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二十四史·輿服志》云:若稽往古,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服牛乘馬,引重致遠,蓋取諸大壯。冕服車輿之制,其來尚矣。
故後人知:漢之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史載其形初定於周代,各朝皆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
而今千餘年已過,又因各洲文化交織,垢本而從夷西者,曰:此為流行。故常有世人忘乎所以,不曾載東服西漸,反舍本求末,可嘆可惜!
然今筆者道,本邦之衣冠其美,褒衣廣袖,交領右衽,足衣首服,章紋配飾,非文字可言說,常望時人識其內涵,曉其典故。故有此歌,予以相贈。
《衣冠上國》這首歌為了達到更完美的效果,著名音樂製作人徐鵬和兩位演唱者就歌曲的風格,意蘊,整體演唱情緒及歌詞進行深入研究。經歷三個多月,終於才敲定第一版本,其中單尋找 最合適的唱腔來演唱就花費了接近一個月,錄音軌道也是百里挑一,這首歌是具備製作人的“最高級別誠意”的用心作品。
一個故事,一個偉大的時代和歷史文化,都融進歌聲里,讓國人更加關心漢服文化。
歌曲著重體現中華文化裡面端莊典雅的風度儀容。為了儘可能勾勒出濃厚的古風,使整首歌曲顯得大氣莊重,填詞部分採用了古詩詞的格式,以中國民族五聲調式作為旋律編寫參考和和聲的編排。
編曲部分,製作人遍訪名家,尋覓一種,更為中國的方式來編寫樂器,主奏樂器大量運用了中國民樂如古箏,笛子,民族鼓等,搭配上編鐘類型的Bell音色以及大提琴的頓弓,勾勒出宮廷大殿之上女子翩翩起舞的畫面。
《衣冠上國》的創作動機,是從歌曲中的“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開始的。也希望能以這首簡單的歌曲作為拋磚,引出更多優秀的人關注我們中華文化,將我們民族之美展現在更寬更大的舞台上。
華夏文化,源遠流長,惟願你我,傳承發揚。
歌曲歌詞
蠶青上縹下,深衣承古往
三千衣冠史,韶華壓群芳
繞襟分直曲,大襟為其狀
寬下狹頭上,續衽勾其旁
上下有連裳,裾居側、後方
盛行分先後,兩漢為其劃
上襦下為裙,戰國至明清
不憂無餅餌,已幸有襦裙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寒來暑往
秋冬春夏
總不變那婀娜優雅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不分秦晉
無論漢唐
流傳的是萬古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