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第一艘虎頭海雕級出現在1978年,一共建造了91艘,其中韓國SEC承建了54艘,韓國塔科馬承建了47艘,所有艇都採用相同的艇體,和動力設備,但上層建築與武器則各有不同。“虎頭海雕”級炮艇的艇體由“雁”級飛彈艇發展而來,艇艏帶有非常接近艏甲板的折線,艇體加長到37米,寬度同為6.9米,發動機則是經過“雁”級272艇驗證過的2台MTU MD-16V-538柴油發動機,艇員31人,由於艇體加長,浮力增大,更容易實現滑水航行,航速可達39節。由於該級艇的建造較長,在建造過程中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做出了許多修改,其中包括來兩個基本型號,即作為中型巡邏炮艇的“野貓”型和作為火炮攻擊艇的“海豚”型,“野貓”型的特點是在艇艏布置一門帶玻璃鋼炮罩的6管20毫米半自動炮,艇艉布置露天的博福斯L60型40毫米單管炮,駕駛室後方上層建築兩舷各一門12.7毫米機槍,也有該型艇將艇艏的20毫米炮增強為雙聯裝30毫米炮或將艇艉的40毫米炮減弱為20毫米炮。“海豚”級的分類相對簡單,早期的“海豚”型艇艏為雙聯裝30毫米炮,大部分艇艇艏為博福斯L70型40毫米炮,上層建築駕駛室後方與艇艉各一門6管20毫米炮,兩門20毫米炮之間有兩座帶防盾的7.62毫米機槍。同期,“虎頭海雕”級還有其他亞型號,如“野貓”型的215號屬於最早的一批“虎頭海雕”級。其上層建築駕駛室部分後傾,而且採用格子桅,與後面要提到的引進自美國的“白鷗51”號飛彈艇,而大部分“虎頭海雕”級與韓國自行建造的“白鷗”級類似,駕駛室部分前傾,桅桿改為柱桅,一艘早期“海豚”型拆除了艇艉的20毫米炮,加裝了兩座韓國自行研製的雙聯“海蛇”近程反艦飛彈,一些艇則將上層建築後的一座單管12.7毫米機槍換為一座6管12.7毫米機槍並在艇艉裝上了兩個類似反艦飛彈發射器的箱子。這種快艇的諸多變型型號中,只有6管20毫米炮被普遍使用,其他武器則如排列組合般在艇上三個炮位不斷變換組合,著名的《簡氏艦艇年鑑》則認為該級艇還有裝備76毫米炮的型號,加上後期的改裝,給識別帶來了很大麻煩,一般而言,上層建築後緣垂直的就是“海豚”型,帶有後傾防彈鋼板的則為“野貓”型。
性能數據
排水量 170噸
全長 37米
寬 6.9米
吃水 1.75米
主機 MTU16V538 TB90 柴油機 2台
航速 37節
人員編制 軍官5人 士兵26人
武器 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x1
加特林機關炮x2
西北風攜帶型防空飛彈x1
使用國
大韓民國
孟加拉國
加納
哈薩克斯坦
東帝汶
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