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宋朝王銍詩作]

《芳草》是宋朝詩人王銍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句借芳草抒發作者的感傷之意。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芳草

【創作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王銍

【作品體裁】七絕

作品原文

芳草

會時曾憶梅籠雪,別後常懷月照沙。

到底多情是芳草,長隨離恨遍天涯。

詞語注釋

憶:回想,想念。

籠:遮蓋,罩住。

懷:思念,想念。

到底:表示經過較長過程最後出現某種結果。

多情:重感情;富於感情。

離恨:因別離而產生的愁苦。南朝梁吳均《陌上桑》詩:“故人寧知此,離恨煎人腸。”南唐李煜《清平樂》詞:“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把這一腔離恨,哭個痛快。”李大釗《送別幼衡》詩:“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

天涯:猶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作者簡介

王銍,生卒年月不詳。字性之,自號汝陰老民,世稱雪溪先生,汝陰(今安徽阜陽)人。公元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權樞密院編修官,纂集太宗以來兵制。公元1134年(紹興四年)書成,賜名《樞庭備檢》。後罷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觀,續上《七朝國史》等。九年,為湖南安撫司參議官。晚年,遭受秦檜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觴詠自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