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公孫敦

中國古代青銅器。

注音

荊公孫敦 jīng gōng sūn dūn

基本信息 荊公孫敦,高17cm,寬25.2cm,重1.58kg。
敦侈口,束頸,耳作環形,圜底下具三個獸蹄足。蓋與器不完全對稱,蓋低於器高,無耳,上有三個獸蹄形鈕,可卻置。蓋、器通飾乳丁紋
蓋內有銘文3行15字:
荊公孫鑄
膳敦,老壽用
之,ꀧ寶無期。
銘文大意為荊公孫自鑄食敦,長壽用它,連寶無期。
敦為盛黍、稷、稻、粱之器。最大的特點是蓋與器能合成球形或橢圓球形,因有“西瓜敦”之稱。
撰稿人:李米佳

關鍵字

盛食器,將鼎、簋的形制相結合發展而成。產生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晚期。《爾雅·釋丘》疏引《孝經緯》:“敦與簠、簋容受雖同,上下內外皆圓為異。”

卻置

銅器描述中常見的術語,通常指蓋倒過來仰放時,可單獨作容器使用。 

器物上面可以提攜或繫繩帶的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