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囊腐黴菌

超微結構觀察表明,抗莖腐病玉米品種冀豐58號幼苗根組織被腫嚇腐黴菌侵染後,細胞迅速出現嚴重的質壁分離,質膜消失、各種細胞器紊亂破碎。侵入根組織的腫囊腐霉菌數量少,幼嫩且形態異常,菌絲外周或整個菌絲中出理一些電子緻密物質,可能與發生過敏性壞死反應有關。感頸腐病品種掖單13號幼苗根組織被侵染細胞的壁完整,但細胞質凝聚或細胞器發生解體。根組織內在大量胞間及胞內生長菌絲,菌絲較成熟、粗壯,含大量的泡囊及線粒體,結構正常。氟樂靈浸種後再接種腫囊腐霉,玉米根系的超微結構較單獨接種腫囊霉處理有明顯的不同,抗病品種的HR反應更加劇烈、迅速,甚至感病品種也被誘導產生了HR反應,尤其是被侵染細胞及其臨近細胞有大量近球形的電子緻密物質沉積,該物質可能與抗性有關。這些電子緻密物質在抗感品種上均有出現,在單獨接種腫囊腐霉處理中出現很少。
莖基腐病是由多種病原菌單獨或複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莖基腐爛的一類病害的總稱。莖基腐病一般在玉米灌漿期開始發病,乳熟末期至蠟熟期為顯症高峰。我國莖基腐病的症狀主要是由腐黴菌和鐮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黃枯兩種類型。發病至植株猝倒,植株上部仍然青枝綠葉的濕腐型,一般不多見。
玉米莖基腐病主要有乾腐型莖基腐、赤黴菌莖基腐、赤色莖基腐、腐黴菌莖基腐、炭疽菌莖基腐、頭孢霉莖枯、炭腐菌莖腐、頂頭孢黴黑束晚枯等類型。濕腐型玉米莖基腐病主要由腐黴菌和鐮刀菌單獨或複合侵染引起。腐黴菌包括瓜果腐霉、腫囊腐霉、禾生腐霉等,鐮刀菌包括禾穀鐮刀菌、串珠鐮刀菌等。
一、平川區首次發現濕腐型玉米莖基腐病
發現時間7月9日(全田猝倒15株),感病面積1.5畝,品種為豫玉22號,生育時期為乳熟期,7月11日全田猝倒約5%,感病率70%以上(隨即抽樣,連根挖出查看),7月11日用藥(80%代森錳鋅1000倍液灌根),7月16日第二次用藥(50%百菌靈0.6公斤/1.5畝隨灌水施用),7月18日觀察,猝倒株37株/1.5畝(11日至18日),7月22日觀察,猝倒株11株/1.5畝,即病情沒有進一步發展。7月26日觀察,猝倒株4株/1.5畝,認為治療有效。
二、濕腐型玉米莖基腐病的病狀特點
我區今年發現的濕腐型玉米莖基腐病主要由腐黴菌侵染引起。發病至植株猝倒,植株上部仍然青枝綠葉。植株基部葉片因發病程度自下而上乾枯,沒有病斑。植株首先從根莖分界處發病,然後向上、下發展。初染病時,病部呈淡褐色至深褐色,嚴重時,莖基部表面呈水漬狀,發病至植株猝倒前,因次生根仍能供水分而不青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