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試驗
正文
試驗目的 腐蝕試驗的目的在於:①在給定環境中確定各種防蝕措施的適應性、最佳選擇、質量控制途徑和預計採取這些措施後構件的服役壽命;②評價材料的耐蝕性能;③確定環境的侵蝕性,研究環境中雜質、添加劑等對腐蝕速度、腐蝕形態的作用;④研究腐蝕產物對環境的污染作用;⑤在分析構件失效原因時作再現性試驗;⑥研究腐蝕機制。
試驗方法分類 材料的耐蝕性能並不是一種可脫離所處環境來研究的特性,而是與環境的成分、溫度、輻照、流體的流速等化學、物理、機械等因素密切相關的。因此,在腐蝕試驗中必須注意試驗體系與實際工作條件儘可能有良好的一致性。為比較材料的耐蝕性能,常需要制訂標準試驗方法來概括可能的工作條件。然而,由於實際腐蝕體系的複雜性,這種方法只能近似和相對地比較所得結果。按腐蝕試驗與實際工作條件接近的程度或試驗場合的不同,試驗方法可分為實驗室試驗、現場掛片試驗和實物運轉試驗3類。
① 實驗室試驗:優點是可孤立地研究某一因素的作用或幾個因素的共同作用。為縮短試驗周期,常在不改變實際腐蝕機制的前提下強化試驗條件,進行加速腐蝕試驗。
② 現場掛片試驗:優點是在實際環境中進行試驗,結果更具有代表性;缺點是試驗周期長,並且很難按需要來改變試驗條件。
③ 實物運轉試驗:優點是化學、物理、機械等條件完全與實際工作狀況一致;缺點是費用昂貴,一般僅在試驗研究的最終階段才採用。
腐蝕的形態 按腐蝕機制、腐蝕過程所處環境不同,腐蝕的形態可分為均勻腐蝕和局部腐蝕兩類,較常發生的是最後一類。局部腐蝕又可細分為:電偶腐蝕、縫隙腐蝕、點腐蝕、晶間腐蝕、合金元素選擇性腐蝕、磨耗腐蝕、應力腐蝕等。
腐蝕性能的評定 一般根據試驗目的的不同,試驗後可採用肉眼觀察、顯微鏡觀察、測量失重或增重、測量電阻變化、測量試驗過程中釋放的氫或吸收的氫量、測量力學性能的變化、測量局部腐蝕的深度與分布、測量裂紋萌生誘導期和裂紋擴展速度、評定電化學參數、定量分析溶液成分的變化、測量試樣表面光學性能的變化以及極化阻力等方法。
腐蝕氣體試驗用於確定工作或貯存的室內環境對電工電子產品元件設備與材料特別是接觸件與連線件的腐蝕影響。
腐蝕氣體試驗是H2S,SO2,NO2,CL2,等混合氣體或者單一氣體的腐蝕試驗,對材料或產品進行加速腐蝕,考核材料或產品的耐腐蝕性能,滿足GB/t、IEC、EIA等標準的要求。
腐蝕氣體試驗的標準有:
GB/T5170.11-1996
GB/T2423.51-2000
可以進行腐蝕試驗的機構:蘇州電器科學研究院、國家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
參考書目
L. L. Shreir ed., Corrosion, 2nd ed., Newness-Butterworths,London,1976.
W.H.Ailor ed.,Handbook on Corrosion Testing and Evaluation,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