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永正五年(1508年)蒲生定秀出生。之後和父親蒲生高鄉一同仕任南近江的六角氏,而蒲生高鄉則把蒲生氏分為兩家,本家家督由定秀的兄弟蒲生秀紀繼承。高鄉和定秀兩父子得到六角定賴的信任,後來定秀和六角氏重臣馬淵氏的女兒結婚,蒲生氏在六角氏得到穩固的地位。大永二年(1522年)音羽城的蒲生秀紀遭遇攻擊,大永三年(1523年)3月到8月的籠城戰秀紀被降服,後來在六角定賴的仲裁下秀紀和定秀的蒲生家家督爭讓事件也從和睦下結束。大永五年(1525年)秀紀在鐮掛城被謀殺(其他說法是毒殺)。不久後,蒲生氏的居城就在天文年間從音羽城轉去中野城。
定秀成為定賴的家臣期間,享祿三年(1530年)的京都出戰和享祿四年(1531年)的淺井亮政之戰的主要合戰定秀大多參與。天文十八年(1549年)在攝津國和三好長慶合戰。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定賴病逝,由長子六角義賢繼承家督。在義賢統治時期,定秀在伊勢攻略方面表現活躍。永祿元年(1558年)定秀出家。永祿二年(1559年)攻擊淺井久政的佐和山城。
定秀不但在戰場的活躍表現,在婚姻政策上也為自己的氏族建立穩固的地位。次男青地茂綱成為佐佐木一族的青地氏,三男小倉實隆則成為伊勢攻略前任者小倉氏的養子。兩為女兒分別嫁給關盛信和神戸具盛。而內政方面定秀也表現優秀。他為日野町推動德政令,並為日野町開發鐵炮的重要性。
永祿六年(1563年)六角氏內部後藤高治在觀音寺城發起騷動,六角義賢和長子六角義治被流放,直到定秀和蒲生賢秀父子的協助和擁立下再次回到觀音寺城。永祿七年(1564年)成為小倉宗氏的養子小倉實隆和小倉西氏引起抗爭,實隆在抗爭中敗死。最後定秀率軍攻擊小倉氏,小倉西氏被消滅後領地全部由蒲生氏歸納。永祿十年(1567年)定秀成為了六角氏的宿老。
永祿十一年(1568年)六角氏滅亡後,蒲生氏仕任織田氏。天正七年(1579年)定秀逝世,享年72歲,法號快乾軒宗智
軼事典故
以下是選出了江戶時代末、明治時代的史學者(館林藩出身).岡谷繁實(1835‐1919)所著的《名將言行錄》中有關蒲生氏鄉的逸話給大家看看…當然不是同文中,有關蒲生氏鄉的所有內容,以下只是選取了其中個人認為最好的十則逸話。 —有關《名將言行錄》— 《名將言行錄》一書出版於明治二年(1869),明治二十八年(1895)再版。到目前為止,都是不少史學家在介紹戰國史人物時,常用的一部參考書。同書共七十卷,付加一卷編述。用了十六年的時間編成。所寫的戰國史人物凡一百九十二人,相關引用史料達一千二百五十二點。故此,雖難以確定內里的故事是否真有其事,但也確實有十分的參考價值及趣味性。 著者.岡谷繁實,本為館林藩(當時藩主是秋元氏)的藩士,在著作《名將言行錄》中的序言就說到「讀近代之史書,名將之言行,多明記而不分細大,斯片言只句,於世人裨益多大也。然可憾者,事跡多散見於龐大史籍之片斷間,欲知一人之事,非讀數書不可,且同一事卻因書之記述而各異,表現亦異。而細心查考,當中實多誤記誤傳之例矣。故欲知武將之真事跡,實難中之難也。故此,我拔鈔群書,而成《名將言行錄》一書,以便有心之人閱讀。因立如此之志,各書皆閱,有趣者定必抄錄。自身之藏書當然不夠,他家之書亦借閱作輯。範圍之廣,苦勞之重,果真意外矣。」信長的注視
永祿十三年(1568),九月,氏鄉與父親賢秀降伏於信長。當時氏鄉十三歲,幼名.鶴千代。信長見到鶴千代時說「蒲生之子(氏鄉)目光奇特,想必異於尋常者,乃上優之若者也」。後信長納鶴千代為女婿,留之於岐阜城,以彈正忠(信長當時的官名)的「忠」字賜名為「忠三郎」。 信長每次之武略談話,氏鄉雖只得十三歲,但常列席間,至夜深仍欲聽至最後,一心不亂。稻葉直通見此,說「蒲生之子非凡物,必成優於眾人之武勇者也。」得名馬馳騁第一之譽
織田金左衛門有一匹能聽人音之名馬,諸人皆欲之。金左衛門知此事後說「戰時,乘此馬率先殺入敵陣,並得功勳者,當獻此馬」。聽此條件之人,都不欲求此馬。氏鄉,當時年十六,聞此事後,即至金左衛門處,說「次回之戰,欲為先鋒沖陣,以立首功。」,以此為條件,終得此馬,十日後,武田信玄出兵東美濃,盡燒沿途村落,以示其威。氏鄉乘馬,以先鋒殺入敵陣,遇到武田方之斥候,討取,並得其首級。後來氏鄉會見信長,看到氏鄉的武勇的金左衛門便向信長提及自己與氏鄉之間的承諾,信長聽後感動落淚。 氏鄉十七歲的時候,向信長提請「雖為信長公的陪臣,但欲為柴田勝家殿的部屬。勝家殿乃天下武將中的武將,故想學習何謂真正的武將」,信長聽後便批准氏鄉的要求。本能寺之變
天正十年六月,信長父子被明智光秀殺於京都,氏鄉父親賢秀當時是安土城的守將,氏鄉在日野城得知事變,率兵士五百餘騎,轎五十,鞍馬百匹,隨騎二百匹連夜趕到安土城,賢秀大喜,以此接送信長家眷到日野城,以謀討逆之計。光秀得知後,遣使至蒲生父子曰「若助光秀,則與貴父子近江半國」。但父子二人無意跟隨,並三番四次罵走光秀的使者。後信長三男.信孝率兵從攝津攻入京都,光秀被殺。氏鄉便陪同信長二男.信雄一同入京。此時秀吉對氏鄉之忠勇深感五內,便把與明智一黨的國眾的領地賞與氏鄉。《本能寺之變》連環畫(17張)
賞賜返還
天正十一年,秀吉與信孝不和,四月滅勝家,八月破瀧川一益於龜山城。氏鄉因屬秀吉有功,受賜龜山城,但氏鄉恭謹的說「龜山乃關氏歷代所領之地,若我取之則彼族可憐也,故願請返還此城與關一政」,秀吉曰「則從汝願」,一政得回龜山後,與氏鄉親。 秀吉與勝家對立之時,擔心伊賀、伊勢不穩,故令氏鄉留守日野城戒備,伊賀守某終起兵反抗,氏鄉率兵破之,勝家戰死北莊後,伊賀守某死守於比智山,氏鄉欲攻之,便與老臣商議。老臣們曰「外圍有六個支城,先攻支城,使比智山孤掌難鳴後再攻之」氏鄉反對曰「非也!若逐一攻破支城,逃兵將入比智山,若先攻比智山,則其兵皆逃入支城。故先攻比智山為要」比智山城陷後,六個支城不戰即潰。本能寺(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