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繆斯

內容介紹

分崩離析是個不好的字眼,但用來描繪1937年至1945年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形勢倒還貼切。那時,正在為自己的統一而鬥爭的中華民族又被戰爭搞礙四分五裂。但是,在整個動亂過程中,在日軍占領區,包括上海和北京這兩個文化中心,仍維持著一種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重大貢獻的文化生活。
不想論述那些眾所周知的、常見的、長篇研究論著中介紹過的作品和作家而是要研究鮮有論及的淪陷區文學把這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學納八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文學批評的主流中去。最終目的是要將批評的注意力集中到這時期最有價值的文學作品上來。
這部書研究的對象是中日戰爭期間日本軍事占領區的中國文學。它的主要任務不是要研討文學的社會作用或者作家們在道義上所處的窘境,而是要以批評家的眼光作出評價,目的在於把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學納入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文學批評的主流中去。
目錄:
前言
譯者序
導論
第一章 文學及政治對文學的干預
文學和新秩序(1937—1941)
上海租界的抵抗文學(1937—1941)
大東亞文學(1941—1945)
結論
第二章 五四浪漫主義的沒落
魯迅風格的雜文家
蘇青(馮和儀)
師陀(王長簡)
李健吾
第三章 傳統的復興:現代戲劇
商業性戲劇的發展
當代現實主義的局限:於伶
古裝戲劇的興起:阿英、周貽白、顧仲彝
古裝戲劇的發展:從《清宮怨》到《秋海棠》
多樣性:顧仲彝、費穆、吳天(方君逸)、周貽白
第四章 傳統的復興:隨筆性散文
周作人
上海散文作家
文載道和紀果庵
第五章 反浪漫主義
吳興華
英國現代文學和中國反浪漫主義概念
張愛玲
楊絳
錢鍾書
第六章 結論
附錄
文獻目錄
人名索引
作品索引
報刊索引
譯後記

作者介紹

耿德華(Edward Mansfied Gunn)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文學博士。1978年受聘於康奈爾大學。兩度出任康奈爾大學亞洲研究系主任,逾十五年。現任康奈爾大學東亞中心主任。主要研究20世紀中國小說、話劇、電影、文化批評、流行文化、中文敘事文體,以及中國當代地方媒體與文學中的方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