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區環境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草堂校區位於戶縣環山路以北,秦嶺北麓的戶縣草堂寺旁,距離校本部約60公里,占地2700餘畝,工程總投資預計達投資20億元,建成後可入住師生30000餘人,2012年10月20日第一批學生入駐。該項目契約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與戶縣於2003年7月28日正式簽署。草堂校區將作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花園生態式的本科生教育基地。到時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將形成由雁塔校區、華清產業園區與草堂校區三足鼎立、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一流大學園區,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設成為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育人環境的高水平大學。
對於三個校區之間的關係和各自的側重點,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有著以下的規劃思路:在校本部重點發展研究生教育;在產業園區即華清校區重點發展獨立二級學院、成人、高職教育和科研、產業中試、孵化基地及科技園區建設,同時積極進行商業開發和資本運作;在草堂校區重點發展全日制本科生教育,並將其建設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具有濃郁文化氛圍、環境優美、成本合理的一流校區。標誌著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正向“ 學校綜 合實力進入國內高校百強之列和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的目標 邁進。
地理位置
草堂新校區位於秦嶺北麓生態旅遊觀光帶及關中環線環山公路上。距高新區西南約15公里,通過西豐公路和環山路聯繫,校區西側為高新區草堂工業園,距戶縣約7公里,通過縣域公路聯繫;北側為西北工業大學(位於東大鎮,與我校緊鄰);校區西部鄰草堂寺(是西安地區留存至今最古老的名剎之一,與佛教的多種宗派有著密切關聯,是中國佛教三論宗的祖庭,也是我國最早的佛教譯經場所,“草堂煙霧”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隔太平河為高新區草堂工業園;東部隔環山路與祥峪、紫閣峪、高冠瀑布相望;東南部為草堂營村。校園北側為園區東西主幹道,西側為現狀路,南側是環山公路。整個校區外圍山有子房、圭峰,水有太平、高冠,校區被高冠峪、祥峪、紫閣峪、太平峪所形成的水系環繞,周圍多農田與濕地,充分顯示了秦嶺北麓良好的生態環境。自古以來,南山谷口,草木斗哉,景色宜人,清靜幽雅。從漢代開始,這裡就是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建設園林別業,隱居之所的重要地區,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即出在該地區。
規劃面積
草堂校區占地面積180公頃,約2713.2畝,東西最寬為1450米,南北最寬1700米,整個小區呈南高北低、東高西低,南北最大落差30米。校區總規劃建築面積991300㎡,按照完全大學的定位,完全建成後將作為學校的全日制本科生教育基地,能滿足近3萬名師生的使用要求。
一期工程
草堂校區一期工程於2011年5月開工建設,至2012年9月投入使用。主要包括四大功能區,教學綜合區、學生體育活動區、學生生活區和南山書院綜合辦公區。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草堂學府城(南區)102475.26㎡(主要包括:大部分教室、少量的實驗室和院(系)行政用房等);南山書院118542.4㎡(含:學生宿舍、學生食堂、教室、學生活動用房、書院管理辦公用房等);結構工程與抗震實驗室4900㎡;一期工程配套附屬用房9000㎡(含:污水處理站(含中水處理)、鍋爐房、配電中心、水泵房、四個大門等);一期工程體育設施以及相應的室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
當前,已經有2012級4000餘名大學生在草堂校區學習生活,2013年9月,草堂校區將迎來2013級4000餘名本科生,屆時,將有近9000名師生在校區學習生活。一期工程建設範圍主要包括位於東、西主軸線上主區域和公寓區,總占地面積約970畝,總建築面積約247317.66㎡,建成後滿足教職工和9000學生的使用並具有相對整體性。
建築風格
草堂校區建築風格主要承襲了秦漢建築風格,並加以現代建築元素。按照“以新的教學模式為基礎,營造具有中國文化品位和特色空間格局的現代綠色大學校園”的規劃目標,校園規劃模擬了唐長安城“城—坊—院落—間”的空間格局,運用方格直線路網作為規劃骨架,即在骨架內採用院落空間組織物質空間,形成了宜人的空間氛圍,又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文化傳承的目的。由於我校所處位置在南山腳下,水系較為發達,因此我校校區設計有護城河,將校區環繞其中,校區完全建成後將分為七大功能區:門戶區、教學綜合區、實驗室、書院區、公寓區、體育活動區、綠色景觀區。整個校區的設計理念是“承襲歷史,傳承文明,回應時代,創造未來,改革體制,塑造特色,以人為本,和諧共生,開放融合,動態發展,尊重自然,天人合一”。
書院制
草堂校區實施“書院-學院-學科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書院和學院分工明確互不隸屬。學院和學科主要負責學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教育及科學研究。學生的日常生活、通識教育課程和非形式教育則由書院負責實施和管理。不同書院開設的通識教育課程和提供的非形式教育不但有不同的特色,而且有各自的培養木匾和各具特色的培養計畫。書院設施完備、功能齊全,可獨立支配其資源,可向學生提供環境優雅、設備先進的學習、生活、娛樂條件。當前一期建成的有南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