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者:艾倫·圖靈傳

解碼者:艾倫·圖靈傳

艾倫·圖靈,在他年僅42歲的一生中,有著驚人的成就。他是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的奠基者;他在二戰期間破譯恩尼格碼,改變了戰爭的局勢。而在外人眼中,他是一個不合群的人,一個老套的教授。他的死,究竟是自殺還是意外,依舊沒有準確的答案。

內容簡介

《解碼者:艾倫·圖靈傳》立體封 《解碼者:艾倫·圖靈傳》立體封

在英國,艾倫·圖靈被視為國家英雄。“二戰”時期,他協助軍方破解德軍密碼,幫助盟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因在計算機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傑出貢獻,他被認為是現代計算機科學之父,20世紀100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外人眼中,艾倫·圖靈是一個不合群的、老套的教授。但事實上他不是教授,“教授”只是他的綽號,是跟他一起在布萊切利公園破譯密碼的朋友開玩笑時取的。

通過走訪圖靈的親友、同事,蒐集逐步公開的戰時資料,艾倫·圖靈的侄子德莫特·圖靈,漸漸走近了他這位神秘的叔叔,並向人們展示了他真實的生活和工作狀態。

童年經歷對他的性格有怎樣的影響?什麼啟發了他極富創造性的理論?除了破解恩尼格碼,戰時他還參與了哪些工作,為什麼這些工作的保密度更高?他真的孤僻、不合群嗎?被判嚴重猥褻罪的真相是什麼?他究竟是不是自殺?2013年皇家赦免又有怎樣的意義呢?

作者簡介

德莫特·圖靈 德莫特·圖靈

(英)德莫特·圖靈(Dermot Turing)

和他的叔叔艾倫·圖靈一樣,德莫特·圖靈也曾在謝伯恩和劍橋接受教育。從牛津大學新學院獲得遺傳學博士後,德莫特進入法律界,先後在英國財政部律師處和高偉紳律師事務所工作。

作為艾倫·圖靈的侄子,從1975年第一份布萊切利園資料的公開,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公園對公眾的重新開放,德莫特密切關注著對密碼破譯員們功績的逐漸揭露。他是布萊切利公園受託人之一。

編輯推薦

1. 解碼謎樣科學家的傳奇人生

艾倫·圖靈,在他年僅42歲的一生中,有著驚人的成就。他是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的奠基者;他在二戰期間破譯恩尼格碼,改變了戰爭的局勢。而在外人眼中,他是一個不合群的人,一個老套的教授,一個同性戀者,並因此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的死,究竟是自殺還是意外,依舊沒有準確的答案。

2. 一部由家庭成員撰寫的艾倫·圖靈傳

和叔叔艾倫·圖靈一樣,德莫特·圖靈也曾在謝伯恩和劍橋接受教育,通過對家族成員以及艾倫·圖靈同事朋友的採訪,他逐步走近了真實的艾倫·圖靈。通過當時的通信、記錄、報導,還原真實的場景;配合著大量的照片,勾勒出鮮活的人物形象。

3. 大量史料的首次公開

從1975年第一份布萊切利公園資料的公開,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公園對公眾的重新開放,德莫特密切關注著對密碼破譯員們功績的逐漸揭露。書中史料,包括英國政府為圖靈平反的聲明,均是首次公開。圍繞著這位天才的謎團,正在逐步解開。

目錄

艾倫·圖靈 艾倫·圖靈

引言 / 1

第一章 靠不住的先輩 / 5

虛驚一場 / 9

貧窮的意義 / 14

分隔兩地的撫育 / 18

第二章 悲慘的童年 / 21

消失的公主 / 23

沃德家的日子 / 26

快照模板 / 31

酒窖里的科學 / 38

第三章 旅途方向 / 43

謝伯恩與三R原則 / 48

晚餐後的演講 / 52

行星間的萬有引力和一顆超新星 / 60

第四章 國王學院 / 69

莫科姆一家 / 72

在船上 / 76

德語的主宰 / 83

對數學思維積極的貢獻 / 88

第五章 邏輯的機器 / 95

郵寄帶來的麻煩 / 105

秋日離別 / 110

鏡中奇遇 / 114

邱奇和艾倫的論文 / 123

第六章 教授 / 133

怪異的建築群 / 137

波比男孩 / 142

教授遇見神父 / 153

無情行為 / 158

“-1”的平方根 / 161

金蛋 / 164

封鎖之中 / 167

第七章 窺鏡的戰爭 / 173

A.M.圖靈博士 / 176

竊聽者 / 180

青蜂俠 / 184

教授回國 / 188

獵場看守 / 191

黛麗拉 / 193

“水魚”的處理 / 200

紐曼在布萊切利 / 202

男學生和他們的熱情 / 205

弗蘭肯斯坦的城堡 / 209

第八章 差勁的電腦 / 215

ACE / 219

機器的進步和人的延遲 / 221

設備與思維之戰 / 225

差勁的電腦 / 229

機器人和廢鐵 / 233

從零開始 / 237

紐曼先生和馮·諾依曼博士 / 244

分裂的原子和被盜的資產 / 248

300年之久的求和問題 / 251

十四行詩的遊戲 / 254

宣傳 / 259

第九章 逐漸成形 / 263

模式識別 / 272

馬不是球形對稱的 / 279

形態發生的計算 / 281

第十章 正義的機器 / 287

竊賊事件 / 289

犯罪者的治療 / 298

騎車、化學藥品和沙發 / 300

司法行政 / 302

正交軌線 / 306

一則小故事 / 310

向治療讓步 / 315

Perplication / 321

第十一章 冥冥之中 / 325

令人驚奇的軟泥 / 327

上帝神聖的啞劇 / 332

第三本練習冊 / 336

無止境的調查 / 344

後記 解碼艾倫·圖靈 / 349

注釋及參考 / 363

引言

艾倫·圖靈這個名字家喻戶曉。在英國,艾倫·圖靈更被視為國家英雄。圍繞艾倫·圖靈有多部傳記,一些文檔資料,一部好萊塢故事片,數不盡的文章、戲劇、詩歌、雕塑和其他紀念獻禮。此外,幾乎每個他居住或工作過的城鎮,都立有藍色牌匾。唯沒有放置藍色牌匾的地方是布萊切利公園,但那裡有一座紀念艾倫·圖靈的博物館。

每個人對艾倫·圖靈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大部分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獨來獨往、不愛社交的天才,不時以新思想震驚世界,而這些思想完全是他個人腦力勞動的成果。從一定程度上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布萊切利公園的秘密是人們對艾倫·圖靈普遍看法的來源。多年以來,密碼破譯者只能用概略而隱秘的語言描述布萊切利公園發生的事,都不能透露任何事件的細枝末節。相比較而言,對事件中人物性格的評頭品足就變得輕鬆而愜意,於是就有了最好的談資:古怪的軍事研究員們摧毀了納粹機器。艾倫可能屬於最古怪的一類。用已過時的方法研究布萊切利公園是對已成為英國政府通信總部(GCHQ)的情報組織的輕視,而且會讓人分心把注意力放在古怪的行為上,而非艾倫的思想上,顯然後者才更重要。

我對艾倫這種大家以為的獨來獨往的天才形象有所懷疑。一是因為我小時候在家鄉聽到的關於艾倫的訊息雖然並不多,但與大眾所說的並不相符;二是多年來,我曾多次與艾倫的同事交談,他們對艾倫的印象也並非如此。一個被朋友們稱為“教授”的人——朋友們都知道他不是教授,只是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並沒有與學術活動和社會活動隔絕。

歸根究底,艾倫·圖靈是誰?他的思想又來自何處?

當然,上述問題已從多個角度被探討過。然而,那些曾影響過或教導過艾倫的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尤其是M.H.A.紐曼。他不僅和艾倫一樣是學術大師,而且還幫艾倫調整了事業方向,成為他凡俗家庭環境中的社交支柱。將艾倫描繪成苦悶童年和死板學校教育受害者的傾向一直存在,我認為這既不準確也不公允。另一種傾向則放大了艾倫生命最後的悲情歲月,通過莎士比亞似的鏡頭看待他的存在,接著用性取向或自殺來定義艾倫·圖靈,我認為這也是錯誤的。為了進一步證明我的觀點,我查閱了新文檔和新資料,這些資料連最近一位給艾倫寫傳記的作者都沒能接觸到。此外,我從與艾倫生活過或工作過的人那裡得到了大量第一手回憶材料,我希望世界能再次傾聽他們的呼聲。

每一次疑問得到解答,我都會感到驚喜和雀躍。大多數人都願意無償提供信息和建議,這絕非“樂於助人”四個字可以形容的。我有幸與唐納德·貝利和伯納德·理察會面,他們與我分享了各自的回憶,回答了我愚蠢的問題——非常感謝各位容忍我打擾你們的生活。英國政府通信總部部長允許我先行參閱尚未發布至國家檔案的檔案,而這些檔案從未允許其他傳記編寫者參看,我對此非常感激。我還要特別感謝肖恩·阿姆斯特朗、詹妮弗·比米什、克萊爾·巴特菲爾德、托尼·科默、巴里·庫珀、丹妮拉·德比夏、海倫·戴弗瑞、朱麗葉·弗洛伊德、雷納·格拉斯齊克、約爾·格林伯格、蘇·格里格雷、凱爾西·格里芬、約翰·哈珀、大衛·哈特利、瑞秋·哈塞爾、卡珊德拉·哈頓、凱里·霍華德、保羅·凱勒、米里亞姆·路易斯、芭芭拉·馬赫、吉利安·馬森、帕特里夏·麥克奎爾、克里斯托弗·莫科姆·QC、夏洛特·莫斯利、哈里特·諾威爾-史密斯、布萊恩·歐克利、詹姆斯·皮特斯、布萊恩·蘭德爾、艾蓮娜·拉瑟、大衛·里奇韋、瑞秋·羅伯特斯、伊澤貝爾·羅賓遜、約翰·斯卡利特爵士、林德賽·舍特來、蘇珊·史瓦維爾、凱特·沃森、埃比·伍德以及圖靈家族的所有人,他們為本書的形成付出了心血。此外,如果沒有大英圖書館、切斯特檔案局及柴郡當地各家圖書館、國家檔案館及科學博物館等工作人員熱情的幫助,我也不可能順利完成工作。而且,(美國)國會圖書館、普林斯頓的馬德手稿圖書館以及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也為工作的圓滿完成提供了幫助。在上述各處,所有人都不只給了我幫助和信息,還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熱情。

然而,我還要特別感謝安德魯·霍奇斯高妙的傳記《艾倫·圖靈傳:如謎的解謎者》。1984年2月該書出版之時,我就買了一本。這本書很厚重,內容精確而權|威,簡直無與倫比——本書也絕不可及。這本傳記是我常常參考的資料。經過30年的洗禮,這本傳記依舊無須做出實質性修訂。當然,仍有些材料在安德魯研究時還尚未公開,但這些只能補充細節,並證實當時證據有限時他所做出的結論。當然,我的視角與其不同,否則本書就沒有編寫的必要了,但已被我激發起興趣的讀者們,我推薦安德魯的書。

最後,對於引用、資料來源等,我還要說幾點。學術作品要求引用非常精確,但我不必如此。在艾倫的信件這方面,我不想反覆用“sic”來擾亂讀者,證明(確實如此)我的拼寫比艾倫強。在其他引用的內容中,我也沒有使用“sic”,因為拼寫及印刷習慣在過去一個世紀中都有所變化。原文中省略詞句之處,並非都使用了省略號,使用省略號的地方僅限於會誤導讀者的地方。引用文章的來源可以在“注釋及參考”這一章節查詢,且引用之處均為未經編輯的原稿。如有疏漏,皆我之失,並非他人之過。

德莫特·圖靈

英國,聖奧爾本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