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國界戰爭

蘇日國界戰爭

蘇日國界戰爭是指從1938年至1945年間,蘇聯與日本之間的一系列邊界衝突。在占領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後,日本轉而有意奪取蘇聯領土,日本皇軍與蘇聯紅軍因而在中國東北頻繁地爆發衝突。

相關事件

張鼓峰事件

蘇日國界戰爭 蘇日國界戰爭

張鼓峰事件(1938年7月29日─1938年8月11日),是蘇聯聲稱滿洲國軍(日軍)入侵其領土。日本相信這次入侵原因是蘇聯誤解俄羅斯帝國和中國清朝簽訂的《北京條約》規定的邊界劃分(及一系列關於邊界劃分的補充協定),加上邊界劃分標誌遭到竄改。

諾門罕戰役

蘇日國界戰爭 蘇日國界戰爭

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及蘇聯在遠東發生的一場戰爭。戰事在1939年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日、蘇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但日、蘇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戰敗結束。日、蘇雙方此後在二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核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對日本宣戰並發動八月風暴行動為止。

蘇日中立條約

蘇日國界戰爭 蘇日國界戰爭

由於日本在諾門罕戰敗,日本與蘇聯在1941年4月13日簽訂類似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中立條約。1941年下半年,當德國入侵蘇聯後(巴巴羅薩行動),日本曾考慮撕毀條約,但最終依然維持及繼續進侵東南亞,很大程度由於諾門罕戰役的失敗,導致日本不敢聯同納粹德國攻打蘇聯,雖然日本與德國是三國同盟條約的成員,1945年4月5日,蘇聯單方面中止中立條約,三個月後,蘇聯入侵滿洲,進攻在滿洲的日本關東軍。

八月風暴行動

或稱滿洲之戰、蘇日戰爭,由1945年8月8日開始。蘇聯在這場軍事行動中進攻日本的傀儡政權滿洲國,同時進攻鄰近的蒙疆,占領南庫頁島及千島群島。根據美國的建議,蘇聯占領了朝鮮半島北部、美國占領朝鮮半島南部。這標誌著蘇聯自從1939年蒙古邊境戰爭後首次對日本帝國的軍事行動,在雅爾達會議上,它已經同意同盟國中止同日本的中立條約,在歐洲戰爭結束後三個月,加入太平洋戰爭。

蘇聯的軍事行動在1945年8月8日開始,即德國於5月8日投降的三個月後。另外,這是在8月6日廣島市核子彈爆炸及8月9日長崎市核子彈爆炸之間。

蘇日國界戰爭 蘇日國界戰爭

在政治上,衝突仍未結束,而且日本與俄羅斯至今還未簽訂二戰後的和平條約,及兩國關係因南千島群島的領土爭議而仍然存在緊張,而二戰後美、蘇分別占領朝鮮,使朝鮮半島出現分裂,導致日後韓戰的爆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