蚰蚰

蚰蚰是蟋蟀的別名,它是秋天鳴蟲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此昆蟲的雄蟲善於打鬥,所以自古以來我國就有鬥蛐蛐的習俗。

蛐蛐簡介

蛐蛐,蟋蟀的別名,又名中華斗蟋,古人稱促織,它是秋天鳴蟲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此昆蟲的雄蟲善於打鬥,自古以來,我國人民都以觀其打鬥來獲取樂趣,因而又被稱其為“斗蟋”和“將軍”。它不僅好鬥,也善於跳躍,而且善於鳴叫,故而成為歷代盛行的玩賞昆蟲。此蟲全身呈褐色,有很長的觸角。後足大,善於跳躍。雄蟲體長20~25毫米,有2根尾須,俗稱“二尾子”。雌蟲有4根尾須,兩長兩短,中間還有一個產卵管。

習性

蚰蚰頭頂漆黑且有反光,上有橙黃色縱紋。雄蟲前肢長達腹端,大多數個體無後翅,也有少數雄蟲有後翅,並能飛翔。雄蟲發音鏡略呈長方形,鳴聲洪亮。音節勻稱,略有施音。發音時,兩個前翅豎立起來,因摩擦而發出“吱吱吱吱”的聲音,能連續鳴叫不已。此蟲不僅會叫出悅耳的聲音,而且有好鬥的習性,因而被人們認為是最有價值的一種玩賞蟲,屢斗屢勝的蚰蚰常可被炒至極高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