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村遺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境內。
遺址在少林河邊一個非常明顯的台地上,台地南面不遠處有潁河流過,台地邊緣也因當地村民取土而直立起來,因此文化堆積層非常明顯地暴露在外。周教授說,上面一層顏色略淺的,是3000年以來的黃土堆積,下面的紅土是仰韶文化堆積層,在這一層里,很明顯可以看到有不少的紅陶片。再往下,是灰色土層,有著許多的“灰坑”,還堆積散布著很多的螺絲,周教授說,這一層屬於裴李崗文化層,那些螺絲應該是那時候的人們在河邊撿拾螺絲吃後扔下的。
文化層里的堆積物非常豐富,我們先後發現一個很明顯的陶罐,還有一個圓椎狀的紅色陶器,登封的文物專家說,那可能是陶鼎或者陶鬲的足,另外就是大小不等的紅陶片。在這些堆積層中,不時還發現有漢磚圈成的墓穴,專家說那是漢墓。地面下也有許多的陶片,漢磚,我們還撿到了一塊石斧、一塊石鏟,都收到登封文物專家的袋子裡。
近年來,周昆同志致力於嵩山文化的研究,前些年提出了“嵩山文化圈”的概念,去年又提出了“嵩山文化甲天下”。認為嵩山地區在地質方面是“地球寵兒”,在歷史方面是“國之源起”,同時又站在中國文化之巔上,嵩山有中原古文化發動機的功能和孵化器的作用。嵩山的山、水、土、生(生物)、氣(氣候)和位(地理位置)六大生態因素對人類生存的綜合作用,導致形成以嵩山為中心的“嵩山文化圈”,嵩山文化圈在龍山文化中晚期後曾長期為全國文化的核心,因此,稱“嵩山文化甲天下”完全當之無愧。
周昆同志說,現在提“嵩山文化甲天下”,不是只為嵩山說話,也不是只為河南說話,其實是在為中原文化、為中國文化說話。說中國文化,不能不提中原文化,說中原文化,不能不說嵩山文化。嵩山文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因此說“嵩山文化甲天下”,一點也不過分。
相關詞條
-
大袁村遺址
大袁村遺址位於博望鎮。 文化層堆積較厚,地表散落物的陶片和石器表明遺址中含有大量遺物。 現遺址保存較好,為當塗縣文物保護單位。
-
袁家莊遺址
袁家莊遺址,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北岩鄉袁家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992年6月12日,授予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遺址
位置 劃分 村北區 村南區 村東區 -
班村遺址
班村遺址位於河南省澠池縣南村鄉班村北,總面積4萬平方米。北面黃河,西臨澗河,海拔230米。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始於1992年,1999年田野發掘工作結束。
裴李崗期文化遺存 仰韶文化遺存 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 班村遺址綜合研究中的第四紀地質工作 -
仰韶村遺址
仰韶村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鎮仰韶村南部的緩坡台地上,北依韶山,東、西、南三面環水,距澠池縣城10公里,為5000至7000年前中國新石器時...
歷史沿革 遺址特點 文物遺存 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
大洞遺址
大洞遺址位於中國西南部貴州省盤縣珠東鄉十里坪村,距縣城約49公里,是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大洞遺址屬於石灰岩洞穴遺址,洞口寬55米,高約40米,主洞長...
發掘經過 遺址組成 出土文物 影響 意義 -
袁口村
袁口村隸屬於山東省梁山縣韓崗鎮,位於梁山東南23公里處。地處北緯116°15′,東經35.43°,現分為南袁口、北袁口、東袁口等3個行政村,總人口約68...
村名來歷 位居百里五鎮之首 袁口閘遺址 -
袁堌堆遺址
現遺址南北長50米,東西35米,總面積1750平方米。 南為大街,東、西有民房,破壞嚴重。 該遺址包含龍山、岳石、商代、周等幾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文化內涵豐富。
-
袁了凡
袁黃(1533-1606),初名表,後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後改了凡,後人常以其號“了凡”稱之。浙江嘉善縣魏塘鎮(今屬嘉興)人。晚年...
人物介紹 袁黃後人 了凡四訓 主要貢獻 人物故鄉 -
安陽市滑縣老店鄉長南村
滑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隸屬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安陽市。與濮陽、延津、濬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 滑縣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氣候環境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科教文衛 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