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漢語詞語]

自得[漢語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自得,漢語辭彙。 拼音:zì dé 指自覺得意;自得其道;自然獲得。 見《史記·管晏列傳》:“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基本信息

詞目

自得

拼音

zì dé

基本解釋

[self-satisfied;be pleased with oneself] 自己得意或舒適。

意氣揚揚,甚為自得。

悠然自得。——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出處與詳解

自己得意或舒適。

①三國 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以此觀之,故堯舜 之君世, 許由 之巖棲, 子房 之佐 漢 , 接輿 之行歌,其揆一也。”

②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洛水》:“ 阮嗣宗 感之,著《大人先生傳》,言吾不知其人,既神遊自得,不與物交。 阮氏 尚不能動其英操,復不識何人而能得其姓名。”

③宋蘇軾《岐亭》詩之一:“遠林草木暗,近舍煙火濕。下有隱君子,嘯歌方自得。”

④明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相將自得,迨召起少司馬,公(袁可立)欲堅臥不出。”

自己有心得體會。

①《禮記·中庸》:“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②《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③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別錄乙·湯斌》:“湯斌本意欲以此養高,出而緣飾吏事.故終身無自得。特工為剽取,調和朱陸間以自文。而流俗遂相扇為大儒,稍稍忘其拒義師戰功矣。”

1.

自己得意或舒適。

①三國 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以此觀之,故堯舜 之君世, 許由 之巖棲, 子房 之佐 漢 , 接輿 之行歌,其揆一也。”

②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洛水》:“ 阮嗣宗 感之,著《大人先生傳》,言吾不知其人,既神遊自得,不與物交。 阮氏 尚不能動其英操,復不識何人而能得其姓名。”

③宋蘇軾《岐亭》詩之一:“遠林草木暗,近舍煙火濕。下有隱君子,嘯歌方自得。”

④明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相將自得,迨召起少司馬,公(袁可立)欲堅臥不出。”

2.

自己有心得體會。

①《禮記·中庸》:“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②《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③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別錄乙·湯斌》:“湯斌本意欲以此養高,出而緣飾吏事.故終身無自得。特工為剽取,調和朱陸間以自文。而流俗遂相扇為大儒,稍稍忘其拒義師戰功矣。”

其它相關

明代自得之學

自得,《孟子》、《中庸》、北宋大儒程顥皆有所論,到明代大儒陳白沙才明確把自得視為學問及涵養宗旨,其弟子湛若水更指出心學即自得之學,認為自得之學是儒家正學。王陽明曾說:“晚得於甘泉湛子,而後吾之志益堅,毅然若不可遏。則予之資於甘泉多矣。甘泉之學,務求自得者也。”

自得之學反對不求甚解的死記硬背、知行分離的空談,要求人們無論是在求學問還是道德涵養中,都要保持“獨立、主動、實踐”。不會有脫離“學問思辨行”,憑空來個自得的。脫離“學問思辨行”,卻自以為自得者,實際上是自失、自迷。湛甘泉的“隨處體認天理”,王陽明的“致良知”都屬於自得之學。(摘自湛柏欣:《心學隨筆》)

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如孟子、程顥和朱熹等人所提出的治學方法論。

這種方法論力倡以主體的體驗來獲得認知,在學習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