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街道位於中山市城區西部,是中心城區的西大門,面積25.21平方公里,轄9個社區,常住人口約1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萬多人(2014年)。 2014年,西區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7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62.9億元,增長8.9%;固定資產投資49.9億元,增長14.6%;國地兩稅收入30.43億元,增長18.4%。 西區街道內有中山詹園、中山溫泉仙沐園、中山岐江公園等旅遊景點。

建制沿革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1988年始建西區辦事處。

1996年,轄新安、槎橋、沙崗、庫充、亨尾、新村、紫馬嶺、小鰲溪、大鰲溪、三溪、長江、柏山、土瓜嶺、起灣、齊東、老富頭、白沙灣17個管理區(村)和柏苑、花苑、竹苑、松苑、威力5個居委會。

1999年7月14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中山市撤銷沙朗鎮,將其併入西區辦事處。同年8月25日,中山市人民政府西區辦事處掛牌成立(時稱新西區)。新西區東鄰岐江河,與石岐區隔河相望,東北與石岐區鴨梨沙和港口鎮接壤,南與沙溪鎮龍瑞和南區的城南相鄰,西與沙溪鎮相連,北與東升鎮坦背為界。

2000年,轄威力、柏苑、花園、松苑、竹苑、夏洋、齊富、東裕、富灣9個居委會和柏山、新村、沙崗、槎橋、新安、庫充、亨尾、三溪、紫馬嶺、土瓜嶺、起灣、齊東、老富頭、白沙灣、長江、大鰲溪、小鰲溪17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西區街道下轄9個社區,分別是長洲社區、後山社區、西苑社區、煙洲社區、彩虹社區、廣豐社區、沙朗社區、隆平社區、隆昌社區。 街道辦事處駐廣東省中山市西區升華路8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區街道位於中山市城區西部,是中心城區的西大門,東鄰岐江河,與石岐區隔河相望,東北與石岐區鴨梨沙和港口鎮接壤,南與沙溪鎮龍瑞和南區的城南相鄰,西與沙溪鎮相連,北與東升鎮坦背為界。面積25.21平方公里。 街道中心大致位於北緯22°31′1″ ,東經113°20′49″。

地貌

西區街道地勢以平原為主,西北部有獅山和馬山,海拔30~77.6米。 整個平原地勢平坦,海拔在2米以下,大致由西北向東南輕微傾斜。

氣候

西區街道位於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口西側,處於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地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自然資源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水資源

西區街道境內有西江和北江,多年平均徑流總量2241億立方米,占珠江平均徑流總量3290億立方米的68.1%。

動物資源

截至2014年,西區街道動物以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和鼠類為主;水生動物有魚類、甲殼類和多種貝殼。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西區街道的常住人口約1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萬多人。 全街道以漢族為主。

經濟

綜述

2014年,西區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7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62.9億元,增長8.9%;固定資產投資49.9億元,增長14.6%;國地兩稅收入30.43億元,增長18.4%;其中,國稅收入17.59億元,增長17.1%;地稅收入12.84億元,增長20.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39億元,增長5%。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0.7:35.6:63.7。

第一產業

西區街道主產稻穀和甘蔗,次為塘魚、蔬菜、荔枝、桔、橙和香大蕉。農田水利有良好的設施,使有效灌溉面積達1.35萬畝,排澇面積1.58萬畝,1990年全鎮糧食總產達9011噸。從1991年起,形成以養殖羅氏沼蝦為主,以水稻、蔬菜為輔的“三高”農業生產布局。1998年全鎮養蝦 面積6300畝,實現總收入5110萬元,養蝦戶平均利潤達4.6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082元,比1990年增長2.46倍。

2008年,西區街道全區農村人均年純收入11297元,同比人均增加6835元;國地稅入庫125601萬元,同比增長6.82倍。

第二產業

截至2014年,西區街道全區擁有工業企業200多家,上規模企業38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16家。西區街道擁有全國名牌2個,全國免檢10個,全國馳名商標2個,省名牌9個,省著名商標8個,免驗企業2家。

第三產業

1998年,西區街道社會總產值79800萬元;比1990年增長4.57倍。稅收入庫3800萬元,比1990年增19.1倍,其中第三產業實現稅收1465萬元,占全區稅收收入的61.45%。

自80年代中期起,先後建成了中山國際酒店、富華酒店、香山酒店、鐵城酒店等一批高級賓館及較為高大的商場,至1997年境內有酒店等旅遊接待單位19家,批發市場22個。2008年境內有賓館酒店35家,大型飲食娛樂場所18家,大型商場19個及房地產業33家等。

2006年,西區進入第二屆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千強名單中,名列第87位,成為上升最快的鎮區之一;成功創建為市經濟強區;是年,西區在全市三產綜合評比中名列第一。2008年,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82300萬元,比2007年增長10.22%。

社會事業

醫療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截至2015年,西區街道有中醫院中醫養生保健中心(新中醫院)、張溪社區衛生站、中樂群社區衛生站、星晨花園社區衛生站 、中山市西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西區翠景社區衛生服務站、西區後山社區衛生服務站、西區隆平社區衛生服務站、西區廣豐社區衛生服務站、西區隆昌社區衛生服務站謝淑華口腔診所、西區醫院第一門診部等醫療機構。

中山市中醫院,1957年3月在石岐悅來上街2號和晉元坊8號開辦。原稱中山縣中醫院,1984年改稱今名。現址位於中山市悅來南路南安路2號,是集醫、教、研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1991年6月成為國家示範中醫醫院,1993年成為全國衛生文明先進集體、廣東省振興中醫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建設先進單位,1996年成為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1998年成為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

教育

1988年至1990年,西區有國小2所,沙朗鎮有中學1所,國小4所。2008年,全區有公辦學校7所,民辦學校5所。其中: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成人技術學校1所,國小10所,幼稚園11所,形成了基礎教育,職能教育與成人教育均衡發展的局面。全區有省一級學校2所,市一級學校5所;省一級幼稚園1所,市一級幼稚園3所。隨著經濟財政的好轉,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2007年投入7800萬元教育經費。2008年投資6000萬元建成西區中心國小,投資1000萬元建設昌平國小綜合樓,全區適齡兒童入園率,適齡學童入學率,國中入學率,三年鞏固率均達100%;科研興教成績突出,全區中國小共有12個國家、省、市級立項課題。

民生

從2000年起,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至該年底,全區參加各類保險人數達44287人。2001年積極開展社會養老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是年,區經濟發展總公司支付企業退休員工社保費114萬元;長洲村支付1000萬元為全村40歲以上的村民全部購買養老保險。2006年開始由區統籌的新農村合作醫療,有1.4萬人登記參加,參保率達100%;該年全區有7841人參加城鄉居民住院基本醫療保險;實施全區五保戶供養,特困戶補貼,最低生活保障,殘疾人生活外和就業安置等制度,使鰥寡孤獨老人和經濟困難的家庭生活有了保障。

西區街道每年新增財政60%以上用於民生事業,每年為民眾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每年投入2000萬元實施沙朗片區幸福提升工程。出台了完善社保、推動就業創業、加強危房改造等事關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住院和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全覆蓋;個個社區有行政服務中心和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文化

2001年長洲社區建成翠景康體園和翠景文化中心。2003年建立西區文化活動中心,並創建為省一級文化站,2007年創建為省特級文化站。文化中心設有圖書館,藏書1.65萬冊、老人活動中心、少兒活動室、綜合排練場、展覽廳等設施,文化廣場1.45萬平方米,每日向民眾開放。全區擁有各類業餘社團19個,每年舉辦20多場次大型文化活動,送文化下鄉32場次。西區街道擁有高檔文化娛樂場所30多處,具有500年歷史的“煙洲書院”、“黃氏宗祠”折射出西區濃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煙洲書院是全市全民修身學堂總堂。西區醉龍民間舞蹈分別被列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第二批國家級別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市首家市級圖書館分館在長洲社區建成開放。

通信

郵政電信便利,市郵政局、郵政電信大樓設於境內富華道。1994年沙朗開通5000門程控交換機,使沙朗人均擁有電話密度列全市前列,1996年被授予中山市電話普及第一鎮。1999年西區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6萬門,用戶1.1萬戶,2006年達2.6萬戶。西區電信大樓承擔了全市70%的長途業務和100%的網關匯接工作,中山市所有的固定電話,小靈通與行動電話之間的互聯互通都要經此來完成。

體育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全省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綜合性體育場館之一的中山羽毛球場館設於境內(占地32畝,有20多項運動休閒設施)。

交通運輸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廣珠輕軌、105國道、廣珠公路、江中公路、新岐江公路、北外環、博愛路、富華道、中山路以及正在建設的太澳高速、小欖快線等道路縱橫穿越,是中山重要的交通樞紐。

建區初期,區內公路少且窄。80年代後期開始改善,進入90年代得到根本好轉。區內通車裡程達80餘公里,市汽車總站、公共汽車總站、長途客貨運輸公司及各大賓館車隊設於區內。僅市汽車總站營運線路達129條,開通省內21個地級市(縣、區)和10多個省、市、區的汽車客運。1990年日發車最多200個班次,2008年日均發出1100餘個班次,年均傳送旅客392.98萬人次。區內有貨運企業63家,貨運業務遍及全國各地。

民間習俗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舞獅子

建國前,長洲、後山一帶以其主要廟宇名義,購置有獅子、鑼鼓、頭牌等器具,在農曆四月初八浴佛節進行獅子巡遊,以後發展到春節期間活動,以至鄉中每有喜慶,便舞獅出場助興。舞獅者均有武術基礎,擅舞者通常會做一些高難度動作,如獅子過橋、獅子采青等。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舞醉龍

這是長洲一帶一項民眾喜好的娛樂活動,已被申報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邊飲酒邊舞木龍,故稱舞醉龍。木龍有三種規格:長1.8米、1米、0.8米,俱有龍頭龍尾,用上等紅木雕琢而成,最重者逾30市斤,輕者亦有10市斤左右。醉龍由農曆四月初一舞到初八,初八之前是練習,練時飲的是水,表演時用高純度米酒,舞一個程式約要8分鐘。現在一些重要的迎賓和喜慶活動也舞醉龍。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賽艇與“神功戲”

賽艇有長洲的賽仙艇與沙朗一帶的賽五人艇。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賽仙艇

長洲除西堡外,各堡都有仙艇。仙艇和龍舟不同,沒有龍頭和龍尾,長約3丈,每艇坐20人。原是用來趕運魚蝦,速度極快,後演變成專門作水上運動之用。並定出以龍、騰、飛、燕、仁、氣作旗號,每逢端午和中秋節前後在岐江或長洲的河衝進行比賽。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賽五人艇

沙朗一帶由於開村較遲,沒有祠堂,所以不設龍舟。每逢農曆五月初五,農民組織劃五人農艇比賽,後來多在五月一日勞動節舉行。此項體育活動在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仍然盛行。後因河涌淤積,變得既窄且淺,污染又日漸嚴重,90年代以後就逐漸式微。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神功戲”

清末民初,長洲一帶以堡為單位,每隔若干年曾有飄色巡遊活動,中山被日本淪陷後停了下來。代之而起的是演“神功戲”,由各村以主要廟宇神誕慶典名義進行。建國後此項目習俗隨著廟宇的被拆而淡出歷史。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欒西餅與“龍船頭飯”

欒西是一種瀕水生植物,葉可食,根亦可入藥,其作用是清腸散熱去濕毒。西區人喜用欒西葉曬乾搗碎混合粘米粉和糖做餅吃。吃用時間都選節日,長洲、後山一帶是農曆三月初三,沙朗片農村則在農曆四月初八。長洲人在四月初八這天,還有一個喜好是吃“龍船頭飯”。當日晚餐,由公家提供米飯和米酒,各家自帶餸菜集中吃飯,地點在大祠堂空地進行。因村民集中,興高采烈,一些平時喜好飲酒的人,在眾人的慫恿鼓動下,便開懷暢飲,因此,每次必有數名醉漢產生。這些醉漢又照例被推選為舞醉龍的人,舞者步履踉蹌,觀者手舞足蹈,增加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忌諱

村民平日顧忌和避諱也頗多。如門前不種桑樹(“桑”與“喪”同音),不種木瓜(木瓜的分泌物像流淚);民宅外曬衣服,小孩不能從褲檔下穿過;婦女披頭散髮不能出門。婦女坐姿時兩腳不得分開。家中死了親屬,在一定時間內不能串門。不要當面說人肥胖。不得摸別人頭頂。吃飯時遇到下雨行雷,飯粒不能跌地。建房子大廳與二廳的過道(俗稱“冷巷”)必須左右錯開,不得直通;兩個窗戶不能相對。房中放鏡不要正對床口。食雞時不讓小孩食雞的脾臟(稱為“雞望忌”),說吃了會造成健忘。隔夜的雞蛋和鴨蛋小孩不能吃。衣服束帶忌用白色。逢喜慶、春節不得說不吉利的話。年初一不要掃地,否則會把財運帶走。平時使用數字忌“七”字。使用年桔和其它儀品講究成雙成對,忌用單數,供神上香卻禁上兩枝。棺木叫“長生”,曆書曰“通勝“,絲瓜稱“勝瓜”等等。開放改革以後,忌諱逐漸減少。尤其是年青一代,崇尚自由,厭惡拘束,只是“8”字更受青睞,“4”字避之唯恐不及,門牌樓層往往用“3A”等代替。只是在老一輩人當中,還留下不少歷史陳俗。

美食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中山缽仔禾蟲

中山沙田廣闊,歷來盛產禾蟲,每年上半年立夏至小滿,下半年寒露至霜降的節令之間,禾蟲鑽出泥面,這時用網具裝捕。禾蟲含豐富蛋白質、脂肪、鐵、磷和維生素B等,營養價值高,味道非常鮮美、香甜,極受珠江三角洲民眾所喜愛。禾蟲的吃法有多種,有燉缽仔禾蟲、生炒禾蟲、曬禾蟲乾、制禾蟲醬或禾蟲餅、煲禾蟲蓮藕眉豆湯等。

旅遊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中山詹園,又名中山大宅門,座落於中山市南區北台,是嶺南最大的私家庭園。中山詹園建於1998年,占地百畝,由詹園主人黃遠新親自設計,並從蘇州徵調百名園林能工巧匠歷時五年共同建成的。 詹園倚山而建,一水兩岸,繼承了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的傳統之餘,更凸顯著嶺南水鄉所獨有的布局脈絡,同時還吸收了西式園林的風格,水體和裝修多呈幾何形式。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中山溫泉仙沐園,由港澳知名人士霍英東、何鴻桑先生等人於1979年投資興建,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家中外合作旅遊企業。二十年來"溫泉碧苑"先後榮膺了中山市新十景之一和廣東省16個最佳景點之一等榮譽稱號。2000年12月28日,中山溫泉榮膺四星級飯店。新增大型戶外畫像—《小平同志在中山溫泉》成為賓館內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西區[廣東省中山下轄街道]

中山岐江公園坐落於石岐河旁的岐江公園占地 10 萬平方米。場地原是中山的粵中造船廠。建成後的公園較好地留存了五六十年代中山市工業時代的歷史面貌,同時加入現代設計的理念形成了中山第一個以水為邊界的特色公園。而該公園的特色就在於很好地將原有的機械化符號融合至了環境小品之中,湖區面積占了整個景區的 1 / 3 。“中山岐江公園”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2002年度榮譽設計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