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松球蚜指名亞種

成蟲黑色,長l-2mm,半球形,除末端2節外、無分泌物,背面光亮疣粒6縱列。 成蟲黃褐至褐色,腹部背面蠟片行列整齊。 所產卵初為桔黃色,後呈暗褐色,孵化後即偽乾母。

分布與危害

落葉松球蚜指名亞種(Adelges laricis laricis Vall)屬同翅目球蚜科,國內分布較廣,從大興安嶺、山東省泰安地區、陝西、新疆天山山脈及四川西北部均有分布,主要為害雲杉和落葉松。
為害特點 以成若蟲在枝幹吸食為害,並在枝芽處形成蟲癭,致使被害部以上枝梢枯死,嚴重影響樹木生長、成林、成材。

形態特徵

乾母 被白色粉狀蠟質的越冬乾母幼蚜長橢圓形,長約0.5mm,棕黑至黑色,體表豎立6列小棒狀物。顯微觀察可見蠟孔群的中央蠟孔大、其周圍小蠟孔約6個,每骨片腺孔3列;頭部骨片延中線分開,單眼生在獨立於頭側的眼板單上,3個觸角節中的第3節幾占全長的3/4;胸部1塊緣腺板上生蠟孔1對,前胸兩側各1方形骨片的四角具蠟孔,中胸和後胸的中蠟片、側蠟片與腹片獨立。腹部第1-5節蠟片顯著、行列整齊,第7節側蠟片消失,第8節中、側蠟片均消失。胸氣門2對,但第2-6腹節的極不顯著。前、中和後足基節具無蠟片的蠟孔群。乾母成蟲淡黃色,厚被白色粉狀蠟質。
偽乾母 越冬若蚜黑褐至黑色,裸露、骨化強,仍以第3觸角節最長。中、後足基節有蠟孔(無骨化蠟片),各有2群;余蠟孔均消失,但剛毛明顯。頭與前胸盾片中央僅1縫相間、盾片亮點6列;中胸背中蠟片與側蠟片癒合,後胸中蠟片癒合。腹部8節,中蠟片癒合,各節中央各1對生1根剛毛的小突起,第7-8節側蠟片消失。氣門胸部2對,腹部的消失。成蟲黑色,長l-2mm,半球形,除末端2節外、無分泌物,背面光亮疣粒6縱列。所產卵分別孵為性母、僑蚜,部分卵孵化後成為形同偽乾母越冬若蟲的停育型若蟲。
性母 初孵若蚜至2齡無分泌物,3齡後亮而棕褐色、胸部兩側微隆,4齡體色更淺、胸部兩側翅芽明顯、背面6縱列疣粒清晰。成蟲黃褐至褐色,腹部背面蠟片行列整齊。所產卵桔紅色,孵化後即乾母。
僑蚜 初孵若蟲暗棕色,0.6× 0.25mm,全裸露,蠟孔缺如;頭及前胸中線兩側各1完整骨片、在蠟孔處具短剛毛,單眼板獨立,觸角第三節約占全長的2/3;自中胸後6列小疣隆排列整齊、上各1短剛毛,第7腹節側片消失,8-9腹節僅見緣片。自2齡起分泌白色蠟質,3齡後蠟質完全覆蓋蟲體。成蟲體長橢圓形,褐色,1.4 ×0.66mm,被白色蠟質呈綠豆粒狀的“棉花團”;體背面蠟片行列整齊,頭部蠟片近圓形,腹部橢圓形,蠟片上的蠟孔中央大而周緣小;第6腹節中、側蠟片顯著退化,第7節側蠟片消失、中蠟片痕跡狀,第8節中、側蠟片完全消失,第9節兩中蠟片癒合。所產卵初為桔黃色,後呈暗褐色,孵化後即偽乾母。

發生規律

在黑龍江小興安嶺林區,性蚜所產受精卵8月初開始孵化,9月上旬初孵乾母在雲杉冬芽上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越冬乾母幼蚜開始活動,蟲體由黑轉綠,分泌物加長,繼而蛻皮。蛻皮後蟲體迅速增大、色澤變淺、蠟質分泌物增多,再蛻皮直至成蟲。6月上旬雲杉冬芽萌動時,由於乾母的取食刺激在新芽基部漸形成蟲癭,6月中旬後蟲癭增大、直至開裂。蟲癭小球狀,長約15mm,初淺綠,繼而乳白、陽面粉紅色、淡紫色、開裂前玫瑰色;本種的蟲癭表面常可見一部分未能進入癭內的暗黃褐色初孵若蚜。
蟲癭8月初始破裂,中旬盛裂。具翅芽若蚜出癭後在附近針葉上羽化,隨即飛離雲杉至落葉松針葉上行孤雌產卵、平均產卵30粒,卵8月中孵化為偽乾母,9月中旬始在芽腋、枝條皮縫處越冬;次年4月下旬日均溫約達6℃時,越冬蟲開始活動,常蛻皮3次發育為偽乾母成蟲。偽乾母所產卵孵化後的一部分若蚜於5月末羽化為具翅性母,遷飛至雲杉產卵繁殖;另一部分為進育型幼蚜,成長為無翅孤雌生殖僑蚜,僑蚜在落葉松上孤雌產卵繁殖、年約繁殖4-5次,為害落葉松的主要是僑蚜。
該蟲多發生於鬱閉度較大的林分中,但過於鬱閉不利其繁衍,控制林分的鬱閉度可抑制其大發生。幼齡若蚜對殺蟲劑敏感,早春第1代僑蚜初孵若蟲階段防治時最有利。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加強撫育,科學肥水,增強樹勢,減少為害;秋冬季修剪附卵枝及蟲癭,集中燒毀,減少越冬卵。
(2)藥劑防治。
即春季越冬蚜產卵前和癭蚜羽化產卵前,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防治,防治效果達9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