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9.5畝(其中:田30畝,地 畝),人均耕地199.5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47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1畝,主要種植泡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395畝,其他面積916畝。
基礎設施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1.0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4.05萬元,占總收入的55.8%;畜牧業收入14.26萬元,占總收入的23.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7頭);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3.3%;第二、三產業收入4.8萬元,占總收入的7.9%;工資性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7.7%,其他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人均純收入162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10%),在省內務工12人,到省外務工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種植、養殖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1.2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1.1%。該村正在發展泡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產業,做大勞務輸出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戶,共鄉村人口211人,其中男性105人,女性106人。其中農業人口211人,勞動力160人。該村以彝族、漢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23人,漢族82人,其他民族6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7人,參合率 88.6%;享受低保1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無量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59.7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華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三中 無量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4.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53人,中學生114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553.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5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基礎設施較差,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弱。2、15個自然村雖然已通進村公路,但是公路通行能力差,晴通雨阻現象十分突出,未通公路的自然村因民眾自籌能力有限,公路困難,給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困難。3、18個自然村尚未有村內道路硬化,村容村貌十分差。4、農業水利化程度低,靠天吃飯問題突出。5、產業結構單一,農業生產水平較低。6、特色產業(泡核桃、茶葉)的管理生產水平有待提高。7、勞動者科技意識不強,農民增收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按照烤菸政策,鞏固現有烤菸面積,加大泡核桃後期管理力度,通過扶持和培訓,提高農戶茶葉生產水平,加大現有茶園低改力。多渠道爭取資金,修通3個自然村的進村公路,提高現有公路的通行能力。大力發展生豬養殖,引導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形成增收的一條產業鏈。積極向上爭取扶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537元增加到1900元。。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7個,黨員總數56人,黨員中男黨員49人,女黨員7人。 團員1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