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沙塘村

茅沙塘村

茅沙塘村村民委員會簡稱茅沙塘村。於2001年8月,由原來的枉涇村、楊木村合併而成,2007年6月又與雉城湖村合併。

界域

位置:巴城鎮政府駐地東約3.5公里。

四址:南至張家港河,北與環湖村接壤,東臨茅沙塘河,西靠張家港河。

村名由來:因村民委員會駐地原緊鄰茅沙塘河,故名茅沙塘村民委員會。

所轄自然村:西楊木橋、東楊木橋、莊頭潭、魚池岸、南溫焦涇、北溫焦涇、睦字婁、黃金河、姚家斗、西雉城塘、東雉城塘、北雉城塘、加緊、石牛浜、沙浜、楊家莊、南泰石橋、北泰石橋、楊家潭19個自然村(其中楊家潭在2003年底前已拆遷)。

水系

湖泊、塘、漊:雉城湖、西楊木河、楊林塘、勃齊婁、米西浜、南婁、席加婁、長浜、莊婁潭等。

茅沙塘村 茅沙塘村

河道:張家港河、茅沙塘河、新開河、中心河、雉城塘河等。

人口姓氏

總人口:3233人

人口組成:男:1644,女:1589。18周歲以下258人,60周歲以上931人。年齡最高者:沈杏金95周歲。

姓氏:全村共935戶,其中張姓86戶,王姓84戶,李姓42戶,姚和朱姓各41戶,孫姓36戶,吳姓35戶,林姓31戶,袁姓29戶,陸姓28戶,黃姓25戶、潘姓22戶、高、俞、趙姓各20戶、周姓19戶,蘇姓18戶,錢、徐、楊各17戶,尤姓16戶,支姓15戶,曹姓13戶,陳姓12戶,顧、劉、邱各11戶,何、蔣、沈各10戶,韓姓9戶,馬、毛、夏、許各8戶,胡、宋各7戶,駱、鄒各6戶,丁、計、田各5戶,包、卞、成、戴、馮、嵇、季、凌、梅、濮、盛、施、向、雲各3戶,蔡、查、葛、侯、金、浦、沙、佘、石、時、談、陶各2戶,樊、費、華、吉、江、柳、秦、邵、汪、魏、武、項、謝、薛、嚴、顏、尹、殷、於、瞿各1戶。

大學生錄:沈雪花、王慧、夏惠根、成亞軍、王燕、王晨、王賢強、夏美珍、徐娟、孫勇強、張陳燕、鄒永華、鄒賓、高津、孫浩、朱潔琴、朱婷、雲傑、朱萍、朱敏、朱偉、曹彬彬、何敏、張小平、孫麗、張莉、邵芳潔、丁晨、張陽、張蓉芳、支舒逸、支蕾、張琳、孫明華、丁峰、丁菲、張燕、張靜、張傑、周峰、盛斌、朱琴、朱勇華、張敏、沈喬青、楊優紅、趙蓉、姚劍榮、蘇芳、曹娟、王志強、劉餘地、沈斕、袁超、王韋、王磊、沈青、劉艷、陸靜、陸潔、袁春明、沈瑛、蘇燕、劉紅、陸雅娟、高勇、駱耀、尤益、姚敏華、李莉、林雅、尤娟、潘惠明、陳潔、趙玲、俞銓、陳晨、俞秋花、俞丹、俞倩、陸斌、王芳、吳淑蓉、王淑芳、毛建華、陸敏娟、陸婭婷、張巡、李蓓、李青、李亞萍、楊榮、李雪芳、楊洋、黃俊、曾明穎、黃振鴻、袁文明、袁文龍、陸立會、吳靜、林濤、吳雯、吳燕、吳斌、吳芸、張小芳、林雪華、林雪、姚志偉、趙林月、張傑、蔣志堅、朱亞婷、林家偉、姚敏飛、姚麗亞、錢靜霞、陳濤、宋剛、張林、王潔、林煒、林永明、林浩、林華、林飛、林凱、錢文磊、侯燁、王萍、楊建春、姚建清

85周歲以上老人錄:朱阿友、沈杏金、蘇阿金、韓小妹、朱三男、孫愛生、黃大妹、林祖根、祁素康、鄭桂英、林巧妹、朱之平、張金泉、張阿丙、俞金傲、王榮生、吳三妹、侯乾生、姚雪英、王金龍、張阿水、林海金、王恆仁、蘇阿小、孫阿惠、陳鳳英、馬桂寶、袁愛寶、張阿寶、吳二男、武興林、周小妹、王阿巧、孫瑞寶、李妹和、尹粉蓮、朱大鳳、夏梅秀、姚阿雲、支金男、俞鳳金、陳鳳英、王學山、袁阿翠、王和妹、蔣阿三、王響娣、沈阿弟、王巧英、吳榮生、潘阿小、王鳳英、姚小弟、袁阿雪、田阿金、王桂英

革命軍人錄:林根興、張永英、林阿大、宋巧弟、林雪元、錢惠祖、尤益明、林衛昌、姚建剛、陳明生、吳友生、朱玉林、吳招榮、王坤興、袁小弟、姚建榮、蔡學文、邱金元、張阿三、黃開富、丁建華、張國華、卞惠岐、張阿三、劉青君、盛平、趙金友、趙振東、黃金寶、陸永林、何鳳明、黃強、張林、王章龍、姚金根、張華、張長根、宋永泉、錢進寶、鄒正學、林建剛、毛禮如、李永明、姚泉元、李曉強、姚曉楓、蘇冬敏、趙連喜、李友興、蘇水元、李興元、尤傑、邱阿祖、高建良、袁文雪、俞峰、尤進華、尤建龍、高峰、宋葉青

基礎設施

道路過境道路有蘇州繞城高速公路,境內長約6里;葦城路4里,雉城塘路約2公里、新澄路2公里、虹琪路5公里。

自來水、供電、電視、廣播、有線電視、電話:自來水1991年,供電1973年,電視1980年、廣播1967年,有線電視2000年,電話1991年。

污水處理、垃圾箱(數量)、公廁(數量)

村境內有沙浜污水處理中心,全村有公廁所41座,垃圾箱254隻。

村事業場所

村民委員會現駐地在巴城鎮東(原楊木村委會),建築面積1380平方米,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活動室等,

新農村建設多年來,村主要新農村建設的項目是:全面清理亂堆亂放;整治生活垃圾;拆除違章建築;清理河道及漂浮物;粉刷牆面;整修村莊道路。全村路面硬化率98%;自來水和改廁率達100% ,綠化率32.6%。

村級經濟

村級經濟總收入:1273.46萬元

總收入項目構成:葡萄園收入、土地租金、廠房租金

村經濟特色:種植葡萄600畝,年產量90萬斤,產值600萬元。

村民生活

住:解放前老住戶大部分居住磚瓦房,移民大都居住磚牆草房。解放初期有較多的移民進村,這些村民大都居住土牆草房。70年代後逐步消除土牆草房,80年代後期村中不斷樓房出現,開始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行:過去村民出行都是步行和搖船,70年代開始有腳踏車,80年代起有機車出現,村級公路通後逐步有汽車的出現,現在全村有各種汽車200輛。

村民經濟收入:村民人均收入21986元

養老保險: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100%

醫療保險:新農村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100%

動遷安置:2003年因建繞城高速公路開始動遷,楊家潭自然村全部拆遷完畢,被安置在年豐小區和紅楊小區。

失地農民生活保障2003年開始,因工業區開發,高速公路、巴城鎮發展項目等,全村共征地5404畝,失去土地的居民每年可領取糧食補償金,55周歲以上的女性和60周歲以上的男性可領取每月的農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