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苕國

公元1260年(中統元年),西充隨順慶府隸陝西四川行中書省。 公元1283年(至元二十年),將流溪縣以飛地形式併入西充縣。 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西充隨順慶府隸四川錄宣布政使司。

四川省西充縣,俗稱苕國。
因西充口音與周邊四川口音迥異,翹舌多,音奇重,多古語,外人多笑之。
又舊時西充貧窮,人民一年四季多以紅薯充飢,紅薯川東又稱紅苕。
故周邊人氏特別南充一帶,多稱西充為“苕國”,以一縣而享一國之稱也。
據西充地方史志記載,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嘉陵江南充區河段內的先民們,就在西充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不僅與中原民族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繫,而且創造了中原遠古文明所含的地方文化。創造這種文化的先民為“百濮”等族。
大約公元前21世至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相傳禹分天下為九州,縣境隨四川皆屬梁州。殷商、西周時,又將梁州併入雍州,縣境隸雍州。
約公元前5世紀,居住在今湖北清江流域的巴族之一的稟君徙入川東地區,建立巴國,縣境隸巴國。巴子建國以後,繼遭秦楚夾擊,政治中心相繼由江州(今重慶)、墊江(今合川)遷到閬中。戰國時,縣境仍為巴國地。
公元前316年(周慎王五年),秦滅巴、蜀後建立巴郡和蜀郡。從此,縣境隸巴郡閬中縣。
公元前200年,劉邦稱漢中王,巴地遂為漢有。西漢王朝建立以後,即以將軍紀信(西充紫岩人)“誑楚存漢”之功,分閬中縣置安漢縣,繼又分閬中縣置充國縣(東漢初併入閬中縣,後復置)。從此縣境分別隸巴郡的充國縣和安漢縣。
蜀漢時期,縣境隸巴西郡的西充國縣與安漢縣。
公元266年(西晉泰始二年)分益州,置梁州,縣境遂隸梁州巴西郡的西充國縣和安漢縣。
公元431年(劉宋元嘉八年)改巴西郡為北巴西郡,縣境隨安漢縣、西充國縣隸此。梁王朝建立後,縣境分別隸巴州南宕渠郡的安漢縣和北巴州木蘭郡的西充國縣。
公元553年(西魏元欽二年),改南梁北巴州為隆州,縣境隸隆州金遷郡的晉城縣與南宕梁郡的安漢縣。
公元583年(隋開皇三年),文帝改郡為州,實行州、縣二級制,以安漢縣、晉城縣隸隆州。公元589年(開皇九年)改安漢縣為南充縣,縣境隸隆州的晉城與南充縣。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分南充、相如二縣置果州。同年又析果州的南充、隆州(閬州)的南部和梓州鹽亭置西充縣,隸果州。因縣境位於南充之西,加之古有西充國名,治內有西充山,故名西充。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至公元758年,西充先後隸劍南道、山南西道的果州和劍南道南充郡、山南西道果州。
公元907—960年(五代十國),西充隨果州先後隸前蜀、後唐、後蜀。
公元960—1279年(宋代),西充隨果州先後隸西川路川峽路、潼川府路、潼川路順慶府。
公元1260年(中統元年),西充隨順慶府隸陝西四川行中書省。
公元1283年(至元二十年),將流溪縣以飛地形式併入西充縣。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西充隸四川中書省順慶路
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西充隨順慶府隸四川錄宣布政使司。1377年(洪武十年),撤西充入南充。1380年(洪武十三年)再析南充置西充,原流溪縣留南充。
1644年—1911年(清代),西充縣隸四川省順慶府。
公元1912年—1949年(中華民國),西充先後隸順慶府、川北道、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14日,西充和平解放。1950年1月西充隸西南區川北行署區南充專署。1952年9月1日恢復四川省建制,西充隸四川省南充專區。1968年,隸四川省南充地區。1993年9月改南充地區為南充市後,隸四川省南充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