.6 FgoCity測試程式
11.8.7 Indy3D測試程式
11.8.8 3D顯示卡測試軟體3D Benchmark VGA 1.0
11.9 Hardware Sensors Monitor 3.0.1.7
11.10 MagnaRAM97
附錄 超頻速查表
附錄1 K6/2-300超頻編號
附錄2 賽揚C333/C366/C400超頻編號速查表
附錄3 PⅡ300超頻編號大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