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成果
根據“華僑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網站”資料 ,該院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3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公開出版專著和教材11部。
校園設施
學院擁有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部級重點實驗室、完備的基礎實驗室,以及數據管理、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技術、軟體工程、普適計算和計算機外設等多個專業實驗室,計算機綜合實驗中心2008年被評為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與福建省計算機行業重點企業合作,建立了教學實踐基地。作為產、學、研的視窗和平台,學院還與信息學院在廈門軟體園共同建立了嵌入式技術實驗室。
人才培養
為了適應以計算機技術引領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所帶來的人才需求,學院致力於培養基礎理論紮實、知識面廣、素質全面、實踐動手能力強的高水平套用型人才,在專業建設、學生培養、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和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學院與國內外著名大學、研究機構開展了多層次的廣泛合作,每年舉行多場高水平學術活動,每年邀請多名海內外著名專家來校為本科生開設講座、學術報告等活動,為廣大學生不斷開拓視野,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院聘請優秀的教師擔任新生班主任工作,指導學生進行紮實的基礎理論學習;每年都有部分優秀的本科生進入教授科研實驗室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為今後繼續深造奠定基礎;學院還建有本科生科研創新基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挑戰杯、世界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數學建模大賽和微軟、IBM、Intel等公司的大學生專業技能競賽,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創新活動。
學科建設
碩士點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計算機套用技術、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以及計算機技術1個工程碩士點,其中計算機套用技術為部級重點學科。現有在校碩士研究生120多名,教授6名,副教授11名,博士後2名,博士5名。多位教師在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進修、工作過。近幾年經常赴美國、日本等國家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國內外同行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學院擁有1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專業研究實驗室(圖像模式識別、普適計算和嵌入式技術、軟體工程、數據挖掘、網路工程),並在廈門軟體園建立了嵌入式技術實驗室。
近5年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承擔2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課題、科技部、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科技計畫等項目的研究,為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研製項目30多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30多篇論文被SCI、EI收錄。
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碩士點
該學科研究方向有:(1)資料庫技術及套用;(2)圖象處理與計算機視覺;(3)軟體工程;(4)計算機網路技術。
該專業設定的主要專業課有:資料庫設計、數字圖像分析、計算機網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計算機圖形學、軟體工程、面向對象技術等。
該專業學制3-4年, 採用系統的課程學習和工程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培養目標是為企業、工程建設部門和教育單位,培養面向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套用型、複合型的高層次計算機技術和管理人才。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工程實踐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工程項目實踐,完成必要的技術方案設計、開發、項目管理等工作,並在所取得的工程實踐成果基礎上完成學位論文的撰寫。學校聘請具有豐富實踐和教學指導經驗的企業資深技術或管理人員參與課程教學,並對學生的工程實踐和論文進行聯合指導。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碩士點
該學科研究方向有:(1)智慧型控制與套用系統;(2)圖象處理與計算機視覺;(3)數據挖掘技術及套用;(4)嵌入式模式識別系統。
該專業設定的主要專業課有:矩陣理論、數字圖像分析、模式識別、智慧型系統、現代控制理論、嵌入式系統、最最佳化理論與套用、機器學習、Web數據挖掘、並行算法等。
該專業學制3年,著力培養掌握堅實的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了解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學科發展的前沿和動態。具備從事模式識別、圖象處理、人工智慧、智慧型控制、智慧型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獨立工作能力。對所選擇的研究方向能跟蹤學科發展前沿並具有較強的獨立研究能力,能夠分析和解決現代經濟建設和交叉學科中湧現出的新課題。具備六級以上英語水平,能較為熟練地閱讀該專業的外文資料。
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點
“計算機套用技術”是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專業,1994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福建省同類專業第1個點)。該學科研究方向有:(1)資料庫技術及套用;(2)圖象處理與計算機視覺;(3)軟體工程;(4)計算機網路及套用。
該專業設定的主要專業課有:資料庫管理系統實現、數字圖像分析、高級計算機網路、高級人工智慧、面向對象技術、高級軟體工程、嵌入式系統、機器學習等。
該專業學制3年,著力培養紮實掌握計算機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技能,能獨立且有所創新地進行軟、硬體系統的開發;具備在計算機科學技術及相關領域中從事寬口徑的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科技開發套用的能力;對所選擇的研究方向能跟蹤學科發展前沿並具有較強的獨立研究能力。具備六級以上英語水平,能較為熟練地閱讀該專業的外文資料。同時還要求學生了解本領域的研究動態,基本上能獨立開展與本學科有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而且學位論文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或套用的前景。
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901062):噪聲流形學習中的矩陣計算方法及其在視頻挖掘中的套用(王靖副教授)
2. 省產學研重大科技項(2010N5008):面向閩南優勢農業的信息資源挖掘與集成服務平台研發(李海波副教授)
3.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10J01334):Prony模型最優解非線性預測特性的研究及其套用 (謝維波教授)
4.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10J01337):基於流行學習的視頻頭部姿態估計方法研究(陳鍛生教授)
5.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10J01336):基於不完整數據的流形學習方法研究(王靖副教授)
6.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10J01335):基於本體論和知識空間的自適應企業知識融合方法研究(緱錦副教授)
7. 閔港合作項目(MG200906):計算機動畫中高維數據的提取與分類(彭淑娟博士)
8. 國務院僑辦科研課題(10QZR05):三網融合的高速移動多媒體通信新模式的研究(蔣文賢副教授)
9. 國務院僑辦科研課題(10QZR06):面向人體運動識別的高效壓縮感知算法研究(陳柏生講師)
10. 國務院僑辦科研課題(10QZR07):柔性資源約束項目調度模型及最佳化方法(喻小光講師)
11. 泉州市科技計畫項目(2010Z53):面向圖像理解的人工免疫算法的研究(駱炎民副教授)
12. 泉州市科技計畫項目(2010G4):面向企事業單位3G網路通用數據遷移平台的設計(洪欣講師)
1.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J01289):數據空間自我進化方法研究(吳揚揚教授)
2.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J01288):面向海洋空間信息的人工免疫算法的研究 (駱炎民副教授)
3. 國務院僑辦科研課題(05QZR14):基於軟構件/軟體體系結構的CIMS軟體復用研究(劉韶濤副教授)
4. 廈門市重點產學研項目(廈經技[2009]233-03):面向智慧型小區的音視頻流媒體技術及其嵌入式實現(謝維波教授)
5. 泉州市科技計畫項目(Z[2009]0032):幼兒口語訓練系統的研究與開發(辛明海講師)
6. 泉州市科技計畫項目(G[2009]0053):通信公共服務信息綜合套用平台(陳維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