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畫家梵谷 (羅伯特·古拉奇克飾)去世後一年,阿爾勒 (法國南部一個城市,梵谷割耳時居住的地方)的郵差、與其私交甚篤的魯蘭老爹,從梵谷的前房東手中得到一封梵谷生前想要寄給弟弟提奧卻沒有送出的信。由於無法郵寄,他委託兒子阿爾芒 ( 道格拉斯·布斯 飾)完成這個任務,把梵谷這“最後”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提奧那裡。但是,提奧已經去世,為尋找提奧遺孀的地址,阿爾芒來到梵谷最後生活的離巴黎不太遠的奧維爾小鎮。他和與梵谷接觸過的居民們聊天,拼湊出梵谷生前最後六個星期里的故事——有人認為梵谷是自殺,而有人則認為他的死有疑點,這讓阿爾芒對梵谷自殺一事充滿好奇,決定尋找他死亡的真相。在這一調查中,原本反感梵谷的阿爾芒似乎漸漸理解了文森特·梵谷——這個瘋狂而痛苦的天才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道格拉斯·布斯 | 阿爾芒·魯蘭 | 簡介 約瑟夫·魯蘭的兒子 |
羅伯特·古拉奇克 | 文森特·梵谷 | 簡介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後印象主義的先驅 |
傑羅姆·弗林 | 加歇醫生 | 簡介 《加歇醫生像》的模特,精心照顧梵谷 |
西爾莎·羅南 | 瑪格麗特·加歇 | 簡介 加歇醫生的女兒。《花園裡的瑪格麗特·切加特》模特 |
艾莉諾·湯姆林森 | 愛德琳·拉武 | 簡介 旅館老闆拉武的女兒 |
克里斯·奧多德 | 約瑟夫·魯蘭 | 簡介 郵遞員,帶領全家為文森特·梵谷做模特 |
約翰·塞森斯 | 唐吉老爹 | 簡介 畫商 |
艾丹·特納 | 船夫 | 配音 張占坤 |
海倫·麥克洛瑞 | 加歇醫生的管家 | 配音 郝幽玥 |
詹姆斯·格林尼 | 老人 | 配音 周啟勛 |
羅賓·霍奇斯 | 米列中尉 | 配音 劉琮 |
霍莉·厄爾 | La Mousme | |
比爾·托馬斯 | 馬蘇里醫生 | |
Josh Burdett | 士兵 | |
Joe Stuckey | 拿著矢車菊的男孩 | |
Shaun Newnham | The Night Cafe的店主 | |
Graham Pavey | 老拉武 | 簡介 愛德琳的父親 |
Carole Le Clanche | 拉武太太 | 簡介 愛德琳的母親 |
馬丁·赫德曼 | 憲兵Rigaumon | |
Andrew Scott-Marshall | 酒徒 | |
Piotr Pamula | 保羅·高更 | |
Cezary Lukaszewicz | 提奧·梵谷 | 簡介 文森特·梵谷的弟弟 |
Bozena Berlinska-Bryzek | 約翰娜·梵谷 | 簡介 提奧的妻子 |
Anastazja Seweryn | 文森特·威廉·梵谷 | |
Borys Dominiuk | 童年文森特·梵谷 | |
Bartlomiej Sroka | 西奧多羅斯·梵谷 | 簡介 文森特和提奧的父親 |
Kamila Dyoubari | 安娜·科尼莉亞 | 簡介 文森特和提奧的母親 |
Przemyslaw Furdak | 愛彌爾·伯納爾 | 簡介 畫家 |
Adam Pabudzinski | 亨利·德·土魯斯 ·洛特雷克 | 簡介 後印象派畫家 |
Keith Heppenstall | 卡米耶·畢沙羅 | |
Nina Supranionek | 傑曼·拉武 | |
Marcin Sosinski | 路尼·塞克雷坦 | 簡介 戲弄文森特·梵谷的富家子 |
職員表
製作人 | 克勞迪婭·布魯哈珀、Sean M. Bobbitt、Tim Dennison、Ian Hutchinson、Ivan Mactaggart、Edward Noeltner、大衛·帕菲特、Gerd Schepers、Charlotte Ubben、Laurie Ubben、休·韋爾什曼、Jonathan Feroze、Richard Londesborough、Cleone Clarke |
導演 | 多洛塔·科別拉、休·韋爾什曼 |
副導演(助理) | Terry Bamber、Lammy Hersi、Sataish O'Shea-Ramdeholl、Weronika Alwin、Michal Czerwonka、Piotr Kolski |
編劇 | 多洛塔·科別拉、休·韋爾什曼、賈科·凡·丹納爾 |
攝影 | 特里斯坦·奧利弗、Lukasz Zal |
配樂 | 克林特·曼塞爾 |
剪輯 | 多洛塔·科別拉、Justyna Wierszynska |
選角導演 | Jennifer Duffy |
配音導演 | 吳紅涓 |
藝術指導 | Matthew Button、Maria Duffek、Rafal Waltenberger |
美術設計 | Daniela Faggio |
造型設計 | Sallie Jaye、Joanna Bochenska、Alina Janerka、Malgorzata Maykut、Iwona Obroslak |
服裝設計 | Dorota Roqueplo |
視覺特效 | Krzysztof Laskowski、Lukasz Mackiewicz |
聲音部門 | Alex Bryce、Clive Copland、Michal Fojcik、Michal Jankowski、Markus Moll、Ronnie Mukwaya、Hannes Wannerberger、Adam Bartnikiewicz、Denis Dubiella、Kévin Feildel、Mateusz Irisik、Krzysztof Jastrzab、Nick Kray、Pawel Luczak、Jacek Pajak、Krzysztof Salawa、Andy Stallabrass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類型 | 曲名 | 備註 |
片尾曲 | 曲名:Starry Starry Night》 | 演唱:Lianne La Havas |
1.《The Night Café》 2.《The Yellow House》 3.《At Eternity's Gate》 4.《Portrait Of Armand Roulin》 5.《Marguerite Gachet At The Piano》 6.《Still Life With Glass Of Absinthe & A Carafe》 7.《The Painter On His Way To Work On The Road To Tarascon》 8.《Five Sunflowers In A Vase》 9.《Wheatfield with Crows》 10.《Thatched Roofs In Chaponval》 11.《Blossoming Chestnut Trees》 12.《The Sower With Setting Sun》 13.《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14.《Starry Starry Night》 | 作曲:克林特·曼塞爾 發行時間:2017年9月22日 |
幕後花絮
•該片是全球首部油畫風格動畫長片 。
•製作團隊曾專門去梵谷的墓前祭拜,還給梵谷寫了一封信 。
•該片片名來自梵谷寫給弟弟的書信末尾的署名:Loving Vincent 。
•該片製作資金只有55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影片經歷了眾籌才得以拍攝 。
•該片動用來自15個國家的125位畫師,根據梵谷的120幅原作再加上演員表演拍攝成的853個鏡頭,創作了1000多幅手繪油畫,並讓每一幅層層變化著,加工成為65000幀畫面,最終以每秒12幀的播放速率,成就一部90分鐘的連貫故事 。
•導演提示,如果觀眾看得夠仔細,能看到某一幀畫面里粘著一隻蒼蠅,這是藝術家在繪製油畫時的小失誤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2017年 | 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觀眾票選獎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 獲獎 |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 最佳卡通片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 獲獎 | |
第30屆歐洲電影獎 | 最佳卡通片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 獲獎 | |
新墨西哥州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卡通片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 獲獎 | |
第7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最佳卡通片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 提名 | |
2018年 | 第7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卡通片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 提名 |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動畫長片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導演多洛塔·科別拉自言從15歲起就開始迷戀梵谷。在大學時期,科別拉的論文課題研究的就是梵谷。30歲時,患抑鬱症多年的她在人生低谷時讀了梵谷的信件,信件中梵谷所表現對繪畫的赤誠,深深感染並鼓舞了她。因為梵谷在最後一封書信里的這句話:“只有畫畫才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讓多洛塔萌生了自己的畫作講述梵谷生命最後一天故事的想法。 最初,多洛塔·科別拉想的是由自己繪畫,拍部7分鐘的短片來紀念梵谷,直到她遇到了後來成為她丈夫的休·韋爾什曼。休·韋爾什曼原本並非是梵谷迷,但是當他去倫敦看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梵谷書信”展時,他驚訝地發現人們願意排三個小時隊伍去看梵谷的書信。人們對梵谷的愛激發了韋爾什曼的熱情。韋爾什曼決定和多洛塔為梵谷拍一部長片,把梵谷的人生活生生地展現出來 、 。
影片籌備
多洛塔·科別拉和休·韋爾什曼從2012年開始籌備該片。他們花了兩年半打磨劇本,他們研究了梵谷生前的800封書信及其日常起居的細節,並揣摩他自殺前的各種心理狀態。他們之所以決定以旁人視角來講述梵谷,是因為該片是一部剖析梵谷生前事與神秘的死亡的調查作品,而梵谷將所有對生命的體驗和情感都傾注在他的畫作和所描繪的人物中,那么選取與梵谷都有著密切關係的虛擬人物,經由他們之口講述梵谷生前的經歷,更加有說服力。在創作劇本的同時,製作團隊們測試比較了CG、2D 、CG和玻璃畫結合等動畫技術,最終選擇手繪油畫的形式,因為在他們看來,梵谷的畫作本身就有一種“流動感”,所以用油畫的方式製作該片是一種致敬 、 。
多洛塔計算了一下,如果僅憑她一己之力繪畫,那么,完成這部電影需要80年,所以只能依靠集體的力量達成自己的理想。 2014年,多洛塔在網上發起眾籌,為參與這部電影的畫家訓練籌集資金。製作團隊從5000位應聘者中選擇了125位畫家和動畫師接受繪畫訓練,在訓練課程他們必須拋棄自己的風格,以致敬的心情學習如何模仿梵谷的畫作風格,以及怎樣讓油畫更適合動畫化 。
拍攝過程
在2015年,梵谷逝世125年之際,該片開始正式拍攝。雖然是以梵谷的原作為基礎,但在實際製作過程中,有時為了保證故事時間上的連貫,畫師們要改變色調,將白天變成黑夜,冬季變成夏季,這也不是隨隨便便的改動,而是要參照梵谷畫作,保持其一貫風格。而這125位畫師也需要處理好彼此之間的不同,儘量讓影片顯得沒有破綻。對於那些實拍的畫面,製作團隊需要以逐幀輸出,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描繪的方法,做到真實場景對原畫的自然轉換和還原,和整部影片的動畫風格保持一致。片中還有些場景並非是梵谷畫作中出現的,影片這部分使用了黑白色調,這樣做是為了與原作區分開來,另一方面也符合那個時代的攝影技術 。
該片是由真人演員扮演片中角色,將他們的表演轉換成“梵谷風格”的電影畫面。對於用真人演員來表演,休·韋爾什曼的解釋是,梵谷在作畫時,面對的就是真人,所以用真人演員可以讓畫師更好地理解梵谷在創作時的感受;另外,在動畫創作中,人物的動態與表情是最難表現到位的,採用真人演員,就避免了這個問題 。
製作發行
票房成績
該片於2017年11月9日在韓國上映,首個周末以4萬觀影人次排名第七,上映10天累計觀影人次突破12萬,連續兩周占據“多樣性電影票房榜”首位 。
截至2017年12月11日,該片在中國內地票房約3200萬元左右 。
製作發行公司
製作公司 | BreakThru Productions Trademark Films 英國銀色映像電影公司 Odra Film Centrum Technologii Audiowizualnych Polski Instytut Sztuki Filmowej |
發行公司 | Altitude Film Distribution 、Praesens-Film AG(瑞士) 、Parco Co. Ltd.(日本)、Cine Colombia (哥倫比亞)、NonStop Entertainment(瑞典)、Shoval Film Production、驕陽電影有限公司(中國香港)、Impacto Cine(阿根廷)、M Pictures(泰國)、Front Row Filmed Entertainment(阿拉伯聯合酋長國)、Outsider Films(葡萄牙)、Adler Entertainment(義大利)、Solar Pictures(菲律賓)、Solar Films(菲律賓)、 La Belle Company(法國)、2i Film(克羅地亞)、Bohemia MP(捷克)、東方天明(中國大陸)、Captive Entertainment、First Run(韓國)Way Sen International(中國台灣)、Multivision Multimedia India(印度)、Shaw Organisation(新加坡)CD Land(俄羅斯)、Good Deed Entertainment(美國)、A2 Distribuidora de Filmes Ltda(巴西)Trianon(希臘)、Cinéart(荷蘭)、Next Film(波蘭)、Cinemanse(芬蘭)、Follow Art(羅馬尼亞) |
上映時間
上映日期 | 上映國家/地區 |
2017年6月12日 | 法國 |
2017年7月17日 | 烏克蘭 |
2017年8月4日 | 波蘭 |
2017年8月12日 | 澳大利亞 |
2017年9月22日 | 美國 |
2017年10月6日 | 波蘭 |
2017年10月11日 | 法國 |
2017年10月13日 | 英國 |
2017年10月19日 | 希臘 |
2017年10月20日 | 瑞典 |
2017年10月20日 | 中國台灣 |
2017年11月9日 | 韓國 |
2017年11月9日 | 中國香港 |
2017年12月8日 | 中國大陸 |
2017年12月15日 | 保加利亞 |
影片評價
雖然該片對梵谷死亡之謎仍未定論,但人們在理解痛苦、理解藝術和理想的過程中,理解了梵谷。在穿越卑微落寞疾苦的終點,星光的深處,這顆痛極如炙,誠極如赤的靈魂,撼動世間心靈 。 (《大眾日報》評)
對於梵谷,他的畫作和傳奇經歷是後世進入他內心世界的路徑,該片試圖打開它,形式上的功夫有目共睹,內容和敘事上即使有諸多不足和遺憾,但這種方式已經是打開梵谷心門的一把好鑰匙 。 (《看電影》評)
當看到油彩在大銀幕上流淌,當看到那些梵谷作品裡熟悉的事物逐次出現,觀眾無法不感動於導演和所有畫師對梵谷的至愛,也無法不感動於他們對於藝術創新的勇氣和探索的執著。不過,首先因為過於飽和明亮的色彩,以及旋轉升騰的圖案、每秒12幀(正常電影畫面是每秒24幀)的抽格動畫的處理,讓整部影片相較於大多數卡通片,更易產生審美疲勞,至少是視力上的壓力。其次,由於選擇手繪油畫的呈現方式,不得不犧牲了大部分遠景(甚至中景),特寫的部分又無法準確捕捉到真人演員的細微表演。於是,油畫與電影之間的差異盡顯,這也讓該片被一些觀眾認為“形式大於內容”。 再有,如果不是對梵谷生平非常了解,或許會看得雲裡霧裡,故事的敘述以劇情片的標準來要求,並不算上乘之作。歸根結底,這也只是一部由“至愛梵谷”的人所製作完成的動畫電影。獻給梵谷和愛梵谷的人都沒有問題,但作為電影本身,僅有技術上的創新,顯然還不夠完美 。 (《新京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