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2012年9月,在延安車禍現場滿面笑容的“微笑局長”楊達才落馬。在這之前,網路上正興起一股“鑒表”熱潮。在首塊“價值3.8萬元的歐米茄表”被指認之後,楊達才共被網民挖掘出擁有11塊手錶。公布這11塊名表詳細信息的正是“花總丟了金箍棒”。那時他還叫“花果山總書記”,作為鐘錶愛好者和專業級手錶玩家,“花總”前後鑑定過數百位官員的手錶,並一一公布其品牌、價格。但鑒表事件也直接波及了“花總”:微博被清空,內容被禁止,甚至捲入風波……在公開表明“不鑒表”之後,“花總”主攻“裝腔”,以一部辛辣幽默的《花果山裝腔指南》續掀討論風波。
2013年9月17日,有訊息稱,因鑒表而知名的網友@花總丟了金箍棒與外界失去聯繫。之後,北京警方一位不願具名的警官稱,網名為“花總丟了金箍棒”的嫌疑人正在接受訊問,報案人是此前被花總揭露的世奢會
。次日上午,花總恢復自由。
人物訪談
網民“花總丟了金箍棒”的微博頭像是孫悟空的造型。儘管他已經明確表示“丟了金箍棒”之後不再鑒表,但依靠“八卦”在網上仍收穫不菲人氣 。“花總丟了金箍棒”15日獲頒《新周刊》2012“中國嬌子新銳榜”“年度知道分子”一獎後,接受《羊城晚報》專訪,暢談網路反腐。
記者:在“微笑局長”事件中,你是重要的參與者,“表哥”一說也由此走紅。能否聊聊你鑒表的目的,至今掌握了多少官員的戴表情況?
花總:其實鑒表純屬個人愛好。從2011年7月份,我開始關注中國官員的戴表情況,每天都在找資料,最初只是想了解他們怎么戴表。我有個習慣,找到的圖片和資料都會存檔。
記者:你是怎樣確保你的鑑定結論準確的呢?
花總:只有遇上特徵明顯、清晰度足夠的照片,我才能一眼認出那是什麼型號,但這種情況很少。要鎖定一塊表,往往需要找到清晰度足夠,不同角度的多張照片,才能交叉比對,得出結果。在鑒表中,除非百分之百確定,否則我都會寫疑似某某款。
記者:有人說你是“反腐鬥士”,你怎么看待越來越多的“鑒表反腐”現象?
花總:澄清一點,我不是“反腐鬥士”,只是愛好網路輿情分析。鑒表具有先天局限性。在沒有經過權威部門認定之前,只能說疑似。其實,真正的網路反腐並不現實。準確來說,應該是網路監督或監察。它可以引起關注,網民的公民意識慢慢覺醒,至少讓官員在公共場合意識到民意的監督。
記者:評價下2012年的網路反腐。如何避免網路獵奇?
花總:狂歡,沒有什麼實際效果。不過,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通過這種手段做這種監督,環境也會越來越寬鬆。如果2013年,鑒表還是熱詞,那是很糟糕的一件事。避免獵奇很難,很多時候網民只關注戴表,2013年我三分之二的言論都是闢謠,包括為一些被網民認為有問題的官員闢謠,但效果並不是很好。
記者:在你看來,如何解決網路反腐的局限性?
花總:推動財產公示才是“七寸”,根本辦法就是儘快建立官員財產的申報與公示制度。這個制度不建立,鑒表、鑒眼鏡、鑒皮帶都是治標不治本。網路反腐與制度反腐必須對接起來。官員的隱私與普通人一樣,需要保護。也只有做到陽光透明,官員戴表的問題才能“脫敏”,回到私領域。
涉案經過
個人被抓
2012年12月21日,北京警方出具正式書面說明:接世奢會報警後,警方通過調查取證,證實網民“花總丟了金箍棒”安排記者採訪虛假對象,收買虛假爆料人,捏造虛假新聞情節,授意虛假爆料人向《南方周末》及《新京報》爆料假新聞,再經偵查,發現媒體發布和網路轉載了大量虛假信息,特此證明。
接受詢問
2013年9月17日,因鑒表而知名的網友@花總丟了金箍棒與外界失去聯繫。北京警方一位不願不名的警官稱,網名為“花總丟了金箍棒”的嫌疑人正在接受訊問,報案人是此前被花總揭露的世奢會。次日上午,花總恢復自由。
一審判決
2014年2月26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被告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新京報社行為已經構成對原告世奢會名譽權的侵害,判令兩被告在判決生效七日內,分別在《南方周末》和《新京報》第一版顯著位置刊登向世奢會的致歉聲明,向世奢會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