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介紹
花山地處武漢市東郊“一江三湖”(長江、北湖、嚴西湖、嚴東湖)交匯處,由於行政區劃,現已更名為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花山街。東連葛店化工廠,南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西與武鋼毗鄰,北依長江黃金水道並與陽邏開發區隔江相望。花山地闊物豐,山清水秀,版圖面積61平方公里,境內地貌為丘陵與 湖泊,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白滸、清豐、東港、沿江、聯豐、吳橋、賽山、何董、清潭、山湖、紅光、牡羊山、紅軍、土橋、聯合、花山、春和、紅焰、後山等行政村。全鎮5萬多人口,耕地面積2.2萬畝,水域1.06萬畝,山林0.67萬畝。
按照武漢市最新規劃修編,花山將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圍繞中心鎮建設的目標,進一步整合資源,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鎮內逐步形成“工、商、游、建、化”為主的五大產業板快,拉長產業鏈,形成優勢互補。
地名典故。花山最初被稱作"福壽鄉",是因為轄區內山多、湖多,湖山環繞,算得上是塊"群峰聚氣,環水生財"的風水福地。解放初期,一位名叫雷茂嗓的駝背老人,在這裡開了一家小店,因此又得名"駝子店"。後來,因為此處有一個花山寺,人們每年正月十五都會到寺里進香、觀龍燈,即由"花山"取代了"駝子店"。
八大古蹟。花山的白滸山,原名為白虎山,上有"碧雲古寺"、"魏氏書堂"、"峰頂天泉"、"井邊雲窟"、"油鹽古井"、"猿猴老穴"、"磯分江武"八大古蹟。。
歷史文化。駝子店:花山集鎮前稱。聖水口:地名,位於何董村。仙女峰:山麓主峰,坐落於紅光村小王灣。古井坊:"古井"系指白滸山頂的油鹽古井。永賢閣:由後山西湖堤永賢保閘得名。上唐街:"唐街"指原花山寺,位於現花山茶場,寺院供關聖帝君神像。春和橋:春和村的一座古橋。獅子峰:九峰山脈的山峰之一,峰頂有一水庫。
特色農業。"四個一萬畝基地"即萬畝苗木花卉生產基地、萬畝蔬菜生產基地、萬畝特種水產養殖基地和萬畝經濟作物基地逐步形成,朝著高效農業的方向全方位發展;二是嚴東湖和嚴西湖沿線,初步形成了旅遊休閒觀光農業帶,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已逐漸明朗。
工業興鎮。改革開放以來,花山鎮秉承傳統之靈氣,不斷探索創新,形成"工業興鎮,開放強鎮"戰略格局。地區內擁有武漢新港白滸山貨櫃碼頭、長航715備戰指揮中心,武漢民生液化氣儲配站、東菱電梯等國家、中外資企業20餘家規模企業和300餘家民營企業。2008年花山鎮國內生產總值約30億元,其中二、三產業增加值約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國地稅總收入61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7085元。
昔日輝煌,開放花山。1958年,花山鎮被列為湖北省對外開放的一個視窗,周恩來總理親自簽名頒發了"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的國務院獎狀。同年,紅焰人民公社獲得了由張體學省長署名的"湖北省先進單位"獎狀和共青團中央委員會頒發的"獎給出席第五次社會主義積極分子大會的先進集體 堅決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突擊隊"獎旗。1981年,花山鎮與日本大分市緒方町締結為永久友好鎮町關係。
碧水花山,生態家園。如今,花山鎮水陸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武漢繞城公路、漢鄂高速公路直穿花山,316國道、武九鐵路和市級公路貫穿花山。花山鎮內山水自然資源豐富,植被生態環境保持完好。8公里長江沿線、萬畝嚴東湖、十萬畝嚴西湖,長山、龍骨山兩大山脈環抱集鎮。按照武漢市最新規劃,定位為花山生態新城。花山鎮將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圍繞小城鎮建設的目標,進一步整合資源,最佳化產業結構,全力打造武漢花山生態新城。花山鎮已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花山經濟建設。
經濟
鎮政府駐地駝子店。2002年花山鎮圍繞政府工作目標,求真務實,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三次產業增加值20867萬元,國、地稅收人634.65萬元,計畫生育率逐年提高,農業人口計畫生育達到96.93%。
農業結構調整
一是加快"四個一萬畝"基地建設步伐。苗木花卉基地以花木公司、苗圃為依託,20公頃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已經產生效益,13.33公頃的高效農業園已經形成。66.67公頃的遼河楊、銀杏基地遍布全鎮m多個行政村;林果基地步入實施,並在清豐、聯豐、由游、賽山、土橋、春和等村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林。果、茶、特野菜、冷食瓜果、食用菌等生產基地;以嚴東湖為依託的400公頃螃蟹水產養殖基地形成,提高養殖業的檔次。二是農業基地和項目建設已具雛形。全面啟動土橋農業科技示範園、嚴東湖400公頃螃蟹養殖、20公頃青蝦養殖、獅子峰水庫匙吻鱘養殖、聯豐村蔬菜骨架大棚、張培燎農家樂休閒農莊、汾陽郭氏生態林業有公司以及廟湖旅遊休閒觀光農業園等農業開發項目,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三是積極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動農網改造工程。完成水利工程上石方建設,清淤整修溝渠38公里,新挖蓄水塘30口,維修塘堰66口,維修機站58合套;總計1960千瓦。成立領導專班及工作專班,認真組織實施農網改造工程,全鎮農網改網線已全部鋪通,近99%的農戶已提交(居民用電申請書),近三分之二的村已拉桿和拉線到戶。四是積極推動農村稅費改革。改革後的農民負擔與1999年農民政策內六項負擔比較,減幅達20%以上,且不高於1997年和2001年負擔水平,每畝負擔的農業稅及附加均低於100元。
企業改制
十五家企業實行了改制,改制面達到了85%,通過改制、企業的經營管理得到7加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促進了企業的發展。鎮政府制定了各項優惠措施,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本著集體增積累、國家增稅收。政府增財源、職工增收入、經營者增益的原則,以資產重組為重重點,盤活現有資產存量,發展規模民營企業,對規模以上企業實行重跟蹤服務,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
招商引資
為了加快招引資的步伐,鎮政府先後制定了有關招商引資、引稅的獎勵機制,同時著力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加大了軟、硬環境的治理力度,使招商引資工作引得進。站得穩、發展快。引進廟湖農業產業有限公司,該項目一期工程征地35刀6公頃,首期投資1600萬元,總投資8600萬元。二期工程還將征地13.33公頃,將投人資金1.2億元。三年來,先後引進了武漢科菱門窗公司、武漢經緯液化氣船運公司、花山磚瓦場新技術改造、土橋加油站、武漢三源特種建材有限責任公司、洪山都市生態林業示範園、螃蟹養養殖和林果開發等項目。民生石油公司已投入資金3.6億元,已進入試運營階段。
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積極爭取村級道路建設"以獎代補"的優惠政策,加快村級道路硬化建設步伐。截至2002年底,全鎮所有村級主幹道基本實現硬質化。針對士吳、吳滸公路損嚴重的問題,鎮政府多方疏通,在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大力支持下,已全線開工。二是堅持科學規劃,合理用地,實行一張藍圖管理到底。按照"規劃一盤棋、審批一支筆"的原則,使占用良田建房和違章建築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三是積極支持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市繞城公路貫穿本鎮6個行政村,全長近8公里,鎮政府積極配合區繞城公路建設指揮部,做好協調工作,僅用20天的時間完成了80餘家、2100平方米房屋拆遷任務,遷移墳墓870座,拆遷還建規劃新材2處。本鎮還承擔武惠閘和武惠堤0-5公里的建設協調工作,在補償標準過低的情況下做了大量的說服教育工作,在堤外為工程建設提供上場3處計700畝,提供土方130萬立方米。四是狠抓環境全新工作。鎮政府投入資金近30萬元,對集鎮2公里街道人行通道用彩磚翻新改造4000平方米,新修花壇26個,新植綠化樹木300餘株。同時,還加強對街頭"黑包"和"麻木"等車輛的整治和管理工作,對重點地段實行劃線停車,派專人負責。維持交通秩序,有效地改變了街道髒、亂、差的局面。
精神文明建設
2002年計畫生育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人口出生實現負增長;教育事業繼續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主,進一步最佳化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文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投資130萬元對鎮文化服務中心進行改造;農村二次改水工程基本達標,村民生活用水條件進一步改善;認真做好血吸蟲防治工作。使疫區的發病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第五屆村委會換屆工作,通過合法程式19個行政村全部產生了新的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實行政務公開,簽訂二輪承包契約6000餘份4頒發經營權證5885份。人民武裝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繼續得到了加強。"三五"普法通過驗收,"四五"普法還在實施中、對"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依法進行了打擊,對沙霸、石霸、路霸等強買強賣行為進行了重點整治,開展了"嚴打"和專項整治鬥爭,有力地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有效地保護了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正常運轉和實施,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花山新城規劃
花山新城3年內將現雛形,已於2004年開始計畫
花山新城加速“變臉”
武漢市召開花山生態新城規劃現場辦公會,市領導楊松、阮成發出席會議。據介紹,今後花山新城將圍繞國際一流生態城、生態文化區的目標,把新城打造成武漢東部地區產業支撐服務區、武漢新港江南核心港區、大東湖生態建設區。
按照最新的規劃結構,新城分為新港、新城和生態保育三大功能區,重點發展港口和保稅加工、生態研發和教育、養生與居住等產業。
據建設方花山生態新城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洪山區政府將新城建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來抓,每月召開現場辦公會,協調項目建設。今後3年,花山新城將正式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計畫投資262.29億元,基本建成首批五大類十大工程,初步形成生態新城的框架和雛形。
“綠色”新城惹人注目
未來的花山生態新城絕對一座“綠色樣板城”,在這個66.4平方公里的小城裡,將有147公里的腳踏車路網系統,200公里以上的步行系統,交通體系將完全低碳化;此外,城內用的電可能是自己利用風能發出來的,路燈用的是太陽能,沖廁所用的水可循環使用,城內的產業都要過綠色環保關……
規劃中的花山生態新城,東至左嶺鎮,南接武漢科技新城,西臨東湖風景區,北抵武漢北湖新城,是湖北兩型社會首個生態城市。新城未來將投資20億元建設大東湖水網和水生態修復工程,興建5萬噸污水處理廠。
此外,花山新城投資12億元,將規劃區域內的農民全部遷出,退耕還林、退漁還湖,建設“花山”、“花果山”兩座生態綠化帶。
生態新城需符合生態指標
現場辦公會上,《花山生態新城指標體系(討論稿)》首次被披露。據介紹,該指標體系參照了天津生態城的指標體系,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了29項生態城市建設指標。
這29項指標與天津生態城指標相比,更具“武漢特色”:花山新城自然生態覆蓋率需達到60%,顯得更“綠色”;綠色建築節能措施要細化,居住建築能耗能不能高於35千瓦時/年;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要達到30%以上,加強循環水利用;轄區內的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利用要達到15%。
據介紹,武漢未來還要在花山新城設立“生態研究院”,擬邀請國務院參事、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擔任顧問。
"十大兩型示範項目、千萬平米綠色社區"
1. 結合啟動項目建設,建設綠色建築示範工程。從啟動項目中選擇一定規模的功能建築,按照綠色建築的有關指標要求組織建設。重點嘗試地下水循環空調系統的技術和套用措施,並從建築選址、節水、節能、材料使用、室內環境質量等五個方面,探索夏熱冬冷地區的綠色建築體系和建設模式。
2. 以嚴東湖保護工程為核心建設水生態示範項目。按照“大東湖水網”項目總體要求,儘快建設嚴東湖水質保護工程,建設具有景觀生態功能的人工強化濕地系統和近岸自然濕地相結合的水生態示範區,探索濱水生態敏感地區水環境保護措施,為世界水資源危機下河湖密布地區城市化發展模式提供經驗和示範。
3. 中水利用與生態用地的耦合改造示範項目。通過建設分散收集、處理、回用再處理系統,對污水及初期雨水進行相應處理,提供城市維護綠化及清衛使用;並將再處理過程與其周邊非開發建設用地的生態化改造同時進行,在削減城市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排放污染物的同時,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和生態用地的功能提升。
4. 建設集中式太陽能農民社區示範項目。結合首期農民還建房建設“集中式太陽能套用示範社區”,和有關科研機構和廠家合作,從整體上、過程上、管理上落實太陽能的套用推廣。
5. 建設慢行優先的低碳化綠色交通示範項目。建構“以人為本、慢行優先”的新城內部公共電動車網路系統、腳踏車路網系統、步行系統,打造低碳化綠色交通體系。
6. 建設分區布點與移動式相結合的“大氣質量實時監控中心”。對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數據進行24小時立體化實時監測,並且通過有線、無線兩套數據傳輸系統實時傳送至檢測中心並公布,以確保花山新城良好的大氣環境。該項技術對創造“環境友好”的城市環境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7. 建設“花山、花果山”,組建生態農業公司。修復山體、改造提升林地林相景觀,廣泛種植杜鵑、薔薇、紅果、冬青等木本藤本開花結果植物,打造真正意義的“花山”、“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