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講述的是住在台灣四重溪的山上,女孩叫古心蓮,因為小時候過的日子很苦,所以片名 就叫《苦心蓮》,因為家裡收成不好,當她8歲的時候就到大戶人家。從小,她的志向就很堅定,長大後要做生意,讓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過上好日子。她和大戶人家鄭家的同齡小姐結為了好朋友。後來,抗戰爆發,鄭家遭到日軍飛機轟炸,老闆,少奶奶也死去,僅剩下老夫人,小姐和小蓮倖存。面對這些種種磨難,她們又能否克服?……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導演:林福地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老年古心蓮 | 錢 璐 |
少年苦心蓮 | 蘇慧倫 |
成年苦心蓮 | 桑妮 |
古金土 | 魯 直 |
古奶奶 | 唐如韞 |
素 娥 | 梅 芳 |
玉 春 | 楊貴媚 |
小 陳 | 卓勝利 |
趙嘉祥 | 蕭大陸 |
阿尾伯 | 洪 流 |
莊思源 | 夏 威 |
阿嬌姨 | 丁 玫 |
田正雄 | 李 昆 |
主題曲
憶鄉曲(電視《苦心蓮》主題曲)
四重溪的水涼又清
四重溪的水情意長
我家住在溪頭水源上
春光明媚 秋氣(風)爽
冬天溫暖夏天涼
四重溪的水水流長
四重溪的水悠悠淌
隨著溪水流落到他鄉
朦朧的淚悄悄流
人生的苦暗暗嘗
四重溪的水甜又香
四重溪的人思故鄉
我又回到生長的地方
喜悅的淚滿眼眶
興奮的淚暖洋洋
相關文章
編、導、演均為一時之選
“苦心蓮”如一股清流洗濯人心
●文/李琴備受矚目的台視國語連續劇“苦心蓮”,推出後普獲大眾的好評;樸實的劇情、細緻的畫面不但在國內螢幕上少有,亦足以比美日本電視劇的製作水準。
苦心蓮含冤離開游家時身無分文,走在荒郊野外正是黑夜,心蓮又冷又餓又害怕,但家中的奶奶和父母正在呼喚她,她要回到雙親身邊,在野地掙扎又跌倒,終於不支昏倒在地。
當心蓮醒來,已在一間小屋,一名老人阿尾〈洪流飾〉、一名年輕人莊思源〈夏威飾〉正在注視她,看她醒來兩人都很高興。從此心蓮就住在小屋裡。山居的日子很單純又愉快,心蓮主動幫兩人洗衣煮飯做雜務,莊思源則教心蓮認字及九九乘法等功課。
莊思源是位世家子弟,在日本念書時加入了反清同盟會,回到台灣又從事抗日活動被通緝,只好躲避山中,莊思源雖然滿腔熱血愛國愛民,但自己的父親是人人痛恨的漢奸,所以心情憂鬱難以紓解時,就拿出笛子吹奏,心蓮善解人意的默默在一旁聆聽,也能體會到傷感與悲愴的情懷。
心蓮在山屋中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日子之後,莊思源決定下山親自送她回家,臨行把心愛的笛子送給心蓮留做紀念,在走向四重溪的途中,被日警發現,莊思源在掙逃中被擊斃,心蓮永遠不會忘記最敬愛的莊叔叔慘死的一幕。
農作物因乾旱而歉收,生活越來越艱難,心蓮回家目睹家中的窘境,決定再離鄉背井去做長工,此時心蓮的母親素娥為了生計,遠走四重溪的溫泉旅社當女中,幫忙灑掃清洗的工作,而心蓮也決定到恆春的鄭記商號幫傭,臨行前,心蓮到四重溪探望母親,在旅社母女相見驚喜萬分,當夜心蓮吃了一頓最豐富的晚餐,夜裡心蓮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說出到恆春幫傭的事,素娥又疼又心酸的緊緊摟著懷中的心蓮。
一大早素娥拿著木偶送給心蓮,要她思念母親或受委曲時把心裡的話跟木偶說,心蓮抱著木偶又開始接受一次新的生活。
台視第六攝影棚正開始拍攝溫泉旅社母女乍見之下驚喜不已的一幕。飾老闆娘的夏台鳳一身紫底白花的和服把皮膚襯托得特別亮麗,雖然演出的場次不多,但每一個表情、神態都演得恰如其分,這全憑豐富的經驗和自我要求才能在平實、自然中掌握戲味。
飾演醉客的老牌演員李昆,很少出現在螢幕上,此次在“苦心蓮”軋上一角,全憑和導演林福地深厚的交情。在戲中他演一位富商田正雄,因醉倒在野地被素娥發現救回旅社,事後,曾以一隻金表贈予素娥表達謝意,素娥確因禮物太貴重而婉拒,田正雄沒想到出身貧寒的素娥有此操守和見識,對素娥更增加了幾分敬意。
有三十多年演戲經驗的李昆,他的演技已是有目共睹,過去他以擅演喜劇稱譽影壇,這位影劇圈的老前輩是什麼原因願意在“苦”劇飾田大爺一角。他說:“除盛情難卻外,我也有藝術家的脾氣,對戲也是有選擇的,林導演的戲我很欣賞。這次雖然只有幾場戲,但只要演好了也不必計較場次的多寡。”
但到了佩佩上場就沒那么容易過關,台詞一長,佩佩方寸大亂,常令導演和現場工作人員啼笑皆非。林福地忍不住說:佩佩你可以編劇了,下部戲你來編劇。好在蘇媽媽在旁不時提詞才讓蘇慧倫過了關。
梅芳從“不要說再見”就和“苦戲”結了緣,這次又在“苦”劇中飾演心蓮的母親,一生與困苦環境搏鬥的苦命人。在攝影棚和魯直的一場對手戲,對白不多全靠表情做戲。梅芳正以幽怨的眼神瞥了魯直一眼,低著頭,嘆口氣……。被電話鈴聲中斷了,梅芳接了電話神色匆匆的對導演說:我先生車禍受傷輕微腦震湯。林福地很體諒的說:最後一個鏡頭就可以收工了。也許是心情焦慮,梅芳哀怨的眼神格外傳神,幽幽的對金土道出:我有一位好婆婆,卻沒有好丈夫。導演一聲“卡”,大夥才舒了一口氣。
在國內螢幕上“林福地”可是響亮的金字招牌,從他過去所導的連續劇,叫好又叫座,這次精心製作的“苦心蓮”不但超越了以往的作品,如一股清流,洗濯了觀眾的視覺與心靈。■
1984年8月5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139期P14~P19)
看“苦心蓮”有感
一部好戲的推出,總是要引起廣泛的矚目與議論,台視連續劇“苦心蓮”正是眼前最好的例證。
這幾天,觀眾朋友之間,只要看過“苦心蓮”,莫不深受感動,口碑相傳,認為是螢光幕上武打奇幻雜陳的黃金時段中,一股沁人心脾,淨滌精神的清流。
“苦心蓮”之所以值得讚許,最明顯的是製作上所表現的精緻匠心。誠如聯合報記者七月廿三日所報導:“為了‘苦心蓮’的拍攝,製作單位踏遍中、南部,為外景場地煞費周章,而演員上山、下海,有不少人吃了苦頭,甚至涉身險境。”影劇圈的客觀人士都看得很清楚,這部戲從籌備開拍到播出,長達八個月,導演林福地以他一貫嚴謹認真的精神,不論演員的挑選,服裝道具的配置,內外景鏡頭的運用,甚至各種製作細節的安排,都不是時下許多戲劇節目急就章的作法,而是殫精竭慮追求完美,像這般苦心經營,精心製作的戲,能獲致觀眾的共鳴,得到各界的好評,應是極為自然的結果。
“苦心蓮”最扣人心弦的特色,是現實題材的適切運用與主題意識的健康表達。這部戲刻畫了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從幫傭的小可憐到成為一位大企業家的艱苦卓絕奮鬥歷程,她的一生故事,也正烘托出我們國家社會的現代化過程,劇情的節奏巧妙地拍擊著歷史的脈搏,劇中闡釋的苦盡甘來的真諦,對現代人生應具有相當的啟示意義。中央日報即曾指出:““苦心蓮”描述五十年來社會型態的改變,藉著‘心蓮’苦難中成長的歷程,讓大夥回味一下,我們的社會是如何在大家一點一滴的奮鬥、努力下,才有今天的進步和繁榮。”這段評述堪稱深刻而公允。
在電視環境下,台視能適時的播出健康寫實、激勵人生的“苦心蓮”,確實顯得極為突出。大家當記得,我們上周才談到電視節目的限“武”問題,由於受到武俠港劇後遺症的影響,造成國內螢光幕上武俠劇的泛濫,一片刀光劍影,識者引以為憂,適度限制武俠劇,乃成為必然的趨勢。“苦心蓮”完全擺脫暴力神異噱頭,而以倫理親情、堅貞人性為主題,拍成如此清新優美、感人肺腑的一部大戲,當然會立刻獲得大眾的肯定,而且更將隨著劇情的進展,贏得越來越熱烈的讚嘆!
看“苦心蓮”,我們似乎隨時都會聯想到另一部成功的連續劇“星星知我心”。在這兩部戲裡,描繪偉大的愛心、純樸的人情、溫馨的社會、美麗的鄉土,大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在這兩部戲裡,主角人物都是在極其困苦的逆境之中,以善良與智慧,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終能改善自己或子女的環境,獲得無比的景仰與成功。這樣的戲,對於逆境中的人,具有鼓舞的作用,而對於順境中的人,也具有惕勵的力量,真正能發揮以戲劇撫慰人心、敦厚風俗的社教意義。
其實,更讓一般觀眾將“苦心蓮”與“星星知我心”聯想起來的,是林福地導演領銜的這塊好戲招牌,這一個製作群幾乎已等於好戲的代表,因此“星星知我心”的觀眾,又都成為“苦心蓮”的知心的觀眾了。據悉,“苦心蓮”製作群曾特彆強調,這部新戲將是超越“星”劇的精心力作,充分表現電視人不斷追求自我超越的信心,我們與廣大觀眾的心情相同,樂於見到電視戲劇的更新突破,更大成功。■
載自1984年8月5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139期P08~P09)
特別報導:
“苦心蓮”為時代作見證
●文/高逸
台視連續劇“苦心蓮”終於在萬千觀眾的矚目下落幕了。對導演林福地來說,這齣戲無疑是他近來最精心的力作;但對我們整個社會而言,“苦心蓮”似乎又將成為螢幕上獲得最多迴響的一齣戲。其實,“苦心蓮”使人震撼之處,除了在於劇中所刻畫的小女孩可愛,和她個人的艱苦歷程,更在於它的故事本身足以反映整個時代的面貌,以及許多人的親身體驗。
而因此感動的,似乎不只是曾生活在日據時代的同胞,甚至包括所有經歷過中國近代苦難的人。有一位自稱“劫餘老人”的退伍軍人便挺身述說他內心的感受。
這位“劫餘老人”在一封寫給台視總經理石永貴的信中指出,“苦心蓮”足以為近代全中國的苦難作見證。他接著提到清末以來台灣與大陸之間的種種發展過程,認為自馬關條約後,台灣落入日本的鐵蹄下,“台省同胞生活如水深火熱”,就像“苦心蓮”戲中所描述一般。但在經過中國八年的抗戰,台灣重回祖國懷抱後,大陸卻又淪入共黨的魔掌中,多年來,海峽對岸的同胞也是過著艱苦難熬的生活。這位有心人士表示,台灣和大陸本有不可分割的血緣和地緣關係。如今看“苦心蓮”,“憶苦思甜”,國人尤其不能忘了大陸十億苦難同胞的處境。
他並指出,今日實處在“天人交逼”的關鍵時刻,“天地正氣凝聚在台澎金馬”。自先總統 蔣公起,蔣總統經國先生的領導,正如孔子所言“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讓人感覺前途充滿希望。
最感人的是,他寫道“在下自認是條硬漢,在最艱苦的情況下,都不曾掉眼淚,不知為什麼?竟為‘苦心蓮’掉了好幾次眼淚……”可以想見他是一位曾為國家、為許多同胞灑血拚命的勇敢軍人。
對於台視這次製作“苦心蓮”,他認為是對社會的一大貢獻,他並鼓勵台視繼續努力,製作更多好節目,以回饋社會國家。■
載自1984年9月23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146期P40~P41)
1984年9月23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146期P96
電視文摘:苦心蓮的啟示
●文/芯心
很難得的,耐心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了十多集“苦心蓮”。
這是由於劇情固然動人心弦,演員稱職也屬難得:演村婦像村婦,演窮漢像窮漢,扮老師像老師,扮女傭像女傭。最欣賞的是那位風燭殘年的窮老奶奶,和一個挑重頭戲的小女孩,自然逼真,賺人熱淚。
而難能可貴的一點是,他所發展的情節故事,無不含蘊一份教育意義,規諫年輕一代努力上進,追求讀書知識的重要。強調吃苦鍛鍊堅強生命,任何環境下都要把握人生方向……。
其中一集,恆春鎮上一位明理的老夫人,問那小女孩:“你從那裡來?”女孩回答:“唐山。”老太太又問:“唐山是什麼地方人?”女孩答:“中國人!”
“對,是中國人,真高興你沒有忘記我們的祖宗!”
這段對話,激起多少人的民族意識,也愧煞一小撮人的數典忘祖。
是的,戲劇是娛樂大眾的一門藝術,但是,寓教於樂才是戲劇的真正目的。甚多刀光劍影的連續劇,刺激過了,打殺完了,留在觀眾心裡的印象是什麼?是殘暴、是冷酷、是自私、是無情。
至於談情說愛的連續劇,曲折過了,悲歡完了,留在觀眾心頭的,除了牽絲攀藤的熱戀苦戀,能給多少人同感共鳴?
是的,戲劇與觀眾心靈的健康,有著極大關係,凡是有血、有肉、有愛、有情的,定會引發共鳴。相反的,不健全的仇恨殺戮,消極悲觀,也能直接影響觀眾的思想意識。
因此,像“苦心蓮”中,暗喻著的那一份悲歡歲月,苦盡甘來的啟發,以及克服挫折,生命就是希望的那一點深長意義,確已做到娛樂而不忘教育,淺顯而不屬說教的戲劇效果。〈轉載自青年戰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