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哭牆

耶路撒冷猶太教聖跡哭牆又稱西牆。 自1975年起,耶路撒冷超過特拉維夫,成為以色列最大的城市。 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

耶路撒冷猶太教聖跡哭牆又稱西牆。由大石砌成,長48.768米。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王國。公元前10世紀大衛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後,在首都錫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猶太教聖殿所羅門聖殿,來此朝覲和獻祭的教徒絡繹不絕,從而形成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以後多次被破壞。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絕大部分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地區,流落歐洲各地,聖殿始終未能恢復。後來,在聖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起圍牆,儘管該圍牆為伊斯蘭聖地西牆的一段,但猶太人仍然把它視為本民族信仰和團結的象徵。相傳猶太人在羅馬人占領耶路撒冷以後千百年中,常有各地猶太人來此號哭,以寄託其故國之思,故將此牆取名為哭牆。今每逢猶太教安息日時,尚有人到哭牆去表示哀悼。
【簡介】
耶路撒冷(英語:Jerusalem;希伯來語: ירושלים、拉丁化: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阿拉伯語: القدس‎、拉丁化:al-Quds、漢化:古德斯,或بيت المقدس‎、拉丁化:Bayt-al-Muqaddas)是位於近東黎凡特地區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
巴勒斯坦地區中部城市,世界聞名的古城。人口44.7萬(1984),居民主要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相傳公元前十世紀,以色列的大衛王曾在此築城建都。為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位於猶地亞山區頂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動中心之一。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別根據自己的宗教傳說,都奉該城為聖地。城圈面積約1平方公里,劃為4個區。東部為穆斯林區,包括著名的神廟區,神廟區的聖地有摩哩山的岩頂(伊斯蘭教、猶太教)及岩頂上的聖殿(伊斯蘭教)、阿克薩清真寺、哭牆(猶太教)。西北部為基督教區,有基督教的聖墓教堂。西南部為亞美尼亞區。南部為猶太教區。城西南面的錫安山為猶太教又一重要聖地。城東的橄欖山有基督教與猶太教聖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由聯合國管理,1948-1949年以色列占領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區,約旦則占領城東舊區。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占領了整個耶路撒冷。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布定都於此。市區面積109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主要工業有金剛石琢磨、家具、製藥、化學藥劑、製鞋、鉛筆、紡織與服裝(斗篷)等。旅遊(包括朝聖)業甚盛。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自1950年以來的首都,該國的總統府、大部分政府機關、最高法院和國會均位於該市。1980年,以色列國會立法確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大多數國家不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認為該市的最終地位尚未確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談判決定。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將是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因此,今天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衝突的中心。
自1975年起,耶路撒冷超過特拉維夫,成為以色列最大的城市。2006年,耶路撒冷的面積為126平方千米,擁有人口72,4000人,這兩項指標均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城市之首。而且無論是猶太人數量還是非猶太人數量,都居以色列各城市的首位。
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自從前10世紀,所羅門聖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為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並在聖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事件。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城市的東西兩部分更是截然不同,發展水平懸殊。老城雅法門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現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帶(如果再繼續向西數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區),而老城及其東、北、南三面的東耶路撒冷則以巴勒斯坦人為主。最特別的地方是面積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其中又分為4個宗教與種族聚居區:猶太區、基督徒區、亞美尼亞區和穆斯林區。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爭議的宗教聖地均位於此處:包括猶太教的西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