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苦參一升。
用法用量
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率,熏洗,日三服。
主治
①《金匱要略》:狐惑病,蝕於下部,咽乾。
②《金匱要略方義》:陰腫、陰癢、疥癩。
附方
名稱:苦參湯
組成:苦參、龍膽各二兩,升麻、梔子各三兩
用法:苦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當大吐乃愈
主治:暴得心腹痛如刺
出處:出自《肘後方》卷一,名見《外台》卷七
名稱:苦參湯
組成:苦參八兩,地榆、黃連、王不留行、獨活、艾葉各三兩,竹葉二升
用法:上㕮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以浴兒瘡上,浴訖敷黃連散
主治:小兒周身上下百瘡不愈
出處:《千金》卷五
名稱:苦參湯
組成:苦參一兩,桃白皮三分,槐白皮三分
用法:上銼細。以水三大盞,煎至二盞,去滓,食前分三次溫服
主治:疳璧,上唇內生瘡如粟,口中懊澀,面色枯白,好睡體重,蟲蝕五臟
出處:《聖惠》卷六十
名稱:苦參湯
組成:苦參一兩,槐白皮(銼)二兩,熊膽(研)半兩
用法:上除熊膽外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熊膽末半錢匕,攪勻,空心溫服。下部有瘡者更灌下部
主治:傷寒後(匿蟲)瘡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重要文獻摘要
《金匱要略釋義》:“用苦參湯熏洗前陰病處,除濕熱以治其本,則咽乾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