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林
歷史沿革
Lion Grove Garden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23號,占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 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中峰禪師曾倡道天目山獅子岩,取佛書“獅子吼”之意,易名為獅子林。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歲的大書畫家倪瓚(號雲林)途經蘇
州,曾參與造園,並題詩作畫(繪有《獅子林圖》),使獅子林名聲大振,成為佛家講經說法和文人賦詩作畫之勝地。清乾隆初,寺園變為私產,與寺殿隔絕,名涉園,又稱五松園。1917年為顏料買辦商人貝潤生購得,經9年修建、擴建,仍名獅子林(園東為貝氏家祠、族學和住宅)。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
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概況
獅子林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占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牆深宅,曲廊環抱。以中部水池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橋設亭,使得全園布局緊湊,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瓏,洞壑宛轉,曲折盤鏇,如入迷陣,有“桃源十八景”之稱。洞頂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獅子起舞之狀。有含暉、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獅子峰為諸峰之首。園內建築以燕譽堂為主,堂後為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之西是古五松園。西南角為見山樓。由見山樓往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折東,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後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簡要概述
蘇州園林吸收了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是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理所當然被聯合國列為人類與自然文化遺產。蘇州園林善於把有限空間巧妙地組成變幻多端的景致,結構上以小巧玲瓏取勝。獅子林、滄浪亭、拙政園、留園統稱“蘇州四大名園”,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蘇州園林代表了中國私家園林的風格和藝術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聖地。
信息簡介
概述
獅子林位於蘇州市市城東北園林路,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獅子林”。
地理位置
獅子林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園林路,毗鄰太平天國忠王府和拙政園,占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
旅遊景區
獅子林長久以來一直以假山聞名,被稱之為“假山王國”。獅子林的假山大致可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邊的被稱之為旱假山,西邊的被稱之為水假山。太湖石被獨具匠心地塑造成各種山峰、峭壁、山谷、洞穴等景觀。園中有9條假山山脈、21處洞穴,數不清的怪石。還有各種姿勢的猊狻石,包括舞獅、吼獅、斗獅、嬉獅等。假山中有迷宮似的小徑蜿蜒上下,進出洞穴。遊人往往能看見聽見對方,卻要走很長的路才能見到對方,而且能發現令人出乎意料的小徑。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23號,占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禪師為紀
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 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中峰禪師曾倡道天目山獅子岩,取佛書“獅子吼”之意,易名為獅子林。滄浪亭,世界文化遺產,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蘇州現存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滄浪亭占地面積1.08公頃。 “滄浪亭”始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傍水造亭,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蘇氏之後,滄浪亭幾度荒廢,南宋初年(12世紀初)一度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撫宋犖重建此園,把傍水亭子移建於山之巔,形成今天滄浪亭的布局基礎,並以文徵明隸書“滄浪亭”為匾額。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滄浪亭雖因歷代更迭有興廢,已非宋時初貌,但其古木蒼老郁森,還一直保持舊時的風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園林的風格。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音:chāng)門外,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另一資料:留園修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占地約30畝(另兩資料:2頃、約30000平方米),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拙政園: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燕譽堂
被分為前後兩部分,兩部分的裝飾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前面的部分被用於男主人招待男賓,後面的部分被用於女主人招待女賓。
小方廳
呈正方形,左右兩邊各有一扇巨大的方形窗。東窗外是素芯臘梅,西窗外是城市山林。
九獅峰
是在小方廳北面的奇特假山造型,初看什麼都不像,再看發覺它像9隻在嬉戲的小獅子,再看又什麼都不像,妙就妙在像與不像之間。
指柏軒
原為禪僧講公案,斗機鋒的場所。在元朝時,它的前方有一棵宋朝的柏樹,但現已不存在了。
真趣亭
為乾隆下江南時,遊玩獅子林後題的真趣匾所建。整個亭金碧輝煌,顯示出一種皇家氣派。
暗香疏影樓
名出自宋人林埔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確,由於高超的造園技術,在暗香疏影樓的確能見到詩中的意境。
湖心亭
處於獅子林池塘的中心,在遊人繞池行走時,它始終是視線焦點。
臥雲室
是處於假山環抱中的方形樓閣。臥雲是隱士的代稱。
立雪堂
出典於北宋時揚時和游酢向當時大儒程頤請教,程頤正在睡覺,兩人就在外面等候,當時正下著大雪,等程頤醒來時,雪已有一尺深了。立雪堂內還有一幅對聯:“蒼松翠竹真佳容,明月清風是故人。”,表現了主人超凡脫俗的情趣。
旅遊指南
門票
旺季期間(每年4月16日-10月30日):每人人民幣30元;淡季期間(每年10月31日-4月15日):每人人民幣20元。70歲以上老人憑證免費,1.2以下兒童免費。
開放時間
上午09:00-下午17:00;自下午16:30分停止售票,開園時間不變。
歷史文化
在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一群高僧天如法師的弟子為他建造禪林。其中的園林是元代著名畫家、造園家倪瓚設計的。因為天如法師要紀念自己的師傅中峰和尚得道於天目山獅子岩,故取名為“師子林”。又因為園中多竹,而有一假山酷似獅子,又名“獅子林”。建有“立雪堂”、“臥雲室”、“指柏軒”、“問梅閣”、“冰壺進”、“玉鑒池”、“小飛虹”等。又有“獅子峰”、“含暉”、“吐月”等著名假山。在園建成後不久,當時蘇州大量詩人學者風雅之士來此參禪,也時常吟詩作畫,所作詩畫大多收入《獅子林紀勝集》。其中著名的畫有朱得潤的《獅子林圖》、倪瓚(號雲林)的《獅子林橫幅全景圖》、徐賁的《獅子林十二景點圖》。在元末明初時,成為名勝。
其它關於
概述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三元坊,是現存歷史最為悠久的江南園林。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並稱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代表著宋朝的藝術風格。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滄浪亭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蘇州現存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
旅遊景區
全園結構以假山為中心,建築物環繞四周,高低起伏,樹木蒼翠,有山林氣象;並利用借景,將園外的水與園內的山聯成一氣,擴大園景。古樸簡潔,景色自。在園林設計中獨具一格。
入園有橫亘東西之土丘,土石相間,箬竹叢生,古木森郁,極富山林野趣。堂館軒榭環山而築,多集於山南,有“明道堂”、“瑤華境界”、“清香館”、“翠玲瓏”等。東西有康熙、乾隆二帝之“御碑亭”。臨水有“面水軒”、“藕花水榭”、“鋤月軒”等,廊軒相連,與水輝映,自成院落,別具一格。
園內有五百名賢祠,壁上嵌有自周至清二千餘年間與蘇州歷史有關的名人石刻像594尊,彌足珍貴。另有花窗108式,圖紋各異,形式活潑,別具特色。
旅遊指南
門票
旺季(4.16~10.30)20元,淡季(10.31~4.15)15元。
開放時間
7:30~17:30
歷史文化
滄浪亭原為五代吳越廣陵王錢元璙的花園。北宋慶曆甲申年(1044年),詩人蘇舜欽被貶,在吳中以四萬錢購得原五代孫承佑之廢園,在水旁建亭,取《楚辭》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曰“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後歐陽修應邀寫長詩《滄浪亭》。自此,滄浪亭名留千古,如今滄浪亭有一幅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遠水近山皆有情。”,就是在歐陽修於蘇舜欽詩中各取一句拼對而成的。
有關信息
概述
拙政園,是中國江南一座著名的園林,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初為御史王獻臣改佛寺以建。它是蘇州園林的代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地理位置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
旅遊景區
東部
系1959-1960年新建公園。今用為拙政園主要入口。重要的景點有秫香館、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東部的範圍大致相當於明朝王心一“歸田園居”,然景物全非,其風格與作為晚清遺產的拙政園絕不相屬。
中部
系晚清八旗奉直會館(建於1872年,1887年曾經大舉修葺)之遺存。
主體建築為遠香堂,為拙政園之主建築。遠香堂是一座四面廳,建於明代王氏拙政園若墅堂的舊址上。它面水而築,面闊三間,結構精巧,周圍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從裡面看到周圍景色,堂的正中間匾額,題“遠香堂”三字,系今人張辛稼補書,原額為清沈德潛所書,文革中毀。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竹林。堂的北面是寬闊的月台,月台臨池。池中有東西二島。西為雪香雲蔚亭所踞,亭子正對遠香堂的兩根柱子上配有署名“征明”的對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亭中央“山花野鳥之間”的題額,署名“元璐”(明倪元璐)——此額對均系五十年代購自古舊商店。東則為待霜亭,原名“北山亭”,1981年以文氏園記三十一景中有待霜亭名目,乃以北山亭改待霜亭,題額徑用影印的文氏圖詠墨跡。兩島間以橋相連線。
遠香堂東小山上有繡綺亭,額系蘇南文管會踞此園時期(1951-1954)題制。更有枇杷園、海棠春塢、玲瓏館、嘉實亭(系假文氏園記名目所題,與明代拙政園之嘉實亭不相涉)、聽雨軒、梧竹幽居等眾多景點。從梧竹幽居向西遠望,可見北寺塔。西島西南水池中央,有荷風四面亭,亭西曲橋通向柳蔭路曲,自此折向北,經爬山廊,至見山樓。荷風四面亭南則以曲橋連線遠香堂西之倚玉軒(原名“南軒”,1955年假文氏園記三十一景名目改今名)。自倚玉軒向西,為小飛虹(亦假文氏園記名目所題,與明代拙政園之小飛虹不相涉),這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廊橋。橋的南面有小滄浪水閣(亦假文氏園記名目所題,與明代拙政園之小滄浪不相涉),繞過水院,向北則為香洲,系一形式優美之畫舫。香洲西為玉蘭堂,隱於茂樹之後。堂前月台石欄,約系明末清初舊物。
西部
系晚清張履謙補園(建於1877年)之遺存。重要的景點有“三十六鴛鴦館”“留聽閣”“浮翠閣”“與誰同坐軒”“拜文揖沈之齋”及“塔影亭”“波形廊”等。
旅遊指南
門票
旺季(4.16~10.30)70元;淡季(10.31~4.15)50元。70歲以上老人憑高齡證、現役軍人憑軍人證、殘疾人士在殘疾日以及1.2米以下兒童免票。寒暑假期間學生憑學生證半價。
開放時間
7:30—17:30
歷史文化
明代1510年至1513年間,官員王獻臣(字敬止)丁憂辭官、卜居蘇州北街迎春坊寧真觀廢址(約在今蘇州博物館位置),並驅逐其北鄰之大弘寺僧徒,拆毀佛像,強占寺址,因建私園。1517年,“拙政園”名首次出現在文獻中,見文徵明《寄王敬止》:“流塵六月正荒荒,拙政園中日自長。”正德嘉靖之際,王寵為王氏拙政園作《拙政園賦》,見《雅宜山人集》。1531年(嘉靖十年),文徵明為王氏作《拙政園圖詠》冊頁,繪園中三十景,並各系以詩;1533年又補繪“玉泉”一景並系以詩,同時作《王氏拙政園記》。《記》中透露園名“拙政”系取義於晉潘岳《閒居賦》:“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
留園介紹
概述
留園是中國著名古典園林,位於江南古城蘇州,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1961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地理位置
留園位於蘇州古城西北的閶門外。
旅遊景區
留園以建築變化多樣,奇石眾多,且與亭台、古木等配置得宜而著稱。園林規模較大,總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50畝),分中、東、西、北四部分,它的中部即為原寒碧山莊,另外三部分則由盛康擴建。四個區塊各自呈現不同的特色,利用建築群對各景點進行隔斷,同時又通過窗欞將景物相聯,並建造曲廊連線全園各部分。曲廊隨勢而變,時攀山腰,時畔水際,逶迤曲折,全長700餘米。廊壁更鑲嵌劉恕收集的歷代碑刻300餘方,稱“留園法帖”,其中尤以明董漢策刻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二王法帖”最為有名。
留園中部即原寒碧山莊,是全園的精華,以山水為勝。水池居中央,有小蓬萊島,架曲橋連線兩岸。周圍環以土質假山和明瑟樓、涵碧山房、聞木樨香軒、可亭、遠翠閣、清風池館等,臨水而築,錯落有致。涵碧山房(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是主廳,面闊三間,坐南朝北。廳前有寬廣月台,依荷花池,故又名“荷花廳”。明瑟樓(酈道元《水經注》“目對魚鳥,水目明瑟”)西接主廳,遠觀兩者形如一艘畫舫。清風池館(蘇軾《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居池東北角,向西敞開,最適觀魚。
水池的東岸即為留園東部,多建築庭院,分別以五峰仙館和林泉耆宿之館為核心,東西並列,布局緊密。這裡的建築外觀富麗堂皇,內部寬敞明亮,裝飾與陳設亦相當精美。主廳五峰仙館(李白《觀廬山五老峰》“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是江南園林中最大的廳堂,面闊五間,以楠木為柱,俗稱“楠木廳”。廳內用隔扇劃分出多重空間,四周環繞著數座廳堂院落。林泉耆宿之館也叫作“鴛鴦廳”,室內被屏風分隔為南北二室,南室素淨淡雅,北室雕樑畫棟,風格大相逕庭,因而得名。其北院有著名的“留園三峰”——冠雲峰、瑞雲峰、岫雲峰,居中的冠雲峰也是北宋花石綱的遺物,高約6.5米,亭亭玉立,是江南最大的湖石,具有“透、漏、瘦”等特點。三峰周邊還建有水池浣雲沼和亭台樓閣等,均為賞石之所,自成一組院落。其中冠雲樓地勢較高,登臨其上可一覽全園景致,並可遠眺虎丘。樓下有上古魚化石一方。
留園的北部廣種桃李竹杏等樹木,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建有葡萄、紫藤架,其餘為盆景園,頗具田園意味。又一村之西則為園林的西部,南北狹長,以土山為主,體現自然風光。山上楓樹成林,其北小溪溪流宛轉,溪邊水榭名“活潑潑地”,遍植柳樹,隔出一片桃園,喚作“小桃塢”。
旅遊指南
門票
旺季40元/人(4月16日—10月30日) 淡季30元/人(10月31日—4月15日)
開放時間
7:30-17:00。
歷史文化
留園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為當時已罷官的太僕寺少卿徐泰時邀請疊石名人周時臣設計建造的私家園林,名東園。清嘉慶三年(1798年),劉恕在原已破落的東園舊址基礎上改建,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命名為寒碧莊,同時因園主姓劉,所以也叫做劉園。道光三年(1823年)起,園林開始對民眾開放,成為一處著名景點。但到太平天國時,由於戰禍和缺乏管理,留園逐漸荒蕪。同治十二年(1873年),湖北布政使盛康(盛宣懷之父)購得此園,花了三年時間進行大規模改修、增建,終於在光緒二年(1876年)落成,並以“劉園”的同音易名為“留園”。但此後的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留園又被棄置,甚至淪為軍隊養馬之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蘇州市政府接手此園進行整修,於1954年重新對民眾開放。今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等並列為中國四大古典園林。
拙政園
概述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歷史沿革
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
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音:yù,<書>賣)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4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曾一分為三,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拙政園全園占地78畝(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大多是清鹹豐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為精華所在。面積約18.5畝。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池水面積占全園面積的3/5(另一資料:1/3)。主要景點有遠香堂、枇杷園、梧竹幽居、小飛虹、見山樓、海棠春塢、聽松風處、香洲、荷風四面亭、繡綺亭、雪香雲蔚亭等;西部原為“補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迴,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是清代末年所改建,有一定的晚清風貌,主要景點有卅六鴛鴦館、宜兩亭、倒影樓、留聽閣、與誰同坐軒、笠亭、浮翠閣、塔影亭、貼水長廊等;東部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約31畝,因歸園早已荒蕪,全部為新建,布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秀美的風格,主要建築有秫香館、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雲峰等,均為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