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重慶市沙坪壩區轄街道。位於區境西部,東經106°14′10″-106°5′、北緯29°31′22″-29°36′52″。東依歌樂山,西傍寨山坪,緊鄰重慶大學城。全鎮東西寬4千米,南北長7千米,面積28.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6140人(2010年六普)。轄3個社區、6個行政村。地勢東西高、南北低,海拔高度在187—398米之間,為中梁山脈與縉雲山脈之間的淺丘平壩地區,梁灘河自南向北流經全鎮。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公路,襄渝鐵路貫穿境內,設西永火車站。文物保護單位有郭沫若舊居。
沿革
街道因駐地而得名。清初,一孤妮在此開一小吃店,盼望生意興旺,取名永興店;後形成集市,稱永興場;1930年設鄉時,因巴縣境內有兩個永興場,此場處於巴縣的西部,故名西永鄉。1958年改西永公社,1982年改鄉,1993年撤鄉建鎮。1995年3月由原巴縣劃歸沙坪壩區管轄。1996年,面積28.6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西永、中柱、童善橋、興隆溝、勞動、香蕉園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011年撤西永鎮改設西永街道,共6個村、2個社區,面積29.54平方千米,辦事處駐西永路367號(原西永鎮政府駐地)。
【郵編】401332【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6017:~001 111永興居委會 ~002 111棕樹灣居委會 ~003 111富康新城居委會 ~200 112西永村 ~201 220中柱村 ~202 220童善橋村 ~203 112香蕉園村 ~204 220興隆溝村 ~205 220勞動村【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6110:~001 121永興社區 ~002 121棕樹灣社區 ~200 122西永村 ~201 220中柱村 ~202 220童善橋村 ~203 122香蕉園村 ~204 220興隆溝村 ~205 220勞動村
西永歷史
西永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歷史上西永位於巴縣西北,距縣城61公里。鎮駐地於清初有永興店,後形成集市遂名永興場。民國19年6月建鄉時,因縣內有兩個永興場,而此場處縣西,遂名西永鄉。解放後,1958年9月建西永公社,1982年恢復西永鄉,1993年12月撤西永鄉建西永鎮。2011年11月撤西永鎮建西永街道。
華龍網訊,市政府近日原則同意了沙坪壩區《關於部分街鎮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沙區西部3個鎮撤鎮變街道,同時新成立了聯芳街道。此外,小龍坎街道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調整後,沙坪壩區共轄26個鎮街,其中有8個鎮、18個街道。
體現城市化進程
沙區被撤銷的鎮,是陳家橋鎮、虎溪鎮和西永鎮,相對應地設立陳家橋街道、虎溪街道、西永街道。
陳家橋街道,轄原陳家橋鎮的行政管轄範圍,共12個村、3個社區,幅員面積38.63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陳電路65號(原陳家橋鎮政府駐地)。
虎溪街道,轄原虎溪鎮的行政管轄範圍,共7個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27.69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新市街71號(原虎溪鎮政府駐地)。
西永街道,轄原西永鎮的行政管轄範圍,共6個村、2個社區,幅員面積29.54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駐西永路367號(原西永鎮政府駐地)。
這三個鎮變成街道,和幾年前沙區覃家崗鎮變成街道類似——這三個鎮處於大學城和微電園,大學城和微電園現在入住的學生、工人和居民非常多,很多地方已經是舊貌換新顏,看不到還有多少農村的痕跡,鎮變為街道,也體現了城市化進程。
交通設施
西永街道東靠渝遂高速公路,南接成渝高速公路,北臨319國道、科技大道,西有即將動工修建的重慶中環城市快速幹道,襄渝鐵路、賴白公路貫穿南北。
氣候條件
西永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1°,年平均降水量1048.1毫米。
土地資源
西永街道幅員面積28.6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6.4平方公里,占57.4%;林地4.5平方公里,占15.6%;城鎮農村2.7平方公里,占9.3%;有塘、庫、堰74個,占地面積1.3平方公里,蓄水達500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西永街道轄6個行政村、110個經濟合作社,2個社區居委會,緊鄰重慶大學城,屬於正在建設的西永微電子工業園範圍,是重慶市西部新城西永組團的中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