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

抗日戰爭初期蘇聯支援中國國民黨政府的志願航空部隊。1937年11月蘇聯派蘇聯空軍志願隊來華作戰,從1938年起2000多名蘇聯空軍志願隊員和1000多架飛機相繼來到中國,參加抗日戰爭,多次重創日軍。

歷史背景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中國,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保存實力,希望等雙方火拚精疲力竭而介入,坐收漁翁之利,所以他們藉口“嚴守中立”,停止向中國出售軍用物資。而蘇聯政府抱著對中國抗日戰爭同情和支持的態度,採取了積極的援華方針。

1937年11月,上海、杭州相繼陷落,中國守軍被迫後撤,日軍乘勢直逼南京,華東地區的形勢越來越對中國軍隊不利。此時,英、美等國不僅坐視不救,反而企圖同日本妥協。最後,還是社會主義的蘇聯首先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

早在1934年10月,蔣介石考慮到一旦抗戰全面爆發,中國將難以從海上獲取外援,因而私下派清華大學教授蔣廷黻赴蘇,同蘇聯外交副人民委員斯托莫里雅科夫密談,希望改善中蘇關係,從蘇聯獲得軍事援助。之後,蔣介石又多次派人同蘇聯方面接觸。蘇聯從自身防衛的需要出發,也願意援華抗日。

1937年4月,蘇聯駐華大使波戈莫洛夫通知中國國民黨政府,蘇聯已決定向中國出售飛機和坦克,並提供5000萬美元的貸款。但中國方面卻沒有回音。

直到"七七事變"後,蔣介石才感到形勢嚴峻。1937年8月20日,蔣介石致電駐蘇大使蔣廷黻:"沈德燮處長想已到莫(斯科),請兄介紹其與俄政府洽商飛機交涉,現最急需用者為驅逐機200架與重轟炸雙發動機100架。"

1937年8月21日,中蘇兩國正式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此後,蘇聯開始向中國提供經濟貸款和軍事援助,並派遣軍事專家和志願航空隊參加中國的抗日戰爭。

歷史沿革

1937年10月,從蘇聯的阿拉木圖經蘭州到漢口的航線通航。10月下旬,第一批蘇聯志願航空隊先後到華。第一批共有空、地勤人員254名,分別組成以基達林斯基領導的轟炸機大隊和庫爾丘莫夫為首的戰鬥機大隊。途經涼州時,庫爾丘莫夫不幸因飛機失事殉職,普羅科菲耶夫接替指揮戰鬥機大隊。此後,蘇聯志願航空隊的兵力不斷擴充,最高峰時,達到戰鬥機、轟炸機各4個大隊。

蘇聯志願航空隊的成員採取輪換形式,先後在華參戰的有2000多人,像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寧、特霍爾、赫留金、布拉戈維申斯基等著名空軍將領都曾來華與日軍作戰。

蘇聯的援助,對國民黨空軍來說,真可謂雪中送炭。當時,國民黨空軍的飛機在淞滬會戰中幾乎拼光,急需補充。本來國民黨空軍已向歐美國家訂購了363架飛機,但到1938年4月僅得到85架,其中還有13架未裝好。而在這關鍵時刻,蘇聯的大批飛機卻源源不斷運進中國。到1938年2月止,蘇聯出售給中國的飛機為232架,合2254萬美元。其中戰鬥機156架,輕轟炸機62架,重轟炸機6架,教練機8架。

得到蘇聯援助的國民黨空軍實力大增,到1938年2月,共有作戰飛機390架。其中,驅逐機230架,轟炸機160架。

中蘇空軍聯袂作戰,士氣大振,使日本陸、海軍飛機損失劇增,日本航空隊被迫將基地後撤500公里。

主要貢獻

11月組成蘇聯志願航空隊援華作戰,直至1941年6月22日,由於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8日)爆發,大規模援華中斷,這期間,蘇聯向中國提供2.5億美元低息貸款,並先後向中國出售1285架飛機及其他作戰物資。蘇聯政府還幫助中國建立了航空物資供應站、飛機修配廠和航校、訓練基地,以輪換方式分批派遣軍事顧問,連同各種空、地勤技術人員總計5000餘人,訓練中國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雪中送炭,使得國民黨空軍起死回生。

抗日戰爭期間,蘇聯先後派出援華軍事顧問300餘人,在國民政府中央軍事機關、各軍兵種、各戰區幫助工作,其中四川省成都區空軍即有蘇軍顧問7人。與此同時,蘇聯還派遣空軍志願隊員2000餘人來華參戰,先後進駐南昌、武漢、重慶、梁山(今梁平)、四川省成都等地,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重大貢獻,其中200多名官兵為之獻出生命。據蘇聯公布的戰史資料,從1937年12月在南京上空秘密參戰,到1939年底基本從各地機場撤出,共有700多名志願隊員直接參加了保衛南京、武漢、南昌、四川省成都、重慶、蘭州等地的25次戰役,出動飛機千餘架次,擊落日機數百架,炸沉日軍各類船艦70餘艘。1938年10月,武漢、廣州淪陷後,中蘇空軍的中心基地從南昌、武漢西移四川的四川省成都、重慶等地。當年即有蘇聯空軍志願隊飛機20~30架和相應的飛行、地勤人員進駐四川梁山機場。他們幫助培訓國民黨空軍人員,創辦空軍學校;阻擊日機入侵西南領空,並隨時派出飛機轟炸敵占區的軍事設施。據統計,至1940年,日本共損失飛機986架,這與蘇聯志願飛行員的作用密不可分。

主要戰例

空戰舉例

1937年12月2日,由隊長科茲洛夫率領的9架SB型轟炸機(各小組組長分別是涅斯麥洛夫、斯克克羅尼科夫和瑟索耶夫,機長是阿諾索夫、多貝什、紐希申、尼基金、涅莫什卡爾和薩若寧),猛烈轟炸當時日本占領下的上海港,擊沉擊傷了日本許多運輸船隻和巡洋艦。為了避開日機攻擊和炮火襲擊,蘇聯飛行員運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把日機搞得暈頭轉向。

1938年4月29日抗戰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在武漢上空爆發。中國和蘇聯志願飛行員開始秘密向漢口集中部隊,而且要以中隊為單位超低空進行,集中了100多架殲擊機。14時,日本飛機接近武漢時,中國國民黨空軍部隊和蘇聯志願航空隊的19架И-15和45架И-16已占領有利高度,按照預先制定的計畫,И-15編隊的任務是牽制敵人殲擊機,И-16編隊負責攻擊敵人的轟炸機。此次戰鬥中共擊落11架日本殲擊機和10架轟炸機,擊斃50名機組成員,2名跳傘被俘。中、蘇方面損失飛機12架,5名飛行員犧牲。

隨著戰線的轉移,後來從蘇聯運來的SB型轟炸機到達武漢地區的機場,日軍知道了此事,準備對武漢空軍基地進行猛烈的轟炸。而當時蘇聯的飛機還沒有使用武漢機場,暫時停在萬縣地區的中間降落場。雷恰戈夫和雷托夫同殲擊機群指揮員伊萬諾夫、勃拉戈維申斯基和新到達機群(40架И-16型飛機)指揮員扎哈羅夫一起,詳細制定了抗擊日軍空軍大規模的空襲計畫,在武漢地區隱蔽地集中了所有的殲擊機(總共100多架И-15和И-16)。一切準備就緒,所有機組都進入一級戰備。大約在10點鐘,觀察站報告說,有幾群轟炸機在殲擊機的掩護下正朝武漢方向飛來。指揮所升起了藍旗,命令飛行員進入飛機並啟動發動機的信號,過了5至7分鐘,升起了紅色信號彈,命令起飛。機群指揮員勃拉戈維申斯基第一個起飛。隨後,按照飛行計畫,其餘的飛機也相繼起飛,這次中國飛行員也參戰在內。

突然日軍殲擊機從雲中出來,開始向中國的一個機群俯衝,企圖纏住中國殲擊機,預先為他們的轟炸機掃清空域。蘇聯和中國飛行員及時察覺並識破了敵人的企圖,遂以部分兵力自動轉入攻擊。蘇聯殲擊機主要機群在津加耶夫的指揮下繼續爬高飛,去迎擊日軍的雙發動機轟炸機的9機編隊,並從有利位置向剛剛靠近武漢市和機場的敵機展開了攻擊。津加耶夫第一次擊落了兩架轟炸機,包括一名日軍大佐領隊長機。剩下的7架日軍轟炸機為了保衛自己而靠攏在一起,但是在中蘇飛機的不斷攻擊下又分散開,胡亂地投下炸彈,便匆忙返航了。與此同時,在不同高度上展開了殲擊機之間的空戰。日機開始向回飛,中方飛機及時切斷他們的退路。後來的兩個日軍轟炸機群,得知第一梯隊已經被粉碎,把炸彈扔到山裡,掉頭回逃。這時,阿列克賽·勃拉戈維申斯基指揮的蘇聯飛行員的大機群已經起飛,在發現逃跑的日軍轟炸機後,以最大速度向距離200多公里遠的敵機追去,攻擊並擊落了數架日機。當勃拉戈維申斯基的機群返回機場的時候,油料已經消耗殆盡。

空襲舉例

襲擊松山機場:1938年初,蘇聯從中國提供的偵察情報得知,大量日本新飛機正在台北松山機場集結。蘇聯空軍總軍事顧問雷恰戈夫與政委雷托夫和空軍武官日加列夫(後來的蘇聯空軍司令)一起,制定了一個大膽的空襲計畫:從一個半月前剛來到中國的波雷寧上校的31架高速轟炸機中,抽調出12架,去突襲轟炸台灣的日軍機場。但是,空襲是遠程的、大規模的,而用於進行準備的時間很短,難度還在於因為航程遠,蘇聯戰鬥機無法對轟炸機實施掩護。波雷寧對這次飛行記載得更加詳細:“所有飛行員都一反節假日的習慣——起床很早。需要再次檢查飛機,檢查加油量,掛上炸彈,確定航線和目標。雷恰戈夫這才允許起飛。要特彆強調指出的是,航線是嚴格保密的,中國勤務人員誰也不知道。拂曉我們就飛臨台灣海峽閃光的水波上空。我們沒有氧氣設備,感到喘不過氣來,但是不能降低高度。失掉高度就等於失掉距離。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

當接近目標時,波雷寧機群發現轟炸目標被雲層遮住。這時飛機高度時5500米。當時蘇聯的飛機還沒有能夠在晝夜和任何天氣情況下對目標進行準確轟炸的設備,突襲的機群散開隊形,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按照空襲計畫,開始瞄準轟炸。轟炸機組隊日軍飛機的停機坪、機庫、港口設施和港口內的軍事運輸船停泊場,傾下了全部的炸彈。投完後開始用機槍掃射未炸中的日軍飛機和高射火力點。轟炸機隊完好無損地回到基地。此次詳盡部署的突然奔襲,充分展示了蘇聯志願飛行員的勇敢和技術。在稍後的1938年5月20日,蘇聯轟炸機群從南京機場起飛,飛到了日本九州島上空。在一系列日本城市上空,包括佐世保、長崎和福岡進行了投彈轟炸,還拋撒了成千上萬張和平反戰傳單。

編組情況

蘇聯空軍志願隊於1937年11月組建,由蘇聯空軍部隊抽調人員和裝備組成,採取輪戰的方式進行,在1937年至1941年共有2000多蘇聯飛行員先後來到中國。其歷任負責人有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和波雷寧等。其在華最多時有8個航空隊,最少時有2個航空隊。以下是其剛組建時的編組情況:

1.總指揮:空軍總顧問

2.幕僚長:參謀長(副參謀長)

3.驅逐第一大隊:飛行員60人,機械員100人,伊15驅逐機40架

4.驅逐第二大隊:飛行員60人,機械員100人,伊16驅逐機40架

5.輕轟炸機第一大隊:飛行員60人,轟炸員40人,通信員40人,機械員30人,儀表員3人,斯伯-2輕型轟炸機20架

6.輕轟炸機第二大隊:飛行員60人,轟炸員40人,通信員40人,機械員30人,儀表員3人,斯伯-3輕型轟炸機20架

7.重轟炸機大隊:飛行員16人,轟炸員6人,通信員6人,機械員20人,德伯-3遠程轟炸機4架[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