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灰斑病

(2)重病地實行輪作。 (3)合理密植,管好水肥。 (4)結合防治芋污斑病噴藥兼治本病。

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上病斑圓形,大小1~4毫米,病斑深灰色,四周褐色,病斑正、背面生出黑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a caladiiCooke稱芋尾孢,屬半知菌類真菌。子實體生於葉兩面,子座小,褐色;分生孢子梗12~21根束生,淺褐色至褐色,頂端色淺略狹,不分枝,具隔膜1~3個,膝狀節0~1個,孢痕明顯,頂端近截形,大小58~116×4~6微米;分生孢子五色透明,鞭狀、正直或略彎,基部截形,頂端尖,多隔膜,大小40~92×3~5微米。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氣流或風雨傳播蔓延。高溫多雨的年份或季節易發病;連作地或植株過密通透性差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注意田間衛生,收穫時或生長季節收集病殘物深埋或燒掉。
(2)重病地實行輪作。
(3)合理密植,管好水肥。
(4)結合防治芋污斑病噴藥兼治本病。(
5)發病重的地區或田塊,可在發病初期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多·霉威(多菌靈加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