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苟樹,又名;谷(《詩經》),楮(《說文》),谷桑,楮桑(陸璣《詩疏》),構(《酉陽雜用力),斑谷(《本草圖經》),楮桃樹(《救荒本草》),醬黃木(《嶺南採藥錄》),谷漿樹、奶樹、噹噹樹、柯樹、谷沙樹、沙紙木、造紙樹、紗紙樹、殼樹。
落葉喬木,高達10米。莖、葉具乳液;嫩枝被柔毛,後脫落,葉互生;葉片卵形,長8~18厘米,寬6~12厘米,不分裂或3~5深裂,先端尖,基部圓形或心臟形,有時不對稱,邊緣鋸齒狀,上面暗綠色,具粗糙伏毛,下面灰綠色,密生柔毛;葉柄長3~10厘米,具長柔毛;托葉膜質,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為腋生葇荑花序,下垂,長約5厘米,萼4裂,雄蕊4;雌花為球形頭狀花序,有多數棒狀苞片,先端圓錐形,有毛,雌蕊散生於苞片間,花柱細長,絲狀,紫色,子房筒狀,為花萼所包被,呈扁圓形。聚花果肉質,成球形,直徑約2厘米,橙紅色。果期9月。 聚集成林常常樹冠無葉。
文獻記載
《詩經》《小雅》《鶴鳴》篇中就有關於楮樹的記載,它寫道:
“鶴鳴於九皐,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朱熹注云:“谷,一名楮,惡木也。”這位道學先生一開口就否定了楮樹的價值,未免武斷。但是,他總算證明了楮和谷是一物而異名。這一點大概是沒有疑問的。據《山海經》記載,我國各處由野都有谷或楮大量生長。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說:“谷者楮也。”這更直截了當地肯定了兩者是同一個東西。後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一書,也做了相同的記載。
生長環境
枸樹的適應性強,喜光、耐垾、耐瘠、速生,常野生分布,有時栽於村莊附近、荒地或溝旁。
分布範圍
於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主產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甘肅。此外,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山東、江蘇、江西、陝西、廣西等地亦產。
中國黃河、長江和珠江流域地區;也見於越南、日本、朝鮮等國;歐洲及美洲東部有少量栽培。
種類分別答疑
楮樹和谷樹是對這種樹的兩種稱呼,關於不同稱呼的由來的說法有兩種:一種答案是說,由於各地方言不同,所以變成兩個名稱。如三國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云:“幽州人謂之谷桑,荊揚人謂之谷,中州人謂之楮。”
另一種答案說,兩者稍有差別。如《本草綱目集解》引蘇恭曰:“此有二種。一種皮有斑花文,謂之斑谷,今人用皮為冠者。一種皮白無花,枝葉大相類,但取其葉似葡萄、葉作瓣而有子者為佳。”還有的書上把楮、谷和構樹當做同一個東西,那是有待專家研究的問題。我知道的一些舊書上,對構樹的種屬也有相反的兩種記載。谷和構在現代植物學中雖系同科同屬,確有不同點。
至於谷和楮則是一物而異名,斷無可疑。對於這個問題解釋得最明白的是李時珍。他不但說出了兩個名稱的來源,並且用科學的觀點分析了所以產生兩個名稱的道理。他說:“楮谷乃一種也,不必分別,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葉無椏杈,三月開花成長,穗如柳花狀,不結實。歉年人採花食之。雌者皮白而葉有椏杈,亦開碎花,結實如楊梅,半熟時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種樹並易生,葉多澀毛。”
主要價值
樹皮
枸樹的內皮層纖維較長而柔軟,吸濕性強,在中國是製造桑皮紙的上好原料,遠在隋代就大量生產套用。
樹葉
能治“刺風身癢”;吃嫩葉可以“去四肢風痹、赤白下痢”;把葉子炒熟,研成細末,和面,作餅吃,“主治水痢”。李時珍歸納楮樹葉的治療效果,有以下幾種:一、利小便;二、去風濕;三、治腫脹;四、治白濁;五、去疝氣;六、治癬瘡。這最後一項有人試驗過,的確效果很好。
樹枝、莖
楮樹的枝、莖,它們性質相同,都能治皮膚病。據說患癮癬的皮膚刺癢難止,可將楮樹枝或莖部煮湯洗滌患處,嚴重的可以全身沐浴,必有奇效。李時珍還說:“搗濃汁,飲半升,治小便不通。”只是這一點還沒有試驗過,不知道效果如何。
樹果實
據《本草綱目》列舉它的療效很廣,比如說它能治陰痿和水腫,又
能益氣、充飢、明目,久服不飢、不老、輕身。又說它能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健腰膝、益顏色。在這裡應該提到晉代葛洪的《抱朴子》中有一段記載:“檸木實赤者服之,老者成少,令人徹視。道士梁須年七十,服之更少壯,到百四十歲,能行及走馬。”葛洪的話是否可信,雖然仍有待實驗證明,但是,吃楮樹的果實,如果服法恰當,對人身大概會有益處的。
樹汁
楮樹汁的最普通用途是用做漿糊,粘性很好。但是,除此以外,還有更重要的用途。如果你患腳氣病,或者長黃水瘡及牛皮癬,拿楮樹汁來塗擦,一定很快就會好。所以《本草綱目》說它能治療癬瘡,療效比它的樹葉和枝、莖都更快。
例證
一位網友說“有一個夏天,我被腳氣纏在家裡,全腳都是水泡,奇癢難熬,行動不得。幾次就醫,都是好而復發。後來塗楮樹汁,每天兩三次,一禮拜後竟然痊癒了。我把此法推薦給十幾個朋友,他們有的患腳氣,有的是長癬,也都藥到病除。楮樹在北京西郊釣魚台有一些,清華園內到處都有。只要拿一把小刀,將樹皮橫著割斷,就有乳狀液體流出,將它塗在患處,最初奇癢鑽心,很快就過去了。如果水泡已破,塗擦效果更好。”這個經驗是值得重視的,我把這位讀者的經驗公布出來,有同病者無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