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西太平洋海軍論壇(WesternPacificNavalSymposium,以下簡稱西太海軍論壇)成立於1988年。在1987年舉辦的第9屆國際海上力量研討會(簡稱ISS,是美國主辦的兩年一度的全球海軍首腦論壇)上,美國提出了在不舉辦ISS的年份舉辦地區會議的建議,澳大利亞隨即回響。1988年,首屆西太海軍論壇會議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最初的西太海軍論壇成員基於參加第9屆國際海上力量研討會的12個成員國,有澳大利亞、汶萊、中國、日本、紐西蘭、韓國、新加坡、泰國、美國、印尼、馬來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起初,西太海軍論壇是國際海上力量研討會的一個分論壇,直到1994年後才正式獨立運作,制定了自己的章程,成為一個地區性海軍論壇。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西太海軍論壇在組成上已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其成員國幾乎包括了西太平洋地區各國,並吸納了對太平洋地區具有較大影響的部分國家為觀察員國。截至2014年,論壇成員國增加到21個,觀察員國3個。成員國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法國、印度尼西亞、日本、高棉、湯加、馬來西亞、汶萊、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國、秘魯、菲律賓、韓國、新加坡、俄羅斯、越南、泰國和美國;觀察員國有孟加拉、印度和墨西哥(巴基斯坦觀察員國資格待通過)。目前,西太海軍論壇影響已超出“西太平洋”的地域概念。成員國中不僅包括加拿大、智利這樣的“東太平洋”國家,而且包括印度、孟加拉等來自印度洋的非太平洋國家。
中國參與西太平洋海軍論壇的過程
1987年,中國派代表參加了第9屆國際海上力量研討會,中國代表贊成舉辦地區海軍論壇的倡議。1988年,首屆西太海軍論壇會議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中國成為西太海軍論壇創始國之一。
2000年以前,中國主要派駐外武官代表參加西太海軍論壇會議。2000年起,中國海軍正式派出相應級別軍官參加西太海軍論壇工作小組會和年會。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海軍實力日益增強,中國在西太海軍論壇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4年1月,中國海軍在南京首次承辦西太海軍論壇2014年工作小組會,並於4月在青島舉辦西太海軍論壇第14屆年會。此次會議是中國海軍參與多邊海上安全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國海軍進行海上安全合作的新起點。
內容
論壇以平等對話、自由討論、自願申辦為原則開展活動,主要有幾個層次的活動:一是由各國海軍領導參加的年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二是由各國海軍校級軍官參加的工作小組會議,每年舉辦一次;三是涵蓋海上搜救、搶險救災、反水雷、人道主義救援等領域的各種專業研討會。迄今為止,論壇共召開了13屆年會,23次工作小組會議。
論壇自成立以來,在地區海上安全合作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論壇成員國已由最初12個發展為現在的21個,影響力已超出“西太平洋”地域範圍。隨著演習演練活動逐步增多,務實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論壇日益呈現出向國際性、地區性海上安全組織發展的明顯趨勢 。
2014年論壇
第14屆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年會將於4月22日開幕。這是中國海軍首次承辦的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年會。並將舉行代號為“海上合作——2014”的多國海上聯合演習,這次海上聯合演習以海上搜救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加強各國海軍之間的深入交流和務實合作,提高各國海軍遂行海上聯合搜救任務的能力,為及時應對、處置海上突發問題打下牢固基礎。
參加“海上合作——2014”多國海上聯合演習的7艘外軍參演艦艇,20日全部抵達青島。7艘艦艇分別來自7個國家,它們是:印尼“班加馬辛”號船塢登入艦、汶萊“達魯伊山”號巡邏艦、新加坡“威武”號護衛艦、馬來西亞“卡斯圖里”號護衛艦、巴基斯坦“沙姆謝爾”號飛彈護衛艦、印度“什瓦利克”號護衛艦和孟加拉國“阿布·巴爾卡”號護衛艦。
參加此次多國海上聯合演習的中方兵力,20日在青島集結完畢。中方兵力以北海艦隊為主,包括飛彈驅逐艦哈爾濱艦,飛彈護衛艦煙臺艦、臨沂艦、葫蘆島艦,綜合補給艦洪澤湖艦、和平方舟醫院船以及艦載直升機、陸戰隊等。
不安排會見日自衛隊官員
在中國青島舉行的第14屆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年會開幕前夕,中國海軍發言人梁陽4月20日於論壇新聞發布會上首次亮相。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由於日本方面的錯誤言行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中央軍委委員、中國海軍司令吳勝利上將在論壇期間除了會議安排必須的見面之外,沒有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官員會面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