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初,在蘇州做國小音樂教員的黃貽鈞經人介紹,考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下屬的國樂隊任演奏員。
有一次,百代公司在製作一張民樂唱片時,缺一段5分鐘左右的樂曲。於是,音樂部主任任光就約請黃貽鈞擔綱這“補白”的任務。雖然黃貽鈞沒學過作曲技法,但發自內心的激情,使這個作品一氣呵成。因寫作時沒有標題,國樂隊的陳中根據樂曲歡快熱烈的氣氛,就給它起了個《花好月圓》的名字。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指揮家彭修文就把江南絲竹式的《花好月圓》改編成民族管弦樂,後經中央廣播民族樂團演奏,影響甚廣。由於黃貽鈞創作此曲時沒署名,故彭修文一直誤以為此曲為任光所作。後經知情人向中央電台反映後,才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