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花話,身長38~44厘米,翼展106~125厘米,體重300~500克,壽命24年。成鳥夏羽:頭、頸白色,背、肩石板灰色;翅上覆羽亦為石板灰色,與背同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均為純白色。第1、2枚初級飛羽黑色而具較大的白色次端斑,基部灰白色或在內翈形成較大形的灰色斑;其餘初級飛羽灰色,由外向內各羽具由寬變窄的黑色次端斑及由小變大的白色端斑;內側初級飛羽的黑色次端斑消失,僅存白色端斑;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為石板灰色而具寬闊的白色端斑。下體純白色
成鳥冬羽:與夏羽相似,唯頭頂、頭側、枕和後頸具淡褐色點斑,點斑在枕部有時排列呈縱行條紋,在後頸排列呈橫紋。
幼鳥:上體大致呈白色,具淡褐色橫紋狀斑點;尾上覆羽白而具褐色橫斑,尾灰褐色,基部白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其他飛羽褐色而具淡白色邊緣。亞成鳥尾羽白而具寬闊的黑色次端斑,次級和三級飛羽淡灰色而具褐色塊斑。
虹膜黃色;嘴、腳和趾淺綠黃色;幼鳥虹膜褐色,嘴粉紅色或淡褐色,與成鳥冬季相似,均具黑色次端斑;腳呈肉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馬六甲海峽,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國有分布,遷飛時旅經東北地區,在華北、華中、華東、華南以至西南等國內廣大地區越冬。(分布圖註:綠色——分布;紅色——瀕危;黑色——滅絕。)
生活習性
花話以海濱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以及耕地里的蠕蟲和蠐螬為食;也捕食岸邊小魚,拾取岸邊及船上丟棄的剩飯殘羹。有些大型鷗類掠食其他鳥(包括其同類)的幼雛。
花話是最常見的海鳥,在海邊、海港,在盛產魚蝦的漁場上,成群的花話漂浮在水面上,游泳,覓食,低空飛翔、喜歡群集於食物豐盛的海域。花話除以魚蝦、蟹、貝為食外,還愛揀食船上人們拋棄的殘羹剩飯,故花話又有"海港清潔工"的綽號。港口、碼頭、海灣、輪船周圍它們幾乎是常客。在航船的航線上,也會有花話尾隨跟蹤,就是在落潮的海灘上漫步,也會驚起一群花話。
花話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預報員”。乘艦船在海上航行,常因不熟悉水域環境而觸礁、擱淺,或因天氣突然變化而發生海難事故。富有經驗的海員都知道:花話常著落在淺灘、岩石或暗礁周圍,群飛鳴噪,這對航海者無疑是發出提防撞礁的信號;同時它還有沿港口出入飛行的習性,每當航行迷途或大霧瀰漫時,觀察花話飛行方向,亦可作為尋找港口的依據。
此外,如果花話貼近海面飛行,那么未來的天氣將是晴好的;如果它們沿著海邊徘徊,那么天氣將會逐漸變壞。如果花話離開水面,高高飛翔,成群結隊地從大海遠處飛向海邊,或者成群的花話聚集在沙灘上或岩石縫裡,則預示著暴風雨即將來臨。花話之所以能預見暴風雨,是因為花話的骨骼是空心管狀的,沒有骨髓而充滿空氣。這不僅便於飛行,又很像氣壓表,能及時地預知天氣變化。此外,花話翅膀上的一根根空心羽管,也像一個個小型氣壓表,能靈敏地感覺氣壓的變化。
生長繁殖
每年4~8月是花話的繁殖期,它們結群營巢在海岸、島嶼、河流岸邊的地面或石灘上。巢很簡陋,由海藻、枯草、小樹枝、羽毛等物堆集而成一淺盤狀。有的地方鳥巢的密度很大,兩個巢之間相距1~2米遠。各親鳥都劃定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準其他鳥入侵。每次產卵2~3個。雌雄輪流孵卵,經24~28天后,雛鳥才破殼而出。
亞種分布
(5個亞種) 1.Larus canus canus繁殖於冰島,不列顛群島至白海,越冬於歐洲至北非和波斯灣。
2.Larus canus brachyrhynchus繁殖於北美洲西北部,包括阿拉斯加,越冬於阿拉斯加南部至加利福尼亞。
3.Larus canus kamtschatschensis繁殖於西伯利亞東部,越冬於日本、朝鮮半島和中國。
4.Larus canus heinei繁殖於俄羅斯自卡寧半島和莫斯科地區向東至西伯利亞中北部勒拿河,越冬於東南歐和黑海、裏海、波斯灣及中國東部沿海。
5.Larus canus kamtschatschensis中國東部亞種,是中國分布的主要為普通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