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漢字:薴 ,薴,
繁體字:薴, 薴
拼音:zhù,níng
注音:ㄓㄨˋ
簡體部首:艹
部首筆畫:3
總筆畫:7繁體部首:艸
部首筆畫:6
總筆畫:10
康熙字典筆畫( 薴:11; )
字形結構
五筆86:APGF
五筆98:APGF
倉頡:TJM
四角號碼:44102
UniCode:U+82CE
規範漢字編號:3676
[ 首尾分解查字 ]:艹一(caoheng) [ 漢字部件構造 ]:艹宀一
[ 筆順編號 ]:1224451,12244512
[ 筆順讀寫 ]:橫豎豎捺捺折橫
基本解釋
〔苧麻〕a.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皮含纖維質很多,是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b.這種植物的莖皮纖維。
(薴烴)一種有機化合物〖limonene〗,分子式C10H16,是一種有香味的液體。存在於柑橘類的果皮中,供制香料
音韻參考
[ 平水韻 ]:上聲六語
[ 粵 語 ]:cyu5
[ 閩南語 ]:te7,thu2
新華字典詳細解釋
薴
zhù
【名】
苧麻〖ramie〗。如:白薴(白色的苧麻);薴衣(苧麻布製成的衣服。比喻粗布衣);薴蒲(苧麻和蒲草。可編織成斗笠)
即“荊三棱”〖Yagarabulrush〗
薴
níng
【名】
一種有機化合物〖limonene〗,分子式C10H16,是一種有香味的液體。存在於柑橘類的果皮中,供制香料
分子式: C10H16
沸點: 176 °C
密度: 841.10 kg/m³
摩爾質量: 136.24 g/mol
IUPAC 編號: 1-methyl-4-(1-methylethenyl)-cyclohexene
熔點: -74.35 °C
【形】
色白如苧麻的〖white〗
危亭望極,草色天涯,以鬃侵半薴。——吳文英《鶯啼序》
苧麻
zhùmá
〖ramie;ramee〗亞洲東部苧麻屬的一種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深綠色的相當厚的寬葉子,下面灰白色有絨毛。商業上用它的纖維,在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美國南部廣泛栽培植物
大葉苧麻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zhù]
[《廣韻》直呂切,上語,澄。]
“薴1”的繁體字。
植物名。苧麻。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薴;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1022第18
【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佇。草名。可為繩。【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薴薠莞。【王褒·僮約】多取蒲薴,益作繩索。【本草】取薴根和米粉為餠御飢,味甘美。 又薴蘿,山名。【吳越春秋】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 又【集韻】陳如切,音除。義同。又通作紵。【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注】薴同。亦作芧。
考證:〔【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薴苹莞。〕 謹照原文苹莞改薠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