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物神

對自然物神的崇拜,也叫自然崇拜。崇拜對象即天地日月風雲雷電動物植物山川河海之神。這些自然物神,多數被人格化而成人格神,有一部分且被列入官祀之神。據舊志記載,列入府縣官祀的自然神有代表土地和五穀的社稷和風雲雷雨山川之神,古潮州府縣均設有社稷壇、風雲雷雨山川壇專祀。城隍原也是自然物神,後來也演化為有其人的守護神,各地多有祀當地功烈官員為城隍者,且多眾神雜處,這是官祀的。這些列入官祀的自然物神,在民國時期已被廢。民間崇奉的自然物神,則是有選擇地保留著,至今不廢。潮人奉祀的自然物神,主要有天地父母、太陽公、月娘、水父水母、雨仙、風伯、三山國王、五穀主、樹神。所謂天地父母,具體神名就是太陽公、土地伯。老百姓門楣上普遍掛著寫有“天地父母”紅宇的燈籠和一個竹筒香爐,就是對天地父母的總祀。太陽公也稱天恩公,有些地方專門建廟,稱天恩廟。

自然物神

土地之神

自然物神 自然物神

土地伯公則處處有廟,稱福德老爺廟,俗稱伯公廟,廟中的一對慈祥的公婆偶像,就是土地公土地媽。築墳墓者在墓的前右方立有“土地神位”之碑,老百姓家中牆邊常有一香爐,稱為地主爺,都是土地之神。月娘娘和牛郎織女星是天象崇拜的自然神之二種,平日不作神奉祀,只在中秋和七月初七之夜由婦女拜之。當代,七夕乞巧之俗已廢,中秋拜月則盛行。灶是人造物;有灶神,稱灶君,也叫司命公或司命帝君,管一家禍福,銜頭很大,實也是自然物崇拜之一種。古有“女不祭灶,男不祀月”之說,故男人不拜月,但延及後代,祭灶不唯男人,普遍還是女人所為,男人也有拜月者。

山川之神

潮人最普遍奉祀的是本地特有的三山國王。它發源於今揭西縣城河婆鎮附近的巾、明、獨三山的山神,歷史悠久,其人格化的過程,後人稱“肇於隋、顯於唐,封於宋”;被潮人視為總管地方的福神。河婆鎮有古廟,稱“明貺三山國王廟”和“霖田祖廟”,俗稱祖廟或大廟。潮汕城鄉處處建有三山國王廟,周邊地區以至台灣及南洋群島有潮人足跡之地都有其廟,歷來香火旺盛。

五穀之神

有的地方叫五穀母,有的地方避開男女之別稱五穀主。潮汕地方不見有其神廟,但農村家家戶戶都在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和十月十五日一年早晚稻收成時節,用米粉、花生、油麻、黃豆等合製成各種象形的粿品,如谷穗棵、尖擔棵、谷籮棵等擺在香案上祭拜,香案上用米筒裝白米作香爐,圍一圈紅紙算是五穀主的神位。有些地方的小販以為五穀主就是神話傳說中的神農氏,出賣繪有神農像的小畫在每年的這兩個所謂神誕期在鄉中出售,也有人買後貼在牆上當五穀神拜。農民每年兩次拜五穀主,雖不隆重,但很普遍,這是對五穀的虔誠。

青蛇神

崇拜是潮人對自然物神崇拜較有特點的一種。許多學者認為閩粵有蛇崇拜的長遠歷史,古閩越人有以蛇為圖騰者,祀蛇有追念祖先的意義。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蛇”稱:“閩、東南越蛇種也。”後代潮人多來自中原,對於蛇,除對青蛇敬畏外,都是痛恨的。它傷害人畜,能打死即打死,俗有“見蛇不打三分罪”之說。對青蛇就不同,認為它是神,稱為青龍,建廟稱青龍廟,神像是青龍王形象,是保護水土安寧的神。影響最大的是潮州城南門外韓堤的青龍廟,又稱安濟聖王廟,祀安濟聖王王伉。歷史上有兩個王伉,一為漢永昌大守,一為明雲南監司,皆是有功於民的地方官,由潮州人移其神靈來奉祀的。安濟聖王是人神,青龍是蛇,是自然物神,兩者可能混而為一。《潮州志·叢談志·異部》有“蛇神”條,敘述此事甚詳,但無結論,稱:“蛇神之出處,眾說紛紛,其為蛇,為青龍、為水神,為馮真君,為天帝、為游天大帝,為雙忠之使,為太守王伉,為監司王伉……今采眾說並存之,何必溯源哉。”潮人對青蛇確有視之為神物的習俗,見青蛇不打,甚至逢江河水漲,上游漂下來青蛇,撈起放青龍廟或樹石洞中奉祀;另,又稱一種黃頭的青蛇為黃頭娘,都反映出一種崇敬之情,故應是自然物崇拜之一種。

水神

水父水母崇拜。潮汕沿海江河,每逢農曆九月之初三和十八日,潮水高漲,俗稱“初三流,十八水”。每年則以九月初三和十月初四日為最高潮,俗便以此二日為水父水母神誕,沿江海居民,常在此兩日備三牲粿品到河海岸邊祭拜,不見有廟和神像。

樹神

樹神崇拜。潮汕村寨周邊,多栽種榕樹,終年常綠,覆蓋面甚寬,炎夏為人畜休憩之所。老榕樹軀幹虬曲,長有根須,世人尊之為神樹,常有村民焚香祀拜,榕樹也稱為神樹。其他古木茂林,也常有被視為神樹者,稱為神樹林。

諸神總結

上述諸種,是潮汕地區較為普通的自然物神,其他尚有祀風伯的風伯廟,祀火神的火神廟,祀湖神的湖神廟,祀耕牛的牛獅爺廟等。隨著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這些自然神,有的逐漸被人們淡化或遺亡了,有的因有同類神職的社會神存在,改祀了社會神,如一些地方建有祀治水聖王夏禹的水仙宮,人們改祀水仙爺;有的則可能是將自然神與社會神合二而一,如澄海永新鄉的水仙宮,其神誕是九月初三與自然神的水父水母神誕同日,可能就是視水父水母為夏禹王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