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分類
![(圖)西藏毛腿沙雞](/img/2/066/nBnauM3X2ETOwYzM4QDN0UDN0ITMygjM1kTMwADMwAzMxAzL0Q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鴿形目 Columbiformes
科:沙雞科 Pteroclididae
屬:毛腿沙雞屬 Syrrhaptes
種:西藏毛腿沙雞 S. tibetanus
特徵
![(圖)西藏毛腿沙雞](/img/4/0dc/nBnauM3X0AjM4gTO5QDN0UDN0ITMygjM1kTMwADMwAzMxAzL0Q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全長約45cm。體形似毛腿沙雞,翅與尾均尖長,中央一對尾羽最長,羽片大部分為沙棕色,並具黑色橫斑,羽端轉為藍灰色,羽乾黑色;頭部至後頸白色,具有明顯的黑斑,頭的前方具縱紋,上背棕黃色,下背至尾上覆羽呈灰白色,肩羽雜以黑色斑塊,初級飛羽和腋羽黑褐色,外側尾羽及尾 下覆羽肉桂色,具栗色和黑色橫斑,下體棕白色。嘴藍灰色,腳與趾密被短羽,腳趾連在一起、底部具有肉墊。
分布狀況
中國國內繁殖在羌塘及南部、四川西北部石渠,北達新疆西部阿克陶,青海南部玉樹、東部柴達木盆地、青海湖、天峻等地,冬季遷至海拔4000m以下地帶。
生態習性
![(圖)西藏毛腿沙雞](/img/0/4c3/nBnauM3XwgjM5EjM5UDN0UDN0ITMygjM1kTMwADMwAzMxAzL1Q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是一種高原森林、灌叢鳥類,夏季喜在雲杉、密林(林下地面為苔蘚)和林下灌叢地方活動;秋季則遷向海拔較低的河灘林灌和疏林帶生活。群集性較強,最大的曾見到31隻的群體。偶爾和藍馬雞混群活動。雜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夏秋季以雲杉嫩枝葉、苔蘚、蓼類桿物種子和早熟禾為主,冬季則幾乎全食苔蘚。偶爾也取食動物性食物。我們剖檢的13個胃中同,檢到1次蠅類幼蟲。7月初獲得3隻日齡約4-6天的雛鳥,7月底遇見1隻雌雛帶領4隻幼鳥覓食。扒測血矬在祁連山5月開如產卵繁殖。
西藏毛腿沙雞棲息于海拔3500~5100m的荒漠、草原、半荒漠、高山草甸草原及湖邊草地等地區,喜歡集群,夏季多十幾隻一群活動,冬季常集成數百隻大群,在開闊地帶覓食,飛行速度快,但飛得低。多以豆科植物的花、葉、嫩芽、種子及其他植物的種子為食,有時也吃鞘翅目的小昆蟲。在地面挖穴的巢,每窩產卵3枚。
野外鑑別特徵
通體幾呈淡砂棕色,於不同部滿雜細不一的黑色橫帶;尾特形延長,腿短,跗躔和趾的背面全被羽。
估計數量
調查記錄 過去在青海柴達木盆地、青海湖周圍經常可以見到,每一調查區可見到30-40隻以上。1972年鳥圖美仁考察中每天可見到3—4群,每群約10隻左右。但在1986年鳥圖美仁、阿拉爾考察中沿途只見到2小群,數量較過去有所減少。
保護措施及建議
建議增補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