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深杯

若深杯

若深杯,是一種小得出奇的細瓷小杯,口沿外撇的設計有獨到之處,即使杯中盛有非常滾燙的茶水,口沿處都不燙手。最早見於康熙年間,後人對若深杯有如下總結: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質薄如紙,以使其能起香;色白如玉,以襯托茶色。

名稱由來

若深杯的名字來源於一位歷史人物。相傳若琛是康熙皇帝身邊的一位大臣,非常喜歡喝茶。康熙皇帝為了賞賜他,專門讓官窯設計和燒制了一批茶杯,杯沿外撇似馬蹄,後人即稱“若琛杯” 。

另有一說,尚無考證。康熙時期商賈李若深,所制茶具瓷器可媲美官窯,深得人們喜愛。因杯底有款“若深珍藏”,因此得名“若深杯”。

最佳搭檔

史學家連橫在《茗談》中寫到:“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孟臣壺和若深杯聯袂形成了茶席畫卷上的珠聯璧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