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蘇青與張愛玲,被譽為民國時期的上海文壇“雙璧”,在當下張愛玲被眾多文學愛好者力推和熱捧的情形下,與她齊名的蘇青也成為人們熱點關注和深度挖掘的對象。而蘇青集出版人、著名編輯、職業作家於一身的特殊身份,在點亮她生命光華的同時,也讓她嘗盡了單身女性“謀愛也謀生”的苦楚和艱辛。抗戰時期的孤島上海,形勢嚴峻、戰事頻發,如一尾水草的蘇青,既要堅守自己的根,又不得不隨波逐流,生活、精神、追求、夢想,如何能面面俱圓,這是蘇青的痛楚。
本書以時間為脈絡,從獨特的視角出發,注重深度和熱點,並用細膩的筆觸抽絲剝繭地剖析因由和結果,重新解讀一個真實的蘇青,關於她的夢,她的愛,她的苦,她的難,以及她的人生底事。
作者簡介
江曉英,筆名紫翹,四川人。已出版《月若有情月長圓 ,最痴不過張愛玲》《林徽因:民國最美的女神》《不為回首,只為闌珊》《山水問君心:古詩詞中的山水世界》《蘇青:風從海上來》等,即將出版《左手沙漏,右手水月(暫定名)》《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暫定名)《樂山樂水》等。在二十多家平面紙媒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雜文等作品百餘篇。目前累計正式出版發表文字一百餘萬字。網路發表文字三百餘萬字。
圖書目錄
序1
第一篇 生如夏花
第一章 馮家大院
第二章 有鳳來儀
第三章 鄉野囡囡
第四章 慈愛如飴
第五章 小“話癆子”
第六章 裂帛深種
第七章 掩卷·純真年代
第二篇 似水華年
第一章 少年輕愁
第二章 快樂女生
第三章 話劇女神
第四章 女子學校
第五章 那時花開
第六章 寧波皇后
第七章掩卷·花樣年華
第三篇 結婚十年
第一章 十月十日
第二章 意外“來客”
第三章 兩顆櫻桃
第四章 產女前後
第五章 母愛無疆
第六章 好兒媳婦
第七章 掩卷·時光如書
第四篇 浣錦裂帛
第一章 為伊歸來
第二章 海上花開
第三章 愛巢遺夢
第四章 牛刀初試
第五章 為誰傷逝
第六章 出走娜拉
第七章 掩卷·不如歸去
第五篇 洋場風雲
第一章 午夜徘徊
第二章 古今往事
第三章 天地之間
第四章 兩頂“冠冕”
第五章 蘇州行記
第六章 我看蘇青
第七章 掩卷·身不由己
第六篇 開到荼蘼
第一章 大江東去
第二章 人間萬象
第三章 闌珊卻步
第四章 晚風未落
第五章 紅樓新夢
第六章 寂寂花落
第七章 掩卷·魂牽夢縈
關於生活中的文學家蘇青(代後記)
內容試讀
結婚十年
20歲的年齡,猶如7月里飽滿而亮色的谷穗子,烈日當空下,一串串自然墜落的金色,在瀲灩的水澤中,在清風的撫慰下,在蟬鳴蛙叫聲里,瀰漫著成熟醉人的芬芳,不由讓人憧憬一次圓滿的季節收穫。錦瑟華年,別樣生動、活潑著。
蘇青剛好是在這個艷羨人的雙十年紀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的,青春洋溢,才貌出眾的她,頗有“寧波皇后”的范兒。而這“寧波皇后”的冠冕起源何處?似乎人人都叫得很順溜,並沒覺得這是誇耀其辭。
有人說是寧波人能幹又精明,在哪兒都能抱成團,形成自己的組織和實力。1933年秋,剛入大學校園的蘇青,即參加了南京寧波旅京同學會在中央大學法學院研究室舉行的常會。新舊同鄉見面,自然親熱得很,氣氛輕鬆活躍,情誼交流的同時,常會還進行了改選。從幹事到副幹事、會計、文書、運動主任、遊藝主任等,組織結構明晰,分工細緻到位,蘇青最後被推選為會計。值得一提的是就這一小小的學生會會議,卻引來了媒體的關注和報導,記者一直與會在側,他們關注什麼,有什麼樣的熱點吸引了他們呢?
而後,一篇題為《馮和儀女士榮任中大寧波皇后》的文章在“上海寧波日報”上刊登,幾個耀眼的大字“中大寧波皇后”很是特別,標題下則是洋洋灑灑同鄉會會議情形,收尾處筆鋒一轉,將文章欲體現的核心和主旨大筆渲染一番,道:“又於席間一致擁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外國文學系高材生馮和儀女士,為‘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寧波皇后’,聞馮女士系吾甬聞人馮友生先生之孫女,今夏畢業於寧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學高中部,馮女士善交際,精音樂,擅長著作,而對文學一道,研究尤深。”
一則許是看似簡單的新聞報導,卻是對了解青年蘇青最好的佐證。當時的蘇青,是何等的鮮亮、朝氣,她成了家鄉人的驕傲和自豪,並被擁立為“寧波皇后”,這“擁立”一詞,足可見當時盛況。
出色的蘇青,新入校就擔任了同鄉會職務,善於交際的她,自然會吸引青年才俊的目光,被熱捧是可想而知的。而在蘇州讀書的未婚夫李欽後“遠水不解近渴”,情感交流難免會疏遠,從而形成彼此心理的距離。如果真讓棲息“梧桐樹”的鳳凰都飛了,這是李家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只有早結婚早定根,才能將這塊心頭大石放下。
1934年2月4日,在《上海寧波日報》頭版顯著位置,一則名為《馮和儀女士于歸志盛》的報導,令人側目。
文中道:“南京中央大學文學院外國文學系高材生馮和儀女士,與上海東吳法律學院高材生李欽後君,假寧波傅家房子結婚。先一日,在馮宅舉行於歸典禮。是午,馮宅門前,車如流水,馬似龍,禮堂裝潢,異常富麗,壁間滿懸各界聞人賀幛喜軸,道賀者甚眾,皆由乃叔前定海縣縣長馮純觀氏,殷勤招待,甬上名流如著名法律學者鮑士康、繆瑞芝、龔聖鑒、何瑞芝,作家陳跡、張其春等,皆至馮宅道賀致敬禮雲。”
蘇青結婚時,只是南京中央大學一名一年級的學生,何以引得報紙重磅報導,這似乎有悖新聞報導的“原則”。而標題的擬定也頗有新意,大有褒獎和渲染之意,好似蘇青榮歸故里,一派歡騰祥和的熱鬧場面,必須以此為記,足以顯得隆重。但蘇青真有這么大的名氣和聲望讓報紙側目報導嗎?不管是與否,事實是報紙就這么記載了。
在學校如日中天的蘇青,如何能答應李家的完婚請求呢?這其中因由沒人能道得清楚。許是李家的懇切要求,鮑竹青不得不答應;也許是蘇青覺得結婚並不影響學業,就應允了。不管如何情形,蘇青和李欽後完婚了。
這是一場中西結合、新舊合併的新式婚禮。
蘇青在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中開篇即道:“徐正甫(長男)崇賢為蘇俞淑宜(長女)懷青結婚啟事謹詹於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十月十日下午三時在青年會舉行,結婚典禮概從簡略恕不柬邀特此敬告諸親友好謹希諒鑒。”這是一則結婚廣告無疑,新人新事新辦,連結婚請柬也略去了,這並不是新郎新娘兩家不夠重視這場婚禮,恰好體現了對一對新人的遷就和寵愛,自己的事情,他們可以自主興辦。
徐崇賢是誰?蘇懷青又是誰?
既然《結婚十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那么蘇青筆下的蘇懷青即是自己,徐正甫便是李欽後了。他們這樣的創意婚禮,在當時轟動一時,熱鬧非常,傳為一段佳話。蘇青說:“天還沒大亮,房間裡卻早已黑壓壓地擠滿了人了。”
蘇青的小說中,真亦假時假作真,真真假假難辨明。
就如結婚啟事道:“謹詹於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十月十日下午三時在青年會舉行結婚典禮”,難道蘇青的結婚真是十月十日,當然不是。這個十月十日躍入眼帘的時候,冷不丁會讓人想起《結婚十年》《續結婚十年》,這難道不是蘇青小說中的巧設布局?既然書名為《結婚十年》,何不如將小說中結婚的日子定於這一天,豈不增加了伏線,這番考究也許未必能引起讀者的注意,但是,這樣的伏筆,不失巧慧,暗喻老道,蘇青聰穎過人。
人生中,不知有多少個十年,再十年,蘇青正好在雙十的年紀出嫁,此後她經歷的生活波折和人生困苦,許不是能用一個雙十的年歲能概全的。在《續結婚十年》中,我們可以更加完整、清晰地了解蘇青從青澀步入成熟,從憧憬邁入現實,從自由落入禁錮,從理想、熱血、激昂跌入瑣碎、疲於奔波的起伏人生。在歷經了最美好的年華,她是如何立身於滾滾紅塵中,與大千世界,與光怪陸離,與人情冷暖,與是非黑白,與命運和生活作著怎樣的一種積極抗爭?或許,這就是“十月十日”這個特殊日子的真正涵義和用心良苦吧!
回歸現實,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十月十日,並非蘇青的結婚日。1934年2月4日《上海寧波日報》中對蘇青返鄉喜結連理的大肆報導,即可知道蘇青真正的大喜日子。
蘇青素以大膽女作家著稱,其用筆犀利、直接、詼諧,刻畫人事常常入骨三分,隨之入情入境,共鳴十足。她描寫自己的婚禮現場,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原汁原味,令人捧腹之餘,還能了解到當地的習俗、民風、民情等人文歷史,從中去感受源遠流長的風土風情。她善於挖掘鄉土鄉情,鄉音鄉貌,無論何時何地,不改的是故鄉情。
婚禮在青年會舉行,蘇懷青坐著男方僱傭的花轎,身著五姑母設計的新娘裝束,禮服是“淡紅綢制,上面繡紅花兒。罩紗也是淡紅色的,看起來有些軟綿綿惹人陶醉。手中捧的花兒是絹制的,也是淡紅色……頭上的花環也用粉紅色,腳上卻是大紅緞鞋,繡著鴛鴦,據說這雙鞋子因與公婆有關,因此不能更改顏色”,可謂一身鮮、妍、嬌、嫩融融而成,容光煥彩,美麗芬芳。
蘇青善於從小事中研磨細微的別致之處,她在《結婚十年》中曝光蘇懷青出嫁前的一段“糗事”,別出心裁,讓人捧腹不已,憑添了諧趣。她說:“已經晌午了,我正在床上著急,因為整個上午沒有起來,大小便急得要命……我知道花轎要到了,心中恰如遇到救星,巴不得她們一齊出去,好讓我下床撒了尿再說。不料她們卻不動身……我急得流下淚來。淚珠滾到枕上,滲入木棉做的枕芯里,立刻便給吸收幹了,我忽然得了個下流主意,於是輕輕的翻過身來,跪在床上,扯開枕套,偷偷地小便起來……用力伸個懶腰,真有說不出的快活。”
寫實,大膽,奔放,肆意。這就是蘇青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