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崗[南京市玄武區孝陵衛附近地名]

衛崗[南京市玄武區孝陵衛附近地名]

衛崗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門外紫金山南麓,孝陵衛附近,因此山崗上曾有駐軍守衛孝陵,故名。

地名由來

孝陵衛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門外紫金山南麓。據《白下瑣言》載:“孝陵衛一名鍾靈街。” 因明孝陵的衛戍部隊──孝陵衛曾駐守此地而得名。今孝陵衛街道、孝陵衛街、孝陵衛西橋等地名,均因“孝陵衛”而得名。

“衛”是明代軍隊編制的名稱。明代各省轄區均分為數個防區,每區設衛戍守。衛下設所,有千戶所和百戶所之分。每衛有5600人左右,長官稱指揮使。各衛聽命於省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都司歸中央五軍都督府管轄。衛所駐地均為軍事重鎮或要害之地。明孝陵是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故設孝陵衛駐守此地以戍衛。

今孝陵衛附近還有小衛街、衛崗等地名,亦因曾駐守過護衛明孝陵的軍隊而得名。小衛街位於明孝陵下馬坊東側,明代曾駐少量軍隊守衛,故稱小衛街,曾名孝衛街。衛崗,因此山崗上曾有駐軍守衛孝陵,故名。

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明孝陵始建,洪武十四年初步建成,次年馬皇后去世,安葬於此。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葬皇太子朱標於孝陵之東(明東陵)。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與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宮正式啟用。

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孝陵工程全部竣工。孝陵規模宏大,周長約22.5公里,四周建有圍牆,今中山陵環陵公路原為牆基所在。為保衛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後的一個月內,即設孝陵衛和神宮監駐守。孝陵衛的編制遠比一般衛大得多,有時竟達萬人。明朝滅亡後,孝陵不再有駐軍把守,遭到嚴重的破壞。

清朝康熙、乾隆南巡謁陵時,都覺得明孝陵應當保護,特設守陵監兩員,陵戶四十,並撥出司香田若干。

清朝鹹豐三年(1853年),明孝陵地區成了太平軍和清軍的戰場,明孝陵和靈谷寺等地面的木結構建築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時人有“草滿故陵埋石馬,月明荒徑泣銅駝”的詩句,描寫了孝陵的荒蕪情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