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該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後的生活,後半部分則介紹了海倫的求學生涯。同時也介紹她體會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動等等。 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盲聾女作家和演講者,她憑藉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 明》是海倫·凱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本自傳性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內容簡介

1892年冬天,我的童年時代籠罩了一朵烏雲。使我悶悶不樂,很長時間
都沉浸在痛苦、憂慮和恐懼當中。書本也對我喪失了吸引力。現在,一想起
那些可怕的日子,我依然不寒而慄。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那是我學會說話後的第一個秋天,我寫了一篇題為
《霜王》的短篇小說,並寄給了柏金斯盲人學校的安那諾斯先生,沒想到因
此卻惹來了麻煩。為了澄清此事,我必須把事情的真相寫出來,以討回我和
莎莉文老師應該得到的公道。
我寫出了小說《霜王》
那是我學會說話後寫的第一個故事。夏天,我們在山間別墅住的時間比
往年都長。莎莉文老師常常給我描述不同時節的樹葉是怎樣的美麗,這讓我
想起了一個別人念給我聽的故事,於是不知不覺地就記住了。可當時我以為
自己是在“創作故事”,於是熱切地想在忘記以前把它寫出來。我的思緒猶
如涌動的泉水,下筆有千言,完全沉浸在寫作的快樂之中了。流暢的語言、
生動的形象在筆尖跳躍著,字字句句都寫在盲人用的布萊葉紙板上。
現在,我敢斷定,如果有什麼文思毫不費勁地湧入我的腦海,它一定不
是我頭腦中的產物,而是從別人那裡撿來的東西。但是,那時候的我對這種
觀念界限很難分辨。就是現在,我也常常分不清楚,哪些是我自己頭腦里的
東西,哪些是別人寫在書里的東西。我想,這也許是由於我得到的對事物的
印象,大都是通過別人的眼睛和耳朵的緣故吧!
故事寫完後,我念給莎莉文老師聽。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我是如何陶
醉於那些精彩的段落,又是如何被那些念錯還需要重念的字給困擾的。我又
在晚餐的時候,念給全家人聽,大家都特別驚訝,沒想到我能寫得這么好,
也有人問我是不是從哪本書里看到的。
我很吃驚他們的問題,因為我根本想不起有誰給我讀過這篇小說。於是
,我大聲而且理直氣壯地回答說:“不是,這是我自己創作的,我要把它獻
給安那諾斯先生。”
隨後,我重新抄寫了一遍,並且依照他們的建議,將《秋天的樹葉》
名為《霜王》,寄給了安那諾斯先生,祝賀他的生日。我做夢也沒有想到,
就是這一件生日禮物,給我帶來了什麼樣的麻煩,又是怎樣的傷害。
我是抄襲的?
安那諾斯先生非常喜歡這篇小說,於是就把它刊登在了柏金斯盲人學校
校刊上。可沒過多久,我洋洋自得的心情就跌到了痛苦與絕望的深淵。我到
波士頓沒多久,就有人發現,《霜王》與瑪格麗特·康貝爾小姐的一篇名叫
《霜仙》的小說十分類似。這篇文章在我出世以前就已寫成,《小鳥和它的
朋友》的集子中就有這篇故事。兩個故事在思想內容和詞句上都非常相似,
因而有人說我的小說是剽竊康貝爾小姐的。
起初,我並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當我了解了以後,覺得既驚訝又
難過。我遭遇了任何小孩子都不曾感受到的痛苦。這讓我感到羞恥,也讓我
最愛戴的人受到別人的猜忌。我弄不明白,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於是絞
盡腦汁地想我在寫《霜王》之前,到底讀過什麼書,是不是在那裡看過描寫
霜的文章或書籍。我已經記不起來了,只是模糊的印象里有誰提到過傑克·
費羅斯特這個人,還有一首寫給孩子的詩,題目叫《霜的異想天開》,但是
我並沒有引用他們。
最初,雖然深受此事的困擾的安那諾斯先生很相信我,還是那么寬厚地
對待我。但是,事情還是在繼續惡化,為了使他高興,我強打精神儘量表現
出一副神情愉快的樣子。
慶祝華盛頓誕辰的活動時,我也在同學們演出的一場假面劇中,扮演了
穀物女神。那天我穿著一身頗為漂亮的服裝,頭戴一個用色彩斑斕的秋葉扎
成的花環,腳上和手上滿是水果和穀物。可這些花花綠綠熱熱鬧鬧的場面,
並不能減輕我內心深處的憂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
海倫·凱勒

導讀

海倫·凱勒是一位很不平凡的女性。她天生就既聾又啞,還盲,但她卻做出了極不平凡的業績;奇蹟般地學會了英語、法語、拉丁語等多種語言,考進了英國劍橋大學。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她的精神,受到了億萬人民的敬仰和愛戴。
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但是這一天的到來,似乎遙遙無期。當然,人們要是健康無恙,誰又會想到它,誰又會整日惦記著它。於是便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那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為歲月還相當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那樣充滿熱情。
我們對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對待自己的各種天賦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後失明、失聰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聰目明的人卻從來不好好地利用他們的這些天賦。他們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無任何鑑賞之心。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人們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讓每個人在他成人後的某個階段瞎上幾天、聾上幾天,黑暗將使他們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教會他們真正領略喧譁的歡樂……
請你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陽再也不會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你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