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培養+藥敏

正常時的膽汁是無菌的,膽汁細菌學的檢驗,對於膽囊和膽道內細菌感染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做細菌培養時,一般將化膿菌的沉澱物接種於血瓊脂平皿及麥康凱皿接種於肉湯培養基中增菌,35℃環境中18~24小時後觀察有無細菌生長。並做進一步鑑定,48小時培養無菌生長方可報告。細菌生長後按各類細菌的生物學特性進行,鑑定厭氧菌時將膽汁沉澱物接種於厭氧血平皿,按厭氧培養分離技術進行。

標本的採集

一般膽汁採取的方法有3種,即十二指腸引流法,膽囊穿刺法及手術直接採取法。

1.十二指腸引流法

在無菌操作下用導管做十二指腸引流採集,所采膽汁分A、B、C三部分。因採集時通過口腔,常易混入口腔正常菌群,所以一般認為B液作細菌培養意義較大。

2.膽囊穿刺法

在進行膽囊造影術時,可同時採取膽汁。本法所採集的膽汁不易污染,適宜做細菌培養。

3.手術採取法

在進行膽囊及膽管手術時可由膽總管、膽囊直接穿刺採取膽汁。本法所採集的膽汁也不容易污染,適合做細菌學檢驗。

以上採集的膽汁標本應立即送檢,或保存於4℃冰櫃內。

臨床意義

檢查是否為細菌感染。正常人的膽汁是無菌的。膽道感染患者的膽汁中,主要為革蘭陰性桿菌,但混合感染較多見。經手術取得的膽汁,如有細菌生長,可認為是感染病原菌。經十二指腸引流採集的標本常混有唾液及胃液,如發現有奈瑟細菌、草綠色鏈球菌,則可能是來自唾液的細菌;如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且細菌計數>10/ml時,則常為病原菌。

參考範圍

培養無菌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