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香草[中藥]

蘭香草[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蘭香草,中藥材名。本品為馬鞭草料植物蘭香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夏、秋採收,切斷,曬乾。功能主治為:祛風除濕,止咳散瘀。治感冒發熱,風濕骨痛,百日咳,慢性氣管炎,月經不調,崩漏,白帶,產後瘀血作痛,跌打損傷,皮膚瘙癢,濕疹,瘡腫。①《植物名實圖考》:焰肉(食)可治嗽。②《嶺南採藥錄》:祛風散瘀,凡產後風迷或瘀血作痛,以之煎服。③《南寧市藥物志》:發汗祛風濕。內服治傷風感冒,疳積。煎水外洗治風濕骨痛及皮膚瘙癢。④《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傷風咳嗽。⑤《湖南藥物志》:根:治腰痛,傷食腹瀉。⑥《廣東中藥》Ⅱ:治月經不調腰痛,理跌打。

來源

本品為馬鞭草料植物蘭香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夏、秋採收,切斷,曬乾。

性味歸經

①《南寧市藥物志》:辛,溫,無毒。

②《陝西中草藥》: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止咳散瘀。治感冒發熱,風濕骨痛,百日咳,慢性氣管炎,月經不調,崩漏,白帶,產後瘀血作痛,跌打損傷,皮膚瘙癢,濕疹,瘡腫。

①《植物名實圖考》:焰肉(食)可治嗽。

②《嶺南採藥錄》:祛風散瘀,凡產後風迷或瘀血作痛,以之煎服。

③《南寧市藥物志》:發汗祛風濕。內服治傷風感冒,疳積。煎水外洗治風濕骨痛及皮膚瘙癢。

④《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傷風咳嗽。

⑤《湖南藥物志》:根:治腰痛,傷食腹瀉。

⑥《廣東中藥》Ⅱ:治月經不調腰痛,理跌打。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25~60厘米,密被微毛。葉對生,具短柄,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2~5厘米,先端鈍,基部渾圓,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密披灰色短柔毛。聚傘花序,為具柄的花束,多花,長1~1.5厘米;萼鐘形,長約2毫米,被微毛,5深裂,裂片披針形;花冠藍色,管長約4毫米,5裂,有1裂片較大,邊緣有睫毛,外面被微毛;雄蕊4,2長2短,伸出;花柱線形,兩短裂。蒴果球形,外面被粗毛,分裂為4個凹陷的粟瓣,瓣緣內彎如翅,抱著種子。花期6月。

分布區域

分布陝西、甘肅、四川、湖北、湖南、浙江、廣東、廣西等地。產廣東、廣西、浙江、湖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

藥材性狀

乾燥帶根全草,根較粗壯,圓柱形。徑3~7毫米,外皮粗糙,黃棕色,有縱裂及縱皺紋。莖叢生,幼莖略呈鈍方形,灰褐色或棕紫色。葉對生,長卵形至卵形,皺縮,灰褐色至黑褐色,紙質,可捻碎。有花椒樣特異香氣,味苦。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藥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蘭香草素鈉(蘭素鈉)在體外(試管稀釋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傷寒,甲型和乙型副傷寒、綠膿、大腸,痢疾(弗氏)等桿菌以及溶血性鏈球菌也有-定作用;較高濃度為殺菌,較低濃度為抑菌。體內試驗證明對小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使大多數動物免於死亡。

②其他作用對氨水刺激引起慢性氣管炎的小鼠,口服蘭香草煎劑20克/公斤有止咳作用。

相關配伍

①治感冒發熱,風濕骨痛:蘭香草三至五錢,水煎服。

②治跌打腫痛:鮮蘭香草搗敷患處。

③治濕疹,皮膚瘙癢:鮮蘭香草搗汁外塗或煎水洗患處。(①方以下出《廣西中草藥》)

④治崩漏,白帶,月經不調:小六月寒根二至三錢,煎湯服。(《陝西中草藥》)

⑤治感冒頭痛,咽喉痛:蘭香草五錢,白英三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⑥治癤腫:鮮蘭香草拇爛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⑦治氣滯胃痛:蕕乾全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⑧治產後瘀痛,跌打:蘭香草、黑老虎。煎湯或浸酒服。(《廣東中藥》Ⅱ)

臨床套用

①治療百日咳取蘭香草煎服。每日量:1~3歲1兩,3~5歲1.5兩,5歲以上遞增。觀察330例,均愈。有的服3劑後,臨床症狀即消失。

②治療慢性氣管炎取蘭香草1兩,毛冬青2兩,水煎2次,濃縮成膏,加適量賦形劑後再製成顆粒為1日量,分2次開水沖服,連服10天。治療32例,顯效者6例,好轉13例,其餘無效。在治療過程中,一般無明顯副作用。

③治療腎盂腎炎用25%蘭香草素鈉行肌肉注射,每次4毫升,每日4次。觀察8例。4例痊癒,3例好轉,1例無效。療程最短6天,最長25天,平均12天。在治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

毒理作用

30隻小鼠皮下注射蘭素鈉4.0、4.5或5.Og/kg,觀察3天,死亡1隻,余無異常;靜脈注射2.5、2.25、2.O或1.75g/kg,每組5隻,死亡率分別為4/5、3/5、3/5及0/5,中毒症狀為無力,呼吸困難,死於呼吸麻痹。家兔靜脈注射蘭素鈉1.O或0.5g/kg未見異常,給藥後排出的尿液體外試驗有抗菌作用。

化學成份

全草含黃酮甙、生物鹼、酚類、甾體、胺基酸、有機酸、鞣質。其中有一種抗菌有效成分,暫稱蘭香草素鈉,其在根、莖、葉、花、全草中的含量分別為1、5、1、5、10.4、5.5、4.7克%,系淡黃色或黃綠色粉末,無臭,味微苦,易溶於水,水溶液呈鹼性,微溶於乙醇,不溶於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

相關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肉(食)可治嗽。

2.《嶺南採藥錄》:祛風散瘀,凡產後風迷或瘀血作痛,以之煎服。

3.《南寧市藥物志》:發汗祛風濕。內服治傷風感冒,疳積。煎水外洗治風濕骨痛及皮膚瘙癢。

4.《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傷風咳嗽。

5.《湖南藥物志》:根:治腰痛,傷食腹瀉。

6.《廣東中藥》Ⅱ:治月經不調腹痛,理跌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