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這些部隊以不滿員的編制(大約每個連隊只有165-172人左右)參與了西班牙與法國
、義大利軍隊的戰爭,並經受住了戰火的考驗。在這些戰鬥中,一些西班牙指揮官認識到了火器的作戰價值,並在戰爭結束後向王國建議改進。特點
1525年左右,西班牙軍隊在縱隊編制的基礎上建立了規模更大的步兵團編制。初期的西班牙步兵團包含3-6個步兵縱隊,在作訓過程中逐漸演變為一種標準化的、包含3個步兵縱隊的步兵團,每團3000-3750人左右,其中火槍兵的數量大約在6%-8%左右。此時西班牙火槍兵裝備的是長度約1.4米左右,口徑大約在30毫米的火繩槍,雖然其口徑較大,但是槍管長度只有0.5米,發射的彈丸有效射程只有30-50米,裝填速度很慢,即使是老手也只能勉強做到每分鐘能發射1次。
歷史
早期西班牙方陣中的火繩槍兵站位和全盛時期不同,不過其具體站位方式說法眾多,有認為他們是在方陣的前5-6排列橫隊的,也有認為是間隔在其它兵種橫隊之間的,還有是認為他們在方陣前方10米之內列2-3排橫隊的,總之很難確定其具體列陣方法。我個人覺得,第一種說法可能性比較高,主要是和他們使用的戰術有關。西班牙火繩槍兵使用的戰術是西班牙獨創的後退裝彈戰術,前排士兵實施齊射後穿過每列之間的縫隙退至最後一排裝彈,當最後一排火槍兵退至列尾後正好是近戰兵種填補至第一排與逼近的敵軍交戰。
早期西班牙方陣的陣型基本為正方型,雖然其中堅力量為頭戴壺型盔、身穿板式胸甲、使用4米長矛的西班牙長槍兵,但是其他兵種也有很搶眼的表現。在和法國、義大利附屬瑞士僱傭兵的作戰過程中,西班牙劍盾兵戰功卓著,他們總能在作戰過程中衝進瑞士方陣內部打亂其配置,雖然其對方陣的作戰原則是側翼迂迴,但是有些狂熱的傢伙創造過正面衝擊成功的戰例,人品啊……
西班牙劍盾兵是早期西班牙方陣的重要配屬兵力,他們的強悍作戰能力導致原先和他們配置在一起的戟兵變成了第二個退出西班牙方陣編制的兵種(第一個是弩兵)。
西班牙劍盾兵大都為軍齡較長的老兵,經過了嚴格的劍術訓練,身穿防禦嚴密的全身板甲,使用的是西班牙制劍中心托雷多城生產的托雷多單手細刃鋼劍(類似現代的西洋細劍)和僅重二公斤用鋼板木材鉚接製造的西班牙小圓盾。托雷多生產的鋼劍出廠需要經過及其嚴格的測試,包括扳成半圓型的彎折測試、砍劈牛皮的鋒刃測試、戳刺薄鋼板的穿透力測試等。西班牙劍盾兵的攻擊大多由細刃鋼劍突刺來完成,有時也使用揮砍劈刺類型的攻擊方式。
1534-1535年左右,西班牙將其駐義大利的所有部隊整編為3支大型部隊,並將其命名為“那不勒斯步兵方陣”、 “西西里步兵方陣”、 “倫巴底步兵方陣”,西班牙方陣正式問世。
西班牙方陣是在16世紀20年代進入全盛時期的,雖然早期西班牙方陣也能取得戰場統治權,但是較近的遠程火力使勝利者也承受了較大的傷亡,並且在驅逐敵方騎兵這個附加任務上表現很差。
西班牙方陣中的火槍手裝備“穆什克特”火繩槍後,其火力控制範圍大幅增加。當時歐洲已經開始成建制的出現裝備小型火器的騎兵,他們裝備的火器讓他們可以不用衝進人群中也可以打亂方陣隊形。為了應對這種逐漸增加的威脅,西班牙人對其方陣進行了一些改良:完全淘汰了已經落後的劍盾兵;對火繩槍兵和長槍兵的比例進行了數次提高(起初提高到了27%左右,最終達到了1:1的比例);將原先配置在陣中的火繩槍手移至大方陣的四角單獨結成四個小型方陣,增強對各方向的戰場控制力,但在殺傷、阻滯迂迴到側翼的敵軍騎兵動作後立即退入中央的長槍兵方陣中。經過以上改良的西班牙大方陣進入了它最輝煌的年代,直到其1643年5月被法國孔代親王在羅克魯瓦戰役中徹底擊敗。
法國人在羅克魯瓦戰役中的勝利主要是由其1.5倍於西班牙方面的騎兵造成的。雙方在交戰之初以火炮互相轟擊,法國騎兵進行了一次未能成功的正面衝擊,撤退時順手殲滅了1000名單獨布置與西班牙陣型左翼樹林中的火繩槍兵,雙方初期的交鋒可以說互有勝負。孔代親王深知西班牙人的兵員素質強於他的部隊,於是在當天夜間對西班牙軍隊發動了夜襲,使西班牙火繩槍兵無法發揮正常威力,短時間內就擊潰了西班牙軍隊的左翼部隊;西班牙老將德梅洛則當機立斷,直接以騎兵開路、步兵方陣跟隨的方法反衝擊法軍中路,以騎兵被擊潰的代價擊退法軍中路攻擊,並俘獲了法軍布置在中路的全部火炮;法軍右翼騎兵攻擊得手後迂迴攻擊西班牙軍中路,西班牙軍倚仗西班牙大方陣對抗,法國騎兵寸步難進,雙方僵持不下;孔代親王投入數個騎兵連徹底掃清西班牙軍左翼,然後會合圍困西班牙軍中路方陣的騎兵對西班牙中路部隊進行牽製作戰,使得西班牙人始終只能以防禦方陣狀態原地自保;法軍預備隊會合右翼步兵最終將被法國騎兵牢牢釘在原地的西班牙人包圍住,西班牙軍組成西班牙大方陣突圍,被數量上已經占據較大有時的法國步兵所阻止;法國人以重炮擊潰了西班牙方陣,最終全殲這支西班牙主力,西班牙軍超過半數部隊陣亡,倖存者大約只有三到四成半左右。
這場戰役暴露了西班牙大方陣機動性差的問題:西班牙騎兵反衝法軍中路時遇到了仿照西班牙方陣組建的法國常備軍,後續的西班牙步兵因為要保持方陣狀態移動,等他們抵達法軍面前時卻發現自己的騎兵已經被完全擊潰了,從而喪失了驅逐法軍騎兵的最重要力量,導致後期作戰時缺乏騎兵掩護,在法軍騎兵的騷擾之下連撤退都無法完成。
關於西班牙劍盾兵淘汰的問題,其實還有一個鮮偉人知的說法:
西班牙海軍戰艦裝備的是重型中、近距離火炮,艦上還搭載大量西班牙劍盾兵,戰術運用時先在中距離以較準確的火力攻擊,接近後用衝撞戰術犁沉敵艦,如果敵艦較大,難以擊沉的話,就逼近後用近距離火炮壓制敵艦甲板人員後,由劍盾兵強行登艦奪船;這些戰艦上的劍盾兵還負有海軍陸戰隊的職責。
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國時,艦上搭載了2.1萬名步兵,大部分為劍盾兵。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沒後,這批當時西班牙最精銳的劍盾兵也隨之葬身海底。
劍盾兵不同於長槍兵,這個兵種對兵源素質要求較高,訓練周期長、裝備昂貴,且因其戰鬥崗位的危險性,傷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劍盾兵這個兵種也是要形成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戰術優勢,再加上西班牙畢竟是個小國家,經受了無敵艦隊這次重大損失後就再難補足劍盾兵的編制,少量編制的話又於事無補,所以乾脆就把這個兵種淘汰掉,以火繩槍手和長槍兵代替其崗位。
這個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從西班牙方陣的戰術運用上看,很多時候劍盾兵在近距離上起到了騎兵的衝擊作用,如果在羅克魯瓦戰役中西班牙方陣還配屬有一些劍盾兵的話,西班牙騎兵反衝法軍中路時就可以得到這些可以單獨配屬、行動較快部隊的支援,不至於獨立衝擊法軍方陣被擊潰,從而影響到整個戰局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