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華林飛同志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上獨樹一幟,課堂教學水平達國內一流水平。2006-2007年擔任省新課程改革培訓專家,公開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教育教學專著及發表各類文字近30萬字,是公認的中學政治課程教學與全國政治學科新課改的領軍人物。武漢市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獲全國第三屆政治優質課競賽一等獎第一名,該課被教育部、北師大作為推薦課向全國推廣,對武漢市、湖北省乃至全國政治新課程改革起到了引領作用。
人物事跡
受訪者:武漢市第十一中學特級老師華林飛,曾參加2007年高考閱卷。
華林飛介紹,從去年政治的閱卷情況看,許多考生因沒有合理安排時間及答題策略、沒有認真審題而導致冤枉失分。
去年高考閱卷時,約17.5萬份文綜試卷中,有3~4萬份試卷最後一大題開了天窗,這也就是說,有約五分之一的考生最後一題沒有得分。
分析原因,首先是去年文綜試卷的地理和歷史偏難,不少學生在前面解題時用時過長,導致後面沒有時間做題。其次,一些優秀考生不願意放棄前面的分數,希望把分數得全,結果適得其反。
文科綜合的三個科目試卷上分別有100分,建議考生在做題時應撿容易得分的先做。其次在交卷前也可以搶到分,比如去年有學生在交卷前搶寫的一句話“一切從實際出發”,結果因為踩到得分點,得了2分。
考生不要在試卷上留白,寫上去的內容有時不一定很正確,一旦踩到得分點也能得分。
“全面的膚淺比片面深刻好得多”,建議考生答題又遇到時間緊的前提下,首先是哪個學科容易就先做哪一科,由易到難,其次是不宜對某一個點“深挖洞”,而要“廣積糧”。
綜合題的設問中有很多限制詞,考生首先要認真看清題設所要求的是用哪個學科的知識來回答該問題,知識選用錯誤會導致得零分。比如有年高考題要求考生“用唯物辯證法知識去分析美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現象”,但有考生從歷史的角度去回答,導致該題得零分。
對於材料的限制詞,考生也要認真閱讀仔細,要看清是在分析材料中的哪一部分。去年高考40題的第5問是要求考生“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看,支持遷都一方主張體現了哪些合理思想”,而第6問是要求考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評析陰陽五行與國家吉凶載德不載地,兩種建都觀點的異同”。有考生認為這兩問是在問同一個問題,答案一致從而失分,其實這一題材料不同,指向也不同,設問也不同。
考生還要找準答題角度,比如題涉及“為什麼”與“怎么辦”,考生在審題分清後再慎重下筆回答,因為答案的針對性指向關係到閱卷老師給分的高低。
不少考生越到關鍵時刻就緊張,其實這時更要重視基礎知識。許多學生考前有個通病,就是知識泛化。
建議考生這時找一本規範系統講解知識的資料,將其重要觀點從前到後認真看一看,包括微觀和細節性的知識點。這樣,答題時就不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就能闡述知識點的外延,容易得高分。答題只有在一個立體的知識體系支撐下,閱卷老師才會認為考生思想有廣度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