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續發展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經過長時間的交流與協商,以兩校的共同發展需求出發,以“科教興國”為使命,一致決定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於2012年8月28日正式簽署兩校之間的長期戰略協定。通過該協定,將建立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續發展學院(簡稱“可持續發展學院”),英文全稱XJTU-HKUST Joint Schoo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簡稱‘JSSD’)。 這種創新形式的聯合辦學突破了傳統意義的學科界限,構建了全新的區域經濟協同創新模式,標誌著兩校在香港與內地高校人才培養和聯合科研的探索中邁出嶄新的第一步。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辦公廳批准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續發展學院終止辦學。

學院簡介

綜述

西安交通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經過長時間的交流與協商,以兩校的共同發展需求出發,以“科教興國”為使命,一致決定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於2012年8月28日正式簽署兩校之間的長期戰略協定。通過該協定,將建立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續發展學院(簡稱“可持續發展學院”),英文全稱XJTU-HKUST Joint Schoo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簡稱‘JSSD’)。

這種創新形式的聯合辦學突破了傳統意義的學科界限,構建了全新的區域經濟協同創新模式,標誌著兩校在香港與內地高校人才培養和聯合科研的探索中邁出嶄新的第一步。

辦學模式

可持續發展學院將採取探索體制機制的辦學模式,直接引進香港科大的教材,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優勢資源,全英文授課,配合國家的戰略需求,著眼於西北地區尤其是陝西省的現狀和需求,緊跟國際上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趨勢,創建香港與內地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在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提升產業技術水平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為兩校學生成長與教授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院將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進行跨學科領域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試行“本-碩連讀”雙學位聯合培養模式 ,並通過雙導師制聯合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學院將建立兩校學分互認體系,探索新型專業學位教育,並通過創辦“海外-香港-西安”聯動的學術交流和實習的暑期學校,進一步開拓兩校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發展目標

在未來,可持續發展學院將努力成為提供跨學科領域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的國際知名院校,並建成可持續發展領域內世界領先的學術研究與科技創新研發團隊,圍繞能源、化工、材料、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人口與社會經濟發展等領域的需求開展科研項目,產生提升行業產業水平的關鍵技術以及有關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學院管理架構

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續發展學院_管理架構 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續發展學院_管理架構

可持續發展學院實行聯合決策委員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在可持續發展學院籌備和運作初期,兩校聯合設立教授遴選委員會、課程設定委員會,分別負責教職人員招聘、學術管理和課程體系建設。同時,可持續發展學院成立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會、教授遴選與評聘委員會兩個常設機構。

使命及理念

可持續發展是目前全球面臨的最重大的挑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的國家戰略發展目標之一。

為迎接上述挑戰,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大)攜手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大)共同創建可持續發展學院(JSSD),旨在為此全球性課題做出貢獻。聯合學院選址西安市的中心,位於中國迅速崛起的西北部。那裡蘊藏著豐富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其它工業原料,但面臨著脆弱生態環境的嚴峻挑戰。

香港科大和西安交大同為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領域聲名卓著。兩校聯合創辦的可持續發展學院將結合兩校優勢,提供前瞻性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傳授可持續發展理念。同時,以科研成果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推動社會經濟系統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可持續發展,在國家乃至全球範圍內引領和營造可持續發展的高品質生活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系所設定

可持續能源系

使命:提供能源生產、轉換、提高效率、分銷和存儲,以及可再生能源和創新能源框架方面的學術課程,並進行有關能源科學和技術的尖端研究,以支持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教學重點:

1.與可持續發展性相關的能源科學和技術的基本原理:制定科學的定量工具,以解決能源生產、轉換、儲存和運輸過程,重點解決對效率、壽命周期、經濟和整體社會的影響。

2.化石能源:研究如何能更有效地使用化石燃料作為能源,包括燃料轉換,煤氣化,碳捕獲和儲存,以及聯合循環等議題,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3. 可再生能源: 研究可再生能源生產轉化和混合動力系統的科學性質和先進技術,以及可再生能源與其他自然資源的關係。

4. 能源分布和消耗:解決能源分配系統的效率,配套電氣能源和非電氣能源的生產與消耗,整合了廣泛的技術,以提高感測器,信息和系統最佳化的效率。

可持續材料系

使命:為可持續發展的材料科學和材料開發提供廣泛的基礎教育,著眼於材料科學的前沿,從事材料可持續發展性的尖端研究。

教學重點:

1.可持續發展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本原理: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製備並提供具表征及需求性能的可持續性的材料與工程。為材料科學和工程,材料的加工、製造和鑑定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使之符合需求性能並具有可持續性。

2. 材料的可持續採用:傳授基礎的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並廣泛套用於基礎設施和工業材料,進行研究,以減少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量。以提升和增強耐用性和環保功能。傳播關於廣泛使用於基礎設施和工業的材料的基礎認識,通過減少蘊藏能源,延長耐用性及提高環保性能來進行減少生命周期內碳排放的研究。

3. 新材料設計:以自然豐富的元素,通過結構設計以研發高效率、多功能、強耐用性的可持續發展材料。

4. 可持續材料的套用:利用創新的技術,在工業和土木工程套用中使用可持續材料,以提升可持續材料的能量轉換,解決環境惡化,熱/輻射/表面保護,系統集成等問題。能源分布和消耗: 提高能源分配系統的效率,配套電氣能源和非電氣能源的生產與消耗,整合了廣泛的技術,以提高感測器、信息和系統最佳化的效率。

可持續系統與公共政策系

使命:提供教育和研究平台,研究有關經濟,城市發展,治理,區域、國家和全球的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著重於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社會和物理基礎設施。

教學重點:

1.系統的分析和相關的基礎架構問題:通過藉助系統性的分析,決策,人口和人口分布,城市發展和生物多樣性和保護,以奠定地區性,國家和國際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定量基礎。

2. 公共政策與可持續發展:發表對環境經濟學,法律,法規和治理的提案,最佳化社會經濟結構,企業與政府的關係,以協助解決國家能源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政策。

3. 氣候動力學和環境政策:研究氣候變化和相關的環境問題,包括全球資源的經濟政治、全球性的規範,以及相關的規則和法律。

4. 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研究城市與區域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包括基礎交通設施,空氣品質,廢物管理,以及保護具有中國特色的遺產和文化。

5. 商務及生態系統管理:進行有關全球能源和原材料的收購,運輸和物流,生命周期成本的環境影響和風險評估,以協助公眾政策的制定和決策的其他重要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