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原屬良鄉鎮。良鄉,古為縣名,秦代始置,治所在今竇店西。因該地人、物俱良而得名。後縣治遷於聖水(今大石河)西岸。五代時趙德鈞為防契丹劫掠,於今地築鹽溝城,後良鄉縣治遷此。歷遼、金、元、明、清及民國間不改。1948年解放,成立良鄉縣人民政府,屬河北省通縣區。1955年於良鄉縣城建鎮。1958年3月,從河北省劃入北京市,並與同時劃歸北京市的房山縣合併,改名周口店區。同年廢良鄉鎮成立良鄉人民公社,屬周口店區。1960年改屬房山縣,其中分建官道人民公社。1966年仍設良鄉鎮,從公社分出。後鎮、社合併稱公社。1980年3月恢復良鄉鎮建制。官道人民公社於1983改為鄉,稱官道鄉。1987年房山縣與燕山區合併建房山區,良鄉鎮與官道人民公社改屬房山區。1990年2月,改良鄉鎮為良鄉地區辦事處,屬房山區人民政府管轄。1998年官道鄉改為官道鎮。2002年將良鄉地區辦事處與官道鎮合併成立良鄉鎮。2006年9月,良鄉鎮劃分為西潞街道辦事處、拱辰街道辦事處、良鄉地區辦事處。
鄉鎮規模
良鄉地區辦事處位於區境南部,距區政府駐地7公里。東與長陽鎮交界,西與閻村鎮接壤,南與竇店鎮接壤,北與拱辰街道辦事處相毗鄰。良鄉地區辦事處轄16個村民委員會,共0個自然村。境域面積33.9平方公里。境域內居住人口7789戶,其中農業人口5339戶,12116人;非農業人口2450戶3104人,民族有漢族、滿族、回族。該辦事處境內以平原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壤多為潮土,土質肥沃,水資源豐富。
良鄉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生長。根據地域特色,良鄉鎮以“農業立鎮、工業強鎮、三產興鎮”作為發展戰略,把設施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作為主導產業。凱達恆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金北聯”紅小豆銷往日本、韓國。卓宸畜牧有限責任公司成為伊斯林國家指定屠宰基地,生產加工的排酸牛羊肉等十餘種產品直接出口印度、伊朗中東等多個國家。
鎮工業基地內已有夢幻三星塗裝設備有限公司、嘉和晟業水源熱泵空調有限公司、企星冶金機電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等11家千萬元以上企業入駐,初步形成了農業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工業化帶動經濟發展的良好格局。
全辦事處有耕地16625.1畝,園地2944.2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08年,糧食總產量677萬公斤。辦事處屬企業有永定鑄造材料有限公司、萬達工貿有限公司等20家。村辦企業有6家,共擁有職工5000人。2008 年,工業總產值57246萬元,農業總產值890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02286.6萬元。辦事處內有中學1所,國小1所,在校中小學生1015名;幼稚園1所,醫院1家。
良鄉因“人物俱良”而得名,是“首都西南郊明珠”。具有千年歷史的昊天塔、波光粼粼的刺蝟河目睹了良鄉鎮日新月異的變化,迅速崛起的工業,蓬勃發展的農業,奏響了新良鄉和諧發展的樂章。
良鄉鎮位於北京西南方向,距市區25公里,轄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下轄16個行政村、40餘個企事業單位、總人口1.77萬人。東與長陽鎮交界,西與閻村鎮接壤,南與竇店鎮接壤,北與拱辰街道辦事處相毗鄰。
良鄉鎮是良鄉衛星城的發展新區,直接受首都經濟圈輻射,這裡交通便利、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六環路穿境而過、京廣鐵路、良常路、長周路縱貫全鎮南北,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網路。昊天塔、樂義墓、關帝閣等眾多歷史文物古蹟演繹著良鄉鎮悠久的歷史文明。張謝村的高蹺、小營村的小車會等獨特的民俗表演、傳統的民間藝術,積澱了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